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琳上海 副市长、市金融办主任丁琳在全市金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市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及市上“两会”精神,回顾总结2012年金融工作,安排部署2013年金融工作,动员全市各级、各金融机构认清形势,坚定信心,开拓进取,为打造关天副中心、建设和谐新宝鸡、实现“六个走在前列”,在西部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的金融支撑。
一、2012年工作回顾
去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金融机构紧紧围绕全市工作大局,抢抓政策机遇,创新工作思路,加大信贷投放,防范金融风险,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核心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全市金融业发展取得了“一个历史新高”(贷款投放创历史新高)、“两个明显加快”(金融组织体系建设明显加快、直接融资步伐明显加快)的显著成绩,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回顾一年来的金融工作,主要有六个方面特点:
(一)信贷投放创历史最好水平。全市金融业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导向,不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截止2012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450.84亿元,较年初增加230.02亿元,同比增长18.84%;辖内金融机构贷款余额633.1亿元,较年初增加113.26亿元,同比多增30.37亿元,创历史同期最高。贷款增速达到21.79%,高于全国、全省6.79和4.92个百分点,高于存款增速2.95个百分点,位列全省第二。累计贷款投放534.38亿元。辖外金融机构在宝贷款余额90.88亿元,全辖实际利用信贷资金余额723.98亿元。全市社会融资规模为169.82亿元,占全年目标任务的106.14%。
(二)金融组织体系建设加力提速。以构建“层次多元、布局合理”的金融组织体系为目标,加快金融机构引进和组建步伐,不断壮大金融规模和整体实力。2012年,全市引进和新设各类金融或准金融机构13家,招商银行、西安银行、英大人寿、华安财险、中航安盟、中邮证券、中信建投落户宝鸡;眉县鑫盛、千阳鑫旺、岐山秦成、蔡家坡富顺达4户小额贷款公司顺利开业;长安银行扶风支行、岐山硕丰村镇银行五丈原支行两家县域机构挂牌营业。随着全市金融组织体系的日益壮大,信贷供给渠道进一步拓宽,信贷供给总量进一步增加,极大地提升了全市金融服务功能。
(三)金融产品创新成效显著。全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立足自身市场定位,积极顺应发展趋势,不断加大产品创新力度,有效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多元化金融需求。人民银行全力推进民生金融政策产品化,推行了民生金融主办行制度,确立了7家“学雷锋民生金融”督导点;市银监分局开展了“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宣传年”活动,引导各银行机构开展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创新;农发行首创我市商标权质押贷款融资先河;工商银行创新集群企业联保方式,产业集群贷款在全省率先实现突破;长安银行开设直投业务8.
1亿元,倾力支持企业发展;民生银行成功推出“存货质押 监管商监管”业务模式,积极开展钛行业存货质押贷款业务;中信银行推出委托债权投资理财产品解决企业融资难题;农业银行积极推进“惠农通”建设,农村支付渠道建设走在了全省前列。
通过一系列金融创新,全市金融服务更加高效。2012年,全市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03.57亿元,较年初新增33.08亿元,增速达到46.
