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宪平的夫人 【徐宪平】徐宪平: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破除一切制约创新的障碍和制度
对于如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徐宪平从四个方面做出了阐释。
第一是宏观背景。
他指出,新一轮的全球科技革命在推动新一轮的产业变革,当今世界已进入密集创新和产业变革时代,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经济体都在以创新作为突破口寻找新的增长动力,这是大势所趋。
同时,随着我国进入经济新常态,传统要素优势正在减少,老龄化在加速,靠要素、投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增长驱动方式已经难以为继,只有依靠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增长。
第二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面临的问题。
虽然我国在一些重要领域已经挤进世界先进行列,如高铁、核电,某些领域由跟跑者,并行者向领跑者转变。“但是我们在世界上创新型国家行业的排名中我们是靠后的,全球公认20个创新型国家没有我们。”徐宪平指出,要实施该战略目前还面临6大问题:
一是,要素驱动,路径依赖,我们习惯于经济增长,习惯于扩大投资规模,加大资源投入,依靠过度的消耗资源,依靠低性能,低成本,低价格的竞争来谋求发展。
二是,科技经济两张皮,科研与市场严重脱节,与成果严重脱节。
三是,基础研究薄弱,现在跟踪研究多,原创成果少,所以缺乏持续积累。
四是,政府和市场的定位不清晰,该政府主导的没有做到位。
五是,创新者动力不足,现行的科技成果,权力分配机制没有体现创新者的价值和贡献,所以科研人员缺乏向市场,面向市场研发奖罚的动力。
六是,自主创新开放水平不高。要在更高层次上推进自主创新就必须在更高层次上推动开放创新,开放创新是自主创新的应有之意,自主创新不是关起门来搞创新,开放创新也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
第三是路径的选择。
徐宪平认为,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内涵就是要破除一切制约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他表示要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就是要把科技创新摆在最核心的位置,他是基础,如此同时全面推进科技、制度、组织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同时,从四个方面推进该战略的实施。
一是,要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二是,发挥就是要大力发挥企业的主题作用,企业是基础创新的主题力量。三是,最大限度发挥科技人才的创造力。四是,发挥就是要更好的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
第四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政策措施。
徐宪平认为,一是要从消除制度障碍入,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打破制约创新行业垄断和市场封锁,改进新技术,新产品,新商业模式准入管理,健全基础政策和管理制度,形成要素价格倒逼创新机制五个方面举措。
二是,建立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体制。
三是,强化金融创新的功能,放宽创业投资优惠政策的适用范围,开展知识产权证券业务的具体政策。
四是,完善成果转化激励政策让科研人员取得更多的股权期权等合法收益,向创新者让利。
五是,构建更加开放的科研体系。还有一个问题股权转让以后收税的问题,关于所得税的问题也需要政策保障。
六是,创新培养用好吸引人才机制,推动形成深度融合的开放创新局面,加强创新政策统筹协调。
以下为徐宪平发言:
徐宪平: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很高兴应洪滨院长的这一邀请就创新这一主题与在座各位们各位们交流讨论。我想首先请允许我做一个简要的回顾,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十八大到现在一年多,***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就创新问题多次发表讲话,做出批示。
去年的8月18号***总书记主持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听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个专题汇报,是发改委、科技部分头准备,各自汇报四分钟,轮流进行PK。
这个会上总书记最后确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刻不容缓,定了几件事情。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制定一个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改革性文件。大家注意到今年3月5号,李克强总理在全国人大会议上所做的政府报告中提出,就是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我有幸在发改委负责这项工作,包括前期研究,包括汇报准备,特别是文件起草。今天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我从宏观背景,突出问题,路径选择,政策措施四个方面谈点看法,做些解读。
第一点就是宏观背景。为什么要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一个重大战略,一项重大任务,分析当前国内外的发展环境和条件,我把他归纳为四个最大,我们的宏观背景。第一就是最大的趋势,新一轮的全球科技革命在推动新一轮的产业变革,这是个最大的趋势。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密集创新和产业变革的时代,金融危机发生以后各个国家,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经济体都在研究,都以创新为突破口,在研究如何寻找新的增长动力的源泉,增强未来的竞争性。
美国两度发布创新战略,奥巴马提出“实施先进制造业创新网络计划”,全国布局了45个制造业的创新中心。我看3D打印的中心,其中80多个高校、企业是一个综合体。欧盟提出了到2020年,面向2020年创新型联盟战略。德国提出了工业4.0的计划,日本提出新一代汽车计划(11:30)日本创新计划,韩国提出了新动力综合推进计划,俄罗斯也提出了2020年创新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