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瘘疾病有哪些症状 2个肛瘘的治疗方法

2017-09-2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肛瘘简介 肛管直肠瘘主要侵犯肛管,很少涉及直肠,故常称为肛瘘,是与会阴区皮肤相通的肉芽肿性管道,内口多位于齿线附近,外口位于肛周.皮肤处.整个瘘管壁由增厚的纤维组织组成,内复一层肉芽组织,经久不愈.发病率仅次于痔,多见于男性青壮年,可能与男性的性激素靶器官之一的皮脂腺分泌旺盛有关. 肛瘘形成初期是以脓肿.炎症为主,炎症消退,瘘道逐渐形成,局部症状逐渐减轻.但复杂性肛瘘或有急性感染时,局部有明显的炎症反应,并伴有全身症状. 1.流脓 是肛瘘的主要症状,脓液多少与瘘管长短和多少有关,新生成的瘘管,炎

肛瘘简介

肛管直肠瘘主要侵犯肛管,很少涉及直肠,故常称为肛瘘,是与会阴区皮肤相通的肉芽肿性管道,内口多位于齿线附近,外口位于肛周、皮肤处。整个瘘管壁由增厚的纤维组织组成,内复一层肉芽组织,经久不愈。发病率仅次于痔,多见于男性青壮年,可能与男性的性激素靶器官之一的皮脂腺分泌旺盛有关。

肛瘘形成初期是以脓肿、炎症为主,炎症消退,瘘道逐渐形成,局部症状逐渐减轻。但复杂性肛瘘或有急性感染时,局部有明显的炎症反应,并伴有全身症状。

1.流脓 是肛瘘的主要症状,脓液多少与瘘管长短和多少有关,新生成的瘘管,炎症反应大,流脓较多,脓液粘稠、黄色、有臭味;时间长久的排脓较少,或时有时无,脓液白色,稀淡如水;如忽然脓液增多,表示有新管生成。有时瘘口暂时封闭,不排脓液,可出现局部肿痛或体温上升,封闭的瘘口又排脓。有的外口可排气体和粪便。内瘘常有脓血由肛门排出,由于脓性分泌物不断反复流出,患者常感到肛门处湿润、内裤不净,给生活带来很大麻烦。与其他器官相通的瘘管有特殊症状。

2.疼痛 瘘管通畅无炎症时常不感疼痛,只感觉局部发胀和不适,行走时加重。当瘘管感染或脓液排出不畅而肿胀发炎时,可引起疼痛。内瘘时常感到直肠下部和肛门部灼热不适,排粪时感到疼痛。

3.瘙痒 由于脓液不断刺激肛周皮肤,常感觉瘙痒,肛周潮湿不适,皮肤变色、表皮脱落,纤维组织增生和增厚,有时形成湿疹。

4.排便不畅 复杂性肛瘘口久不愈,可引起肛门直肠周围形成大的纤维化瘢痕或环状的条索,影响肛门的舒张和闭合,大便时感到困难,有便意不尽的感觉。

5.全身症状 在急性炎症期和复杂性肛瘘反复发作时,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或伴有消瘦、贫血、体虚等长期慢性消耗症状。

肛瘘的特点:

脓液淋漓不断:反复感染,炎症经常刺激,脓水不断从外口流出、污染内裤。

不能自然愈合:由于肛门括约肌的收缩与舒张,压迫瘘道,影响脓液排出而难愈合;瘘管弯曲、引流不畅;脓腔缩小、腔壁有结缔组织增生而坚硬也很难粘连愈合。

反复发作、病程缠绵、病情复杂:由于瘘管大多呈弯曲形,使引流不畅,外口容易闭塞,出现假性愈合;当脓腔压力大时,脓液可流向括约肌间隙而蔓延扩散、形成新的脓肿,破溃后成新的外口,所以病程缠绵的瘘管可有多个外口、多个分管或演变成高位复杂肛瘘。

肛瘘的治疗方法:

肛瘘由于病情不同,证候各异,手术方法也有多种多样。一般来说,有刀法、烙法、注射法、挂线法、结扎法等。分别应用于痔、肛管直肠周围脓肿、肛瘘、息肉、肛裂等疾病。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各种手术方法可互相配合使用,同时必须严格消毒,注意出血和刀晕等事项。一旦发生上述情况,应积极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虽然疮疡重于内消,但在内服汤剂,外敷药物治疗效果不显,已形成脓肿时,则宜配合手术处理,以排出脓毒,除去病灶,促使疮疡早日愈合.特别是肛管直肠周围瘘管性脓肿,更应在脓肿已成时早施手术,再配合内外治法治疗。