94%,高于全部贷款增速25.15个百分点。涉农贷款余额239.8亿元,较年初新增37.38亿元,增速达到18.48%。科技与金融试点成效显著,举办了全市驰著名商标质押融资工作推进会暨签约仪式,11户企业与金融机构当会签订了合作协议。
(四)企业直接融资取得重大突破。秦宝牧业上市通过证监会发审委审核。瑞科新材料进入上市辅导期。红旗民爆二次申报进展顺利。市投资集团二期10亿元企业债、宝钛集团7亿元企业债获批发行。秦川发展公司4.5亿元公司债、东岭集团7亿元企业债于2013年元月获批发行。宝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总公司5亿元企业债、东岭集团8.8亿元短期融资券、烽火集团2.5亿元交银信托上报待批。陕西太白山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发行企业债进入实质阶段。宝鸡红土创业投资基金挂牌运营,陕西宝润高端装备高技术创业投资基金组建工作进展顺利。全市资本市场呈现勃勃生机,极大地拓宽了企业融资渠道。
(五)保险业发展持续向好、服务领域日益扩大。全市“三农”保险基层服务体系建设良好,基本实现了市县乡村四级保险服务机构网点全覆盖。继开设小麦、玉米农业保险之后,又新增设施蔬菜大棚保险,率先在全省推行社会治安综合保险,创新“小额信贷险”和“农村小额人身保险”,扩大计划生育系列保险承保面,保险服务“三农”的风险保障能力不断增强。2012年,全市保险机构达到32家,实现保费收入32.29亿元,增长10.51%,理赔支出7.68亿元,增长3.23%,保险业经济社会保障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六)政府服务保障更加有力有效。通过调查研究、政策扶持、督促考核等方式,进一步加强对全市金融工作的指导和管理。年内,召开了全市金融工作会议和季度金融形势分析会,开展专题调研3次,举办了中信银行银企对接会、农信社宝鸡办事处与高新区管委会战略合作协议签字仪式、长安银行客户答谢会、邮储银行创富大赛等各类银企对接活动30余次,举办了全市资本市场与企业融资培训班,加强了小额贷款公司和融资性担保公司的日常监管,对2012年度全市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先进单位进行了表彰,共奖励资金263万元。全市争取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中小微企业贷款增量奖励以及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等中省资金3134万元,占全年任务的154.14%。
在肯定工作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一是全市金融总量总体偏小,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潜力有待挖掘。截止2012年末,全市贷款余额占全省比重仅为4.57%,低于GDP占比5.2个百分点。
二是信贷结构不尽合理。首先,县域信贷增速缓慢,部分县区信贷增速低于经济增速,五个县信贷增速低于10%。其次,各金融机构间业务开展不均衡,国有商业银行贷款与存款市场份额不相称,在全市贷款占比下滑。
2012年,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市场占比下降2.07个百分点。第三,部分领域信贷投放乏力,如“三农”、非公经济、科技创新、民生保障等领域,尤其是“三农”信贷投放增速低于全部贷款增速,涉农金融机构离农脱农倾向突出。
三是融资渠道单一局面还未根本改观,直接融资的办法和措施还不够多,融资担保、信托、租赁、风投等行业发展滞后。四是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中仍有一些薄弱环节亟待改进。对于以上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3年主要工作
今年全市金融工作的思路目标是:以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为统领,以服务保障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中心,以健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为重点,加快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融资规模,全年实现新增贷款110亿元,且增速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中小企业和“三农”贷款增速超过全部贷款增速,增量超过上年水平;新引进各类金融机构3户以上,新增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5户以上;新增县域支行级金融网点2—3家;社会融资规模不低于160亿元。
重点抓好六个方面工作:
(一)准确把握国家宏观政策导向,全面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今年,中央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适当扩大社会融资总规模,保持贷款适度增加。这一系列政策要求,为我们做好今年金融工作指明了方向。市人行、银监分局及各金融机构一定要认真研究,准确把握今年货币政策的着力点,将执行政策与宝鸡实际有机结合,进一步关注新变化、研判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切实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增投放、强创新和防风险的关系,全力推动“四对接一扩大”(信贷政策与财政政策对接、区域金融改革理念与区域全面小康社会对接、信贷结构调整与区域经济发展方式对接、金融产品创新与实体经济发展需求对接,努力扩大社会融资规模),着力提高执行信贷政策的灵活性和针对性,切实用足、用活、用好。特别是几大国有商业银行要发挥优势,作出表率,为我市加速转型、率先跨越提供及时、有效的金融支持。
