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女评委审晓雪简介,网友爆曾做过小三【图】

2017-09-0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晓雪,<I Look世界都市>出版人兼主编,毫不避讳自己的年龄.她的真名叫李辉,但她说现在除了买机票都没用过真名.她说,晓雪就等于是她的大名了.她的老板洪晃对她最经典的评价是"和我妈给老布什的第一印象一样".然而这位"中国最漂亮的时尚女主编",被<时尚>杂志评为中国50大魅力女人的晓雪,可能却是穿着运动裤,圾着拖鞋,叉着腰,龇着牙咧着嘴,气急败坏地嚷嚷着:"这个封面怎么这样,要改要改!"无论是从电视到电影,还是最后到时尚杂

晓雪,《I Look世界都市》出版人兼主编,毫不避讳自己的年龄她的真名叫李辉,但她说现在除了买机票都没用过真名。她说,晓雪就等于是她的大名了。她的老板洪晃对她最经典的评价是“和我妈给老布什的第一印象一样”。然而这位“中国最漂亮的时尚女主编”,被《时尚》杂志评为中国50大魅力女人的晓雪,可能却是穿着运动裤,圾着拖鞋,叉着腰,龇着牙咧着嘴,气急败坏地嚷嚷着:“这个封面怎么这样,要改要改!”

无论是从电视到电影,还是最后到时尚杂志,晓雪无一不是从零开始的。

常常光鲜亮丽,脚蹬高跟鞋穿行于衣香鬓影之间的她不抽烟不喝酒不泡吧,能有的大部分时间都消耗在了办公室。

A中国50个魅力女人之一

从小晓雪就不甘于狭小的生活圈子,认识的就那么几个同班同学、隔壁邻舍,于是一直希望能有更多的机会看看外面的世界。“小时候就希望当记者,就觉得这个行业可以认识很多人,特别好玩。”初中,晓雪成为学通社的第一拨记者之一,虽没有特别刻意,但也在一步步向着自己的目标迈进。

小记者的生涯的确如晓雪最初设想一般:忙碌,新鲜,交友广泛。由于她经常去电视台采访,自然认识了很多电视台的人,于是,生命中重要的一个岔路口出现了。

“当时电视台缺一个小场记,他们就问我愿不愿意做这个,然后就开始教我做这个做那个,没想到这样开了个头,我就开始一直做电视了。”后来从中学到大学,晓雪的寒暑假基本都消耗在中央电视台或是北京电视台。

就这样,尽管在大学晓雪就读的是北京青年政治学院文秘系,但是毕业后,她还是去了一家外企性质的电视公司,当年风行全国的《包青天》、《京城四少》等就是由这家公司引进的。之后,晓雪又去了香港嘉禾电影公司驻京办事处,“当时我在电影方面的工作经验等于零,但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他们就从那么多应聘人中选了我。”虽然在电影方面是个新人,但是一年后,晓雪就因为工作成绩优异而被提升为制片管理,同年被《时尚》杂志评为中国50个魅力女人之一。

在嘉禾的四年,晓雪说是给了自己一个完整的电影专业培训。从剧本统筹到成本预算到发行推广,晓雪一路做来一路学,倒也乐在其中。那个时候的她看时尚媒体圈内的朋友,也是抱着一种围城外看围城内的艳羡眼光。正好此时洪晃的《ILook世界都市》向她发出了热情的邀请,于是晓雪心一动,又一头扎进了一个自己一知半解的行业。

B从“土妞”到“洋妞”

刚从电影公司出来的晓雪,手中一大把大腕明星的资源,本想可以凭着这个在《ILook世界都市》大肆发展一番,结果老板发了话:“我们这个杂志只做思想,不做明星。”杂志的定位是“给有头脑的女人看的”,讲究文字,注重个性。晓雪当时大吃一惊,“我那时脑子里第一个反应就是不做明星的杂志有人看吗?”直觉告诉晓雪,路这样走下去是行不通的,“但是这个过程很艰难,要改变很多人的思想包括老板的思想。”

困难从不会让晓雪退缩。于是她找了调查公司,得回了很多反馈信息,其中最重要的两个就是:70%的人买时尚类的杂志是为了看服饰和美容;大部分的人希望在时尚杂志上看到明星。有了数据事实撑腰,晓雪理直气壮地跟老板谈判。好容易做通了老板的工作,可是没想到正式宣布改版计划的时候,她的反对派用走人这招给她唱了一个空城计。

