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鱀豚疑再现身长江 已“功能性灭绝”9年

2018-03-2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有“长江女神”美誉的白鱀豚已经被宣布“功能性灭绝”将近10年,那么,白鱀豚是否还有个体幸存?这个国庆假期,一支由全国各地志愿者组成的民间考察队再次聚集,决定在长江展开为期7天的寻找,结果有了令人振奋的发现.一支由民间爱好者组成的考察队声称,他们在长江安徽芜湖黑沙洲附近的水域看到了疑似白鱀豚.4日上午9点22分,考察队租用的两艘渔船从铜陵荻港镇出发顺流而下,当进入到黑沙洲洲头辅航道一千米时,开在前面.靠东岸行驶的2号船上的考察队员首先发现左前方两三百米处有一头长着尖嘴.全身灰白色的动物跃出水面.“

有“长江女神”美誉的白鱀豚已经被宣布“功能性灭绝”将近10年,那么,白鱀豚是否还有个体幸存?这个国庆假期,一支由全国各地志愿者组成的民间考察队再次聚集,决定在长江展开为期7天的寻找,结果有了令人振奋的发现。

一支由民间爱好者组成的考察队声称,他们在长江安徽芜湖黑沙洲附近的水域看到了疑似白鱀豚。

4日上午9点22分,考察队租用的两艘渔船从铜陵荻港镇出发顺流而下,当进入到黑沙洲洲头辅航道一千米时,开在前面、靠东岸行驶的2号船上的考察队员首先发现左前方两三百米处有一头长着尖嘴、全身灰白色的动物跃出水面。

“白鱀豚!”第一个看到的考察队员刘思洋惊呼起来。

接着,人们又看到这头疑似白鱀豚在渔船左侧又第二、第三次出水,每次出水间隔距离有二三百米 。它从二号船的左前方向上游逆流而上,瞬间消失在长江的水流中。

考察队立刻停船,并放下声呐探测仪,希望能够记录下白鱀豚发出的回声定位信号。

可惜的是,当时没人能用相机记录下这一瞬间的有效影像。

科考队立刻将这一情况上报给了中科院武汉水生所。水生所闻讯后决定派出专业人员加入到这次民间考察中来。下一步科研人员将对声呐探测仪的数据进行分析。

此外,考察队在船头安装了记录仪,考察队员将对录下的音视频做仔细研读。

白鱀豚被称为“活化石”

白鱀豚是我国长江中下游独有的古老物种,2500万年以前就生活在长江,被称为“活化石”。白鱀豚是跟人一样用肺呼吸的淡水哺乳类动物,通体雪白,但视听器官退化,声呐系统非常灵敏,被誉为“长江女神”,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是世界12种最濒危物种之一。

50年前,人们还可以在长江看到白鱀豚成群结队出没。现在,长江已难觅踪影。2007年,英国学术期刊《皇家协会生物学快报》发表了中、美、英、德、瑞士、日6国科学家的“2006长江豚类考察”报告,确认了一个令人遗憾的消息:“长江女神”白鱀豚被认定为“功能性灭绝”,成为继20世纪50年代因滥杀滥捕而灭绝的加勒比僧海豹之后,又一种从地球消失的大型水栖哺乳动物。

所谓“功能性灭绝”,是指虽然理论上仍不排除有少数生物个体存在,但其数量过于稀少,已低于一种生物存在和繁衍的最低限度,最终灭绝只是时间问题。

保护与繁殖均告失败

资料显示,收集到的白鱀豚标本中90%以上的死亡是由于人类活动直接造成的。首先,酷捕滥捞经常误杀白鱀豚,或导致白鱀豚食物匮乏。其次,繁忙的水上交通威胁白鱀豚的安全,航道的日益繁忙使其生活空间越来越小。第三,大规模水利工程设施建设日渐压缩白鱀豚的生存空间,破坏其栖息地,并阻断其洄游路线。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教授王丁介绍,1978年中国就开始了白鱀豚保护的系统研究。

人工繁殖研究的重要成果是“淇淇”。1986年,人们好不容易捕获一头雌性白鱀豚,尝试让其与“淇淇”交配。这只白鱀豚当时尚未成熟,就在等待它性成熟期间,它不幸患肺炎死亡。2002年,世界上唯一一头人工饲养的白鱀豚“淇淇”去世。

白鱀豚是否已经灭绝?王丁教授介绍,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标准,一个物种持续50年未发现,才可宣告“灭绝”。白鱀豚在2004年还有被发现的记录,说它灭绝言之尚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