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芷苓最后的感情 威风杨子荣背后的悲情童祥苓
▲2005年1月2日,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童祥苓演唱京剧《智取威虎山》选段。
(新华社资料片)
样板戏的剧目和座次屡有变化,自1970年《智取威虎山》第一个拍成彩色电影后,八个样板戏的最后排名由此固定下来,《智取威虎山》不可动摇地排在第一,杨子荣成为样板戏当之无愧的第一英雄。可风光背后,又有谁知道扮演者童祥苓的辛酸和伤痛。
年少成名
童祥苓,1935年出生在天津一个知识分子家庭。8岁时,他决计投身梨园,专工老生,经多位名师传授,童祥苓打下了深厚的基础,并很快唱出了名气,小小年纪便有了“铁嗓钢喉”的美誉。1955年8月,20岁的童祥苓又正式拜马连良为师,戏路越来越宽。
后来,经上海京剧院院长周信芳邀请,以童祥苓为主干的童家班南下,在上海成立了以童家班为班底的上海京剧二团,童祥苓在上海正式落户。“文革”前夕,童祥苓再拜周信芳为师,得以博采众长,艺术水准日臻完善,成为上海同辈中头牌老生。
“头号英雄”
《智取威虎山》这出戏最初是根据小说《林海雪原》中的一段演绎而来。
本来,《智取威虎山》是一出“唱念做打”比较平衡和繁重的戏,最早出演杨子荣的李仲林以武戏见长,文戏方面不太突出,江青对此很不满意,于是改由童祥苓主演。1965年夏,张春桥根据江青意见将童祥苓安排到《智取威虎山》剧组,童祥苓正式走上了英雄道路。从此,由童祥苓扮演的杨子荣形象深入人心,成为“文革”时代的“头号英雄”。
《智取威虎山》中最经典唱段莫过于《迎来春色换人间》。苍莽林海在悠扬圆号伴奏中更显静谧、深远,杨子荣以极其优美的“马舞”出场,当他唱到“迎来春色换人间”时的一个亮相,真叫英姿飒爽、威风凛凛,在童祥苓脸上洋溢着喜悦、憧憬、展望的神情。
这句唱词原来叫“迎来春天换人间”,毛泽东在1966年冬第二次观摩此剧时将“春天”改为“春色”,毛泽东改动的另外一句是“同志们整戎装飞速前进”,原句则是“同志们整行装飞速前进”。毛泽东在1959年还帮童祥苓的妻子改了名字,将“张兰云”改为张南云。
“戴罪之身”
“文革”正式开始以后,全国陷入一片混乱,童祥苓的四姐童芷苓已成为“反动权威”被揪斗,这对童祥苓是一次巨大考验。但童祥苓没有“经受住考验”,他不仅和姐姐“划不清界限”,还积极为四姐翻案。
如此一来,童芷苓的遭遇祸及童祥苓。这个舞台上威风凛凛的杨子荣,由于和姐姐划不清界限,同样也被关进牛棚。童祥苓白天在牛棚里扮鬼,晚上在舞台上装英雄,造反派们逼着他与四姐划清界限,可是童祥苓做不到,他从来没见过姐姐是如何“反动”的,也不知道四姐又怎么成了“文化特务”,在造反派的审查、关押、批斗中,童祥苓死活不肯低头。
1967年5月,《智取威虎山》再度进京,参加“革命现代京剧”汇报演出,并接受毛泽东的接见,这是毛泽东第三次观看该剧。《智取威虎山》的地位已经相当稳固,但童祥苓却如同坐在火山口上。当汇报演出结束回到上海,他旋即被“隔离审查”,转眼“英雄”又成了阶下囚。
1968年底,童祥苓被“突击解放”,先随剧团南下广州演出,可怜童祥苓不仅没有受到任何“优待”,还要做许多幕前幕后工作,甚至要为剧组洗刷碗筷。在随后近两年的《智取威虎山》电影拍摄过程中,他既要参与剧本修改,还要不断地接受检查、写交代,童祥苓终于承受不了体力和精神的双重折磨,“悔改”了。
但是长期积劳成疾,再加上因排演《磐石湾》摔伤,他渐渐离开了舞台。这时,《智取威虎山》已经拍成电影,观众们看到的是银幕上那个威风凛凛的杨子荣,可谁知生活中的童祥苓受过什么样的磨难,没人知道银幕后的童祥苓始终是个“戴罪之身”。
“四人帮”垮台之后,童祥苓因为扮演了“文革”中的“头号英雄”杨子荣,继续接受审查,尽管没有查出什么问题,但童祥苓艺术生涯几近断送,生活待遇也久拖难决,两个儿子双双失业,退休后,童祥苓开了一间餐馆给儿子维持生计。命运对他如此不公,映照着一代伶人的多舛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