(二)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是宝鸡当前的重大战略任务,也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内在要求。各金融机构要紧紧围绕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各项重大部署,进一步做大信贷规模,优化信贷结构,加大支持力度。一要大力支持工业经济提质增效。
一是加大重点项目支持力度。今年,我市安排重点建设项目300个,年度投资500亿元。各金融机构要积极围绕重点项目建设争规模、增投放,全力破解项目融资难题,确保项目建设顺利进展。二是大力支持园区经济发展。
以高新区科技新城、航空装备产业园、蔡家坡经开区和各县区工业园为重点,及时有效地提供金融服务,加快发展园区经济。三是推动优势产业做大做强。紧紧围绕“宝鸡·中国钛谷”、西凤酒城、麟北煤田开发等重大产业项目加大信贷投放,大力支持石油装备、航空电子、轨道交通等产业集群快速发展。
四是扶持小微企业发展壮大。认真落实国家差异化信贷政策,大力支持全市“百户配套企业成长计划”和“百户工业中小企业培育成长工程”,不断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便捷化水平。
二要大力支持“三农”经济快速发展。一是支持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加大对渭河综合治理、农田水利、电力通信、小城镇建设等农村基础设施的支持力度,着力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二是推进现代农业加快发展。
大力支持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积极支持渭北塬区苹果、南山西山花椒、关山乔山核桃产业带建设,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三是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
优化农村金融机构布局,创新金融服务手段,延伸金融服务网络,不断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普惠、共享水平。出台《农村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意见》,在凤县、高新区、蔡家坡经开区开展农村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努力探索金融服务农村经济发展的新途径。
四是开展农村金融教育培训。在总结陇县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今年在全市全面开展农村金融教育培训,努力提升广大群众的现代金融知识水平。三要大力支持第三产业突破发展。
支持红星美凯龙、海航国际广场、陈仓物流园区新港物流中心等重大商贸项目建设,支持餐饮、住宿、娱乐等传统服务业改造提升。进一步加大对茵香河文化旅游区、法门寺文化景区二期、太白山国家级旅游新区等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促进文化旅游产业突破发展。
大力支持中介、创意、服务外包等新兴服务业和设计、仓储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断提升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四要大力支持城镇化建设。一是重点加强对宝兰客专、宝汉高速、绛法高速、西宝北线改扩建等铁路公路建设项目和列入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交通建设项目的信贷支持,加快构建快捷交通体系。
二是进一步加大对蟠龙新区开发、南客站片区综合开发和旧城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设以及县城基础设施的支持力度,加快城镇化步伐,全力服务宝鸡大城市建设。
五要加快科技与金融结合。深入推进科技创新、管理创新、金融创新,加大科技信贷投入,加快推进科技型企业资本市场融资步伐,加速构建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三)充分利用资本市场,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发展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是实现企业裂变式发展、提升区域竞争力的一条便捷“通道”。今年,要重点从三个方面着力:一要继续推进企业上市。市金融办要加强与发改、财政、环保、国土、税务等市级部门的协调配合,及时解决企业上市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秦宝牧业年内首发上市成功,瑞科新材料上市取得实质进展;加快推进西凤酒业、力兴钛业、赛孚石油、海浪锅炉等企业上市步伐,着力提高已上市5家公司资产质量,不断增强再融资功能和资产整合能力,形成“上市一个企业,带动一个行业”的示范效应。
二要深入开展“双推双增”融资工程。加大资本市场及直接融资培训工作力度,积极向社会和企业推介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票据、超短期融资券等新型融资工具和产品,支持东岭集团发行短期融资券。
由市财政落实风险缓释基金1亿元,争取在全省首发区域集优债,不断拓宽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力争年内实现企业融资15亿元。三要加强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建设。
市金融办要加强与省证监局的沟通和协作,在已有11户企业入选上市企业后备库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充、完善、提升上市资源后备库,促使拟上市企业尽快进入上市辅导期,重点鼓励和扶持一批高新技术型中小企业在创业板和中小板上市,确保实现“上市一批、培育一批、储备一批”的发展格局。
