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谈人生》读书心得
),山东省清平县(今临清市)人。字希逋,又字齐奘。著名教育家、翻译家、梵文学家、中国东方学的奠基人,精通12国语言。曾历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
《季羡林谈人生》一书,在文字不多的一节一节的内容中,语言通俗易懂,但都包含着人生的哲理。让人读后产生共鸣和钦佩之感。读完之后让思想得到洗礼与升华。
人生,是一个老话题,也是一个永远也没有结论的研究课题。不仅平常人可以对此大发感慨,而且大学者们似乎也特别偏爱谈人生。学术大师季羡林结合九十多年的生活体验,耄耋老人谈对人生的感悟。作为一名检察干警,读罢此书,我对人生的感想是责任、宽容、达观、知足、追求。
要做好一切工作,都必须树立责任意识。责任是一种作风、一种态度。明确责任就是做好你被赋予的任何有意义的事情,我们的社会需要责任,因为责任能够让社会平安,稳健地发展。我们的检察工作更需要责任,因为责任能让检察人更有凝聚力、战斗力和竞争力,能让检察事业的明天更辉煌。人民检察官,一个多么响亮的称谓;人民检察官,一个多么神圣的职业,她是法律的监督者,她是正义的维护者。检察官不仅仅是一种职业,更重要的是代表了一种身份,一种使命。一个优秀的人民检察官,不仅仅是看他的法学素养,更重要的是他们内心深处铭刻的责任二字,责任重于泰山,人民检察官的责任就是八个字:忠诚,公正,清廉,严明。有责任就有尊荣,有生命就有使命;尊荣与责任同在,生命与使命同行,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人民检察官的责任、神圣使命。
以律人之心律己,以怨己之心恕人,这便是宽容。宽容是一种美德、一种修养。
先生在《做人与处世》中说: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第一,人与大自然的关系;第二,人与人的关系,包括家庭关系在内;第三,个人心中思想与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这三个关系,如果能处理很好,生活就能愉快;否则,生活就有苦恼。。学会宽容不仅有益于身心健康,且对赢得友谊,保持家庭和睦,乃至事业的成功都是必要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无论谁都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宽容,它往往折射出人处世的经验,待人的艺术,良好的涵养及雅量。处处宽容别人,决不是软弱,决不是面对现实的无可奈何。在短暂的生命里程中,学会宽容,意味着我们的人生更加快乐。
要学会达观的看待事物。达观是一种境界、一种状态。达观,是遍览,纵观,谓之全面地考虑,一切顺其自然、随遇而安,对不如意的事情要看得开。因此,我们对待事物,要心胸开朗,见解通达。在《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一文中,他写道:人贵有自知之明。我也有不少缺点、错误。政声人去后,现在人家说你好,不算好,将来人家说你正确,那才算正确。历史不是写出来的,是干出来的,老百姓心里有杆秤,这才是衡量正确与否的标准。在这一文中他还写道:要明白人走茶凉的道理。我认为,还是人走茶凉好。有的人希望家里总是门庭若市,这是不可能的。人走茶非凉不可,不然就会变馊。
要知足常乐。知足是一种智慧,一种幸福。季羡
先生说: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美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美的人生是没有的。不完美才是人生。。我认为人生一世应以快乐为主,要学会知足。有人以平凡人生为乐、有人以大富大贵为乐、有人以愚公移山为乐、也有人以气壮山河名震寰宇为乐。我们要懂得知足是获得快乐、幸福的源泉,我们在物质享受上要知足,眼睛要向下看;但在工作岗位和检察事业上要不断创新,励精图治,眼睛要向上看。知足,就是能坦然面对并珍惜自己现实所拥有的一切,不与别人盲目攀比待遇和物质享受,这是一种超然、洒脱的心态。知足者常乐,快乐并不是拥有的多,而是计较的少。在《知足知不足》一文中,
先生提起他曾见冰心老人为别人题座右铭: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他感悟到知足就是满足于已经得到的,少存非分之想。知不足就是要有自知之明,只有知不足的人才能为人类做出贡献。
要始终有所追求。追求是一种精神,一种品格。追求,就是人们努力实现其向往目标的思想和行为,是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和不懈努力。没有追求的人,将会整日无所事事,得过且过。有所追求的人,才能努力创造,奋发图强。在追求的过程中,不要畏惧逆境。逆境有两面性:一方面,给人焦虑、忧郁、彷徨、痛苦,阻碍人的发展;另一方面,逆境又可以磨练意志、催人奋进、造就人材、成就事业。因此,我们应不懈努力,始终为了这热爱的检察事业而努力奋斗、不懈追求着。法律的道路只有前方,充满责任的担当和跋涉,我们应仍将为检察事业无私地奉献,无悔地付出,用自己的一腔赤诚捍卫司法的公正和社会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