“时尚杂志赚钱的营运模式就是靠广告,我们杂志是做奢侈品的,但是像LV、DIOR、PRADA这些名牌,从来都觉得中国的本土时尚杂志很土,也从来不在中国的本土时尚杂志投放广告,顶多只投放像《时尚》、《ELLE》这些国际版权合作的杂志。怎样让对方认可,怎样让对方觉得杂志不土,怎样争取到广告,都是个特别难的过程。”种种难题一叠加,“我好几次都想辞职不干了”,晓雪说。

提到那段动荡时期,晓雪倒是对动荡后的结果非常的欣慰,“我已经记不清前后到底改过几次版了,现在我们杂志的口号是消费的艺术。”经过不断地改版、磨合、市场反馈到再改版、再磨合、再市场反馈,“现在我们发行和广告都翻了几番,成功地经历了一个从‘土妞’到‘洋妞’的脱胎换骨,据说杂志现在是我们竞争对手老板们桌上的必备品。”

C就爱挑战“从零开始”

对于工作,晓雪强调最重要的是激情,是对这个行业无限的热爱。而大多数人特别看重的经验,在晓雪眼里看来倒是无所谓。因为无论是从电视到电影,还是最后到时尚杂志,晓雪无一不是从零开始的。

“正因为没有经验,一切是从零开始,所以才不会被任何条条框框束缚住。我觉得没有任何不可能的事情。”在国内各时尚杂志纷纷走国际版权合作的便捷之道时,晓雪却一直坚持全本土制作,“正因为没有母版,任何东西都是原创,所以才能出更好的创意。”而更让晓雪骄傲的就是《ILook世界都市》创了好几个时尚杂志界的第一。

中国的时尚杂志起步晚,还处在摸索和借鉴国外经验的阶段,所以当时的时尚杂志封面铺天盖地都是外国人的面孔,当晓雪跟老板提出以后要全部用中国人做封面的时候,发行总监首先提出了异议,理由就是当时卖得很火的《时尚》、《ELLE》通通都是“外国脸”,中国人不买中国脸的封面。可晓雪觉得无论世界上哪一个国家和地区,卖得最好的杂志最后一定是本土化做得最好的杂志,所以一定坚持用中国人做封面,包括杂志内的平面模特也都一定要求是中国人。“我们坚持这样已经大概三四年了,结果现在很多国际版权的时尚杂志也开始用中国脸了。这个头真的是我们带起来的。”

2003年,SARS横行之时,大部分人都放假了,而晓雪她们刚刚将办公室搬到大山子,有着无比上乘的空气质量,自然无需人心惶惶地放假,于是大家又在一起考虑着创造第一。结果,杂志在原有200页的基础上,一下子增厚到300页,“当时很多同行都说我们疯掉了,还有同行打电话给我:‘你这是扰乱市场啊,都这么做了我们该怎么办,你得考虑成本啊!’”但事实证明形势一片大好,“那期的杂志一上摊就像炸弹,一下卖疯了,因为大家从来没有看到这么厚的杂志。之后的三期每期的销量都了涨一倍。”就这样过了6个月,更多的时尚杂志都变成了300页。

2004年,《ILook世界都市》又开了一个先河,跟LV合作,用李冰冰、刘烨、梅婷、秦海璐、李小璐、陈坤等十几个明星一起做了一个封面,“那是我们五年来卖得最好的一期,上市一周就全卖光了,只好加印。而且好多都是圈内人自己买,因为当时大家都觉得特别新鲜,这个创意给我们挣足了面子。后来我去巴黎看LV的时装秀时碰到了LV的全球总裁,他告诉我,这是他梦想中的封面,他完全没有想到这么有气势的封面会由中国的一家本土杂志做出来。”后来一个国外的客户还给晓雪讲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小故事,“他说我们国内的一个同行跟他们说有一个非常好创意,要把9个模特放在一个封面上,这在中国是第一次。而当时他的一个翻译直接翻译给他的竟然是:他们不是第一次,《ILook世界都市》才是第一次。连翻译都知道,我们能不自豪吗。”

D最“业余”的电视主持

做到现在,《ILook世界都市》有了好的口碑,不错的市场收入,正在稳定的逐步向前。于是大家都在想着怎么突破。可是晓雪没有想到老板洪晃提出的突破方式让她一时半会儿都接受不了,“当洪晃跟我提出要做电视版杂志时,我第一个念头就是觉得她疯了。她提出让我当主持,可是那个时候离谈妥的电视节目播出时间只有10多天,没有任何现成的β带,没有具体的操作计划,而且没有任何心理准备。”