(四)深化金融改革创新,完善金融组织体系
健全完善的金融体系,不仅有利于做大金融总量、有效配置资金、优化金融结构,更能全面有效地发挥金融对地方经济的促进作用。一要继续加大金融机构的引进力度。继续大力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积极吸引股份制银行、保险机构、证券公司来宝设立分支机构,争取信托投资公司、期货公司、产业投资基金等中介服务机构在宝延伸业务,年内力争引进各类金融机构3家以上,努力构建功能完善、创新活跃、竞争充分、服务高效的现代金融组织体系。
二要加快设立新型金融机构。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支持渭滨联社、眉县联社、陇县合作银行等有条件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设立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机构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机构。
年内力争新增小额贷款公司4—5户,新增融资性担保公司1—2户。陈仓区、太白县、麟游县、凤县要加快小额贷款公司筹建工作,争取早日实现全市小贷公司全覆盖。三要优化金融服务网点布局。
按照“服务充分均等、竞争合理适度”的原则,支持农行、农信社、邮储银行等涉农机构向金融服务盲区和偏远乡镇下沉服务网点,广泛布设金融电子机具,加快自助服务设施推广;鼓励国有大型银行和地方商业银行在县域设立分支机构,提高金融服务均等化水平。年内,支持交通银行宝鸡支行、浦发银行宝鸡支行升格为分行,长安银行麟游支行、陈仓支行、中信银行公园路支行实现开业运营。
(五)规范保险市场发展,增强服务保障功能
保险业具有风险保障和资金融通特性,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和“稳定器”。一要进一步规范保险市场发展。市保险协会要督促引导各保险机构进一步增强合法合规经营意识,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搭售、强售和理赔难等突出问题,不断提高群众满意度。
同时,要大力引进新的保险机构,力争年内引进2—3家保险机构,增设5—8家县级营业机构,不断拓宽保险机构覆盖面。二要提升保险服务社会保障的水平。鼓励保险公司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以及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支持商业保险机构承办大病医疗保险,鼓励保险公司参与外出务工人员、失地农民等弱势群体及高危行业从业人员等特殊群体的社会保障建设。
三要拓宽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认真落实国家《农业保险条例》,进一步丰富政策性农业保险险种,扩大小麦、玉米、设施蔬菜大棚保险覆盖面,积极探索并争取开设猕猴桃、核桃、设施苗木、农村家庭财产保险等新型农业产品,不断提升“三农”发展保障力。
四要试点推广科技保险。
以跻身全省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市为契机,试点推出高新技术企业产品研发责任险、关键研发设备险、营业中断险、环境污染责任险等保险产品,总结经验,逐步推广,为提高全市科技创新能力提供坚强保障。
(六)加强政府支持引导,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金融是经济的血脉,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是金融业加快发展的生命线。一要切实加强服务引导。各县区政府要高度重视金融工作,切实抓好县区金融办建设,充分发挥县区金融办的应有作用。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牢固树立“支持金融就是支持经济发展”的理念,及时协调解决金融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努力提高抓金融、服务金融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同时,要进一步加强政、银、企三方沟通协调,建立健全长效合作机制。二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认真落实中、省和我市出台的各项扶持金融业发展政策,进一步完善财政性资金存放与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贡献挂钩机制,充分激发金融机构服务地方经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要加强金融工作考核。市金融办要抓紧修订完善金融工作目标任务考核办法,把多增规模、缩小存贷差、中长期贷款占比、各机构在本系统的业绩排名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进一步增强考核的科学性、针对性,充分发挥考核的激励督促作用。
同时,要切实抓好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的日常监管,确保其合法合规运营。
四要加强对民间融资的引导和规范。各级政府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正确引导民间资本通过合法渠道进入实体经济,严防民间借贷演化为非法集资,破坏金融市场秩序。
五要全力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继续坚持“政府主导、多方联动、共同参与”的长效工作机制,不断促进我市经济环境、政策环境、法制环境、信用环境、中介服务环境、金融运行环境的持续优化,为金融经济良性互动、持续协调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外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