欧丽娟红楼梦人物论 欧丽娟:香菱新论——兼探《红楼梦》的另类爱情观(三)

2018-04-1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首先,從香菱的特殊遭遇來看,對於將她從拐子處買走的薛蟠,如果不要過分比附,而只是參酌以幫助理解的話,則其心理或有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的影響.斯德

首先,從香菱的特殊遭遇來看,對於將她從拐子處買走的薛蟠,如果不要過分比附,而只是參酌以幫助理解的話,則其心理或有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的影響。

斯德哥爾摩症候群(Stockholm syndrome)是角色認同防衛機制的重要範例,又稱為人質情結,是指犯罪的被害者對於犯罪者產生情感,甚至反過來幫助犯罪者的一種情結。源於一九七三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發生銀行搶劫案件,歹徒歐陸森(Olsson)與歐佛森(Olofsson)綁架了四位銀行職員,在警方與歹徒僵持了一百三十個小時之後,本案因歹徒放棄而結束。然而所有的被害者在事後都表明並不痛恨歹徒,並表達他們對歹徒非但沒有傷害他們還對他們多所照顧的感激,且對警察採取敵對的態度,事後更有甚者,被綁架的人質中有一名女職員克麗斯蕬汀(Christian)竟愛上歐陸森並與他訂婚(Hubbard, 1986; McMains & Mullins, 1996)。要顯示出這種現象,通常需要以下幾個條件:

    ·受害者有巨大的危機

    ·加害者對受害者略施小惠

    ·封閉的環境,受害人不能和外界接觸(通常得不到)

    ·受害者感到絕望而屈服

可見這種心理主要是被害人無路可走,又尋求不到有力的支援系統或庇護場所,因而對於加害人的行為予以合理化的解釋。

以加害者和受害者的關係比附於薛蟠和香菱,其實並不完全適當,因為薛蟠是出價購買,並未犯罪或加害,而香菱也不是薛蟠的受害人,但一則是該綜合症屬於普遍的心理反應,存在於許多「不平等權力關係下的認同體驗」中,並不限於上述狹隘的犯罪學定義;二則兩人的各自處境與彼此之間的互動性質也與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的產生機制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因此可以酌參其義:香菱確實是一個「受害者」,當她從被拐子擄奪一直到販賣期間,不僅沒有親人,缺乏正常的倫理關係與受教育的機會,更承受了極為孤獨無依的禁閉與可怕的暴力對待,誠然都在一種「巨大的危機」之中;而薛蟠的購取,不僅是對香菱「略施小惠」,更是給了一個富裕溫暖的家,是名公正道的薛家之妾,在前後際遇的巨大對比之下,香菱對薛蟠產生感激之情是很合情理的;在傳統男女有別的空間分劃之下,香菱一如其他的良民女子一樣,也是「不能和外界接觸」,因此薛家便是其唯一的天地。

到此為止,只有最後一項是不吻合的,也就是香菱並非「感到絕望而屈服」,反倒是非常幸福而高度認同薛家為她唯一的歸宿,薛蟠則是她最深愛的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