尽管如此,中国第一家时尚杂志的电视版《七九吧———i LOOKFashionCafé》还是在旅游卫视准时推出了。曾经发过誓再也不做电视的晓雪这回不但又回到了原点,还从幕后走到了幕前,成为了中国第一位“时尚杂志主编主持人”。但刚录完第一期,晓雪就发现这给自己找了个大难题:明明是自己写的台词,对着摄像镜头却脑子一片空白;因为紧张,有NG了12次才过的经历;虽然深谙时尚穿衣之道,但是台上穿衣,却得考虑灯光舞台效果,完全不能以自己的喜好进行;而且本来就不够的时间安排又得分一块出来做主持,“有时候前一天晚上还在办公室穿着运动裤,上蹿下跳,气急败坏,第二天一早又要漂漂亮亮去主持,这个角色一时转换不过来。”

但观众来信却一天天多了起来,有给晓雪提意见的,什么“你这么年轻就有眼袋了,让化妆师好好给你化化”,“你的动作怎么有点僵硬”;也有咨询的,类似于“你的衣服很好看,在哪儿买的,什么牌子的”;甚至还有直接把照片寄过来的,“你看我这样子该穿什么衣服呢”。现在这个节目的收视率节节攀升,晓雪自我打趣说:“大概是大家都没有看到过这么业余的主持人吧”。

E和我妈给老布什的印象一样

名门之后也是晓雪现在的老板———洪晃曾在她的书《我的非正常生活》里这样形容她对晓雪的第一印象:“她的打扮非常雅致,一身深咖啡色的呢子改良中式服装,皮肤好得像是画出来的,而又没有任何化妆品的痕迹,虽然身上没有一件名牌,但是给人的感觉是她的衣服比名牌还贵。晓雪吃西餐的举止非常正确,坐姿端正,胳膊肘永远不上桌面,虽然吃得极少,但是几道菜的刀叉运用如流,没有任何错误,好像是个贵族小姐。她给我的第一印象和我妈给老布什的第一印象一样:‘中国居然还有这样的女子’。”

当时的晓雪二十多岁,在电影公司当制片,只是经常给《ILook世界都市》写文章,除此之外,她对时尚杂志一无所知。当时的晓雪更加没有想到,几年以后,自己会毅然决然地离开从小就熟知的电视电影圈,一头挤入陌生的时尚杂志的行列,成为《ILook世界都市》的出版人兼主编,并就此风靡五六年。用洪晃的话说就是:“如果辞海里有‘主流女性刊物主编’的字样,她的照片就应该放在旁边做图解。真是打着灯笼也找不着的。”

F那不是你的本事那是衣服的本事

虽然是时尚杂志主编,虽然自己的杂志极尽奢华之能事地宣扬各种奢侈品,但看待奢侈品,晓雪却有着非常冷静客观的角度,“每个人的个人喜好都不一样,不一定非要买名牌。奢侈品可以是你对自己一段工作的奖励,或是两个人的爱情纪念品,但是绝对不能成为人生目标或是爱情试金石。”

晓雪的第一家工作单位就在王府饭店附近———那个各种奢侈品牌的聚集地。当老板第一次带晓雪去逛王府饭店的时候,晓雪惊讶于商品价签上数字的位数,可是当时的老板告诉晓雪:“晓雪,你记住了,这些东西一定是为你准备的。现在你要学会看它们,以后你更要学会享受它们。”

而现在晓雪经常跟自己的编辑说的穿衣哲学也是当时那位老板传授的,“当时老板告诉我,现在你22岁,你穿一套5000元的衣服,很漂亮,但是那不是你的本事,那是衣服的本事。十年后要练成一种本事,就是穿500元的裙子,别人会说‘这是什么牌子的衣服啊,一定特别贵吧’,这才是你的本事。因为是你穿衣服,不是衣服穿你,我的衣服其实很多都特别便宜。”

晓雪买的第一件奢侈品是LV的包,那时LV的专卖店还没有在王府饭店开张,她在香港买的这个包花去她当年两个月的薪水。虽然现在的晓雪已经不再需要像当年那样节衣缩食地去买奢侈品了,但她对奢侈品已经没有了当年的那种狂热。

G并不比买一个LV所得到的快乐程度低

虽然还是会很享受奢侈品,虽然采访当天晓雪从大挎包到小钱包都是LV的,手机挂饰是GUCCI蝴蝶包的缩小版,但她已经学会用平淡的眼光看待,也更加知道享受生命中其他的快乐:“衣服贵不一定人贵,而且人的快乐是来自很多方面的,不一定要把快乐建立在买奢侈品上。我妹妹穿的衣服,很多都是在摊上淘的,100块钱配一套,但并不比我买一个LV所得到的快乐程度要低。”