由于病情不同,证候各异,手术方法也有多种多样。一般来说,有刀法、烙法、注射法、挂线法、结扎法等。分别应用于痔、肛管直肠周围脓肿、肛瘘、息肉、肛裂等疾病。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各种手术方法可互相配合使用,同时必须严格消毒,注意出血和刀晕等事项。一旦发生上述情况,应积极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1.开刀法

常用于外痔和肛瘘的切除、脓肿的切开引流等。如对脓肿切开,排出脓液,使毒随脓泄,肿消痛止,逐渐愈合。如不及时手术排脓,使脓毒内蓄,侵蚀好肉,还会腐烂筋骨,寻隙外窜,形成新的脓肿,不仅延长病程,甚者可能造成生命危险。所以,《证治准绳?疡科》中说:“若当用针烙而不用,则毒无从而泄,脓瘀蚀其膏膜,烂筋坏骨,难乎免矣。”这里明确指出了刀法是外科手术中的重要措施之一。

临床上根据病种和病情的不同,分别用刀或剪进行切除或切开治疗。而在使用刀法之前,首先应辨明患处脓是否成熟,正确掌握切开排脓的有利时机。如脓未成熟,过早切开,则徒耗气血,而脓反难消;如脓熟而不予切开,则腐烂加深,疮口难敛。

其次,切口位置,应选择在脓肿稍低的位置,可使脓液畅流。如《千金方》中说:“破痈口,当令上留三分,近下一分。”这说明了刀法必须低位引流的原则。

第三,一般脓肿的切开方向,宜循经直开刀头向上,免伤血络;肛门直肠部宜放射状切开,如离肛门较远,宜弧形切开,瘘管则应根据管道方向而切开,切莫盲目动刀。总之,应以不损伤肛门直肠功能和不造成肛门畸形为原则。

第四,切开的深浅,应根据脓腔的深浅和患部肌肉的厚薄来决定。脓在浅部,如皮下脓肿、粘膜下脓肿、低位肌间脓肿、低单瘘等,都宜浅切开;如脓在深部,皮肤较厚,如坐骨直肠窝脓肿、骨盆直肠间隙脓肿、直肠后间隙脓肿等,宜深切开,以得脓为度。总之,按病变部位而定。如脓深而浅切开,则内脓不得外出,反伤气血,以致邪毒走泄;如脓浅而深切开,则脓毒虽除,好肉也会受伤,均为不当。

最后,切口的大小,应视其脓肿范国的大小和病变部位肌肉的厚薄而定。凡是脓肿范围大、脓腔深而肌肉丰厚的,切口宜大;脓肿范围小、脓腔浅而肌肉薄的,切口宜小。一般切口不能过大,以防损伤肛管直肠环,或愈合后形成疤痕较大,影响肛门功能;但也不能过小,以免引流不畅,脓水难以排出,拖延治愈日期。

操作时,在腰俞麻醉或局麻下,通过指检确定脓肿的范围和部位,于脓肿顶部,考虑引流通畅的部位,根据病人具体情况,确定切口的方向、深浅和大小,做不同形状的切口,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敞开脓腔,放尽脓浓;并应用探针从切口处探查,看有无内口。如有内口,应在不损伤肛管直肠环的原则下,沿探针作放射状切口,切开脓腔与内口之间的表面组织。如遇搏动性出血,可用丝线结扎止血,最后以凡士林纱条填充引流。如脓腔瘘道行经肛管直肠环部,则应配合挂线治疗。

2.烙法

祖国医学中的烙法,是应用针和烙器,在火上烧灼后,进行手术操作的一种方法。现代医学则采用电灼法。烙法适用于高位带蒂息肉和无恶变的广基息肉,也可用于止血。

病人清洁灌肠后,医者将乙状结肠镜伸入直肠,直至肿瘤或出血处,使肿瘤在视野内,再取下目镜,在直视下将电灼器尖端接触肿瘤烧灼。电灼时,宜用吸引器随时吸出血液、粘液或烟雾。有蒂肿瘤,可用胶圈套扎器扎于蒂上,切除以后,再用电灼。电灼时,不可烧灼肠壁过深,以免组织坏死,引起出血或穿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