对于女人特别避忌的年纪,晓雪倒是直言不讳“今年快35岁了”,因为晓雪清楚地明白,“女人其实不怕老,哪怕到了75岁。每个年龄段的感觉和魅力是完全不一样的,都是不可替代的。你35岁时有的魅力和成熟感是你在25岁时可望不可即的。”

当然,晓雪还是十分注重保养。因为工作繁忙根本无暇光顾美容院,她只有每天在家都敷面膜,“每天可以敷不同类型的面膜,一天做美白的,一天做紧肤的,一天做补水的,就这样每天交叉使用就可以了。”

H要陪男友一起吃晚饭

以前的晓雪是一个只知道工作的狂人,但近些年来,她已经慢慢学会了放松。“以前我一休假,就会特别放不下工作,总觉得杂志离了我是出不成的,现在发现地球离了谁都照转,没有我,杂志也照出,什么大错也不会出。”于是,晓雪学会尽情享受自己的假期。

因为现在时尚杂志界的整个时装文化是建立在欧洲文化基础上的,所以土生土长的晓雪迫切地觉得自己需要补上欧洲文化这一课。“除了出差,我每年休假也都会去欧洲,现在我在巴黎跟在北京一样熟,满处跑。”

四年前在去巴黎之前,晓雪特别不喜欢金色,觉得又土又俗气,“其实金色以前在中国也是很贵气的颜色,是皇上才能用的颜色,但是不知道怎么着就变得特土了。”晓雪到巴黎去的第一景点是巴黎歌剧院,整个歌剧院就是一片灿烂的金色,“我当时就愣住了,才知道原来金色可以这么漂亮。当时的审美架构一下子就变了。”

出去旅游除了是为了开拓视野,也是晓雪和男友维系、培养感情的一个重要途径。晓雪的男友是一位颇有名气的摄影师,《ILook世界都市》的封面都出自他手。两人平时的工作都很忙,但两人都知道互相体谅和宽容,“我的很多客户都知道,不到迫不得已,我一定不陪客户吃晚饭,我一般都要陪男友一起吃晚饭。”所以就算工作再忙,两人都会一起休假,“我们俩常常笑说都把钱捐给旅游局了。”

I晓雪今天没来

身为时尚杂志主编,出席各种Party,参加各种时装秀自然就成为了工作内容之一,于是在众人眼中的晓雪常常光鲜亮丽,脚蹬高跟鞋穿行于衣香鬓影之间。晓雪一个在美国《时代周刊》的发小就在文章中如是形容她:“打着飞机去Party”。

这其实是众人看到的最表面的一面,不过当年也是因为这个表面现象而把晓雪吸引进了这个圈子。平常生活中的晓雪,不抽烟不喝酒不泡吧,每个星期都出差,不出差的大部分时间就消耗在了办公室,上蹿下跳忙来忙去,每天不少于十个小时,最多要到十二个小时,晚上九点能离开办公室算是最正常的下班时间。

虽然绝大多数时间耗在办公室,但一点也不枯燥,晓雪极力推崇他们在大山子的办公环境,“我们办公室层高九米,办公室有乒乓球台,有篮球网,男孩子们还买了那种仿真的激光手枪,满屋子打。整个办公氛围特别自由轻松。”

某次,洪晃带着慕名前来的朋友看看“中国最漂亮的时尚女主编”,刚一推开办公室的门,洪晃看到的是这样的一个情景:晓雪穿着运动裤,圾着拖鞋,叉着腰站在美编身后,龇着牙咧着嘴,气急败坏地嚷嚷着:“这个封面怎么这样,要改要改!”于是,洪晃当机立断转身把朋友推出了门口:“晓雪今天没来”。

尽管不是当初想像中的那么光鲜,但晓雪至今仍对这份工作乐此不疲,“我为这个工作花了很多的时间很多的精力,它到今天还仍然能让我学到东西。我到现在还有很多东西不懂,还有很多品牌根本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所以我还在继续学习。”

支持着晓雪在这个行业不断前进的还有众多她所不认识的忠实读者。“有一天我坐飞机出差回北京,刚一坐好,空姐就送给我一盘水果,我特别受宠若惊。那位空姐说,这是我们机长送的,他说特别喜欢你,还要我问你,你为什么剪了短发。”前几天,晓雪去某网站聊天室做客,有网友告诉她,自己以前是个秘书,刚开始看她的杂志的时候,那里面的东西都买不起,现在已经是个部门经理了,现在里面的东西都买得起了。“我真的很感动,读者跟着我的杂志一起成长,是最让我欣慰的,也是我最大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