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平原曹文轩 "国际安徒生奖"得主曹文轩:中国儿童文学应有足够的自信心

2017-06-0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北京时间4月4日晚,2016年国际安徒生奖在意大利博洛尼亚国际儿童书展上公布,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作家曹文轩成为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中国

    北京时间4月4日晚,2016年国际安徒生奖在意大利博洛尼亚国际儿童书展上公布,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作家曹文轩成为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中国作家。国际安徒生奖素有“小诺贝尔奖”之称,是全世界儿童文学的最高奖项。

    北京时间4月5日下午,经天天出版社副总编辑、曹文轩儿童文学艺术中心副主任张昀韬女士襄助,曹文轩在意大利博洛尼亚书面接受了人民日报、人民网的专访。

    问答

    1、问:曹老师,获奖后,您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答:这个奖不是颁发给我个人的,而是颁发给文学的。

    2、问:对于国内儿童文学创作、市场的现状,您有什么样的看法和意见?

    答:中国最好的儿童文学,就是国际水准的儿童文学,这一点毫无疑问。中国的童书市场,是全世界最大、同时也是最具活力的童书市场。

    但,这个市场的质量,并不令人十分满意,甚至令人担忧。因为巨大的商业利润的诱惑,使我们大量的儿童文学作家,忘记了文学的根本使命,把太多的心思用到了如何获得商业利润上了。利益这条狗,撵得我们不停顿地往前跑,往金山银山跑,以金钱来衡量并炫耀它的价值。以至于,忘记了儿童文学,对孩子所承担的巨大责任——也可以说,忘记了儿童文学对民族、对人类承担的巨大责任。这个局面需要得到调整,需要我们的作家,能够退回来,退到文学,退到艺术。

    3、问: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创作,和国际其他相对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哪些优势和劣势?您获得了世界儿童文学的最高奖项,但与此同时,中国儿童文学整体还处于一个不太理想的水平,你如何看待这种反差?

    答:中国儿童文学应有足够的自信心。因为,中国为它的文学提供了丰富而优质的写作资源。多灾多难的历史,留给中国作家太多精彩绝伦的故事。这是一种补偿。中国作家要珍惜这巨大的、无边无际的矿藏,以一个有一个别具一格的、品质优良的中国故事而亮相世界。这也是世界的、人类的财富。记得英国独立报在谈及《青铜葵花》时说,这是英国人需要读一读的英国所不知道的故事。

    4、在您看来,中国儿童文学创作如何才能达到世界级水准?中国儿童文学如何才能走出去,被世界儿童阅读和接受?

    答:中国的儿童文学体量巨大。相对而言,质量可能有些问题。但从绝对值而言,它的质量并不低。我们不能拿全世界最优质的儿童文学作品,合在一起,来比较我一个国家的儿童文学,这不公平。

    我们现在的问题是,如何让世界知道中国的儿童文学。

    5、问:您如何看待我们的祖国?

    答:在中国,我们说一个人厉害、有力量、有能力,会说,“这个人有背景”“这个人很有背景”。这个人之所以显得强大,是个强人,其实,除了他自己确实也很有点强之外,还在于他背后他人的力量。这个他人,可能是一个具体的人,可能是一个家族,可能是一个团体。他,加上这背后的力量,于是他就成为一个强者。

    我的背景是中国。

    这个经受了无数苦难、遭受了无数灾难的国家,一直矗立在我身后。它除了给我意志之外,一直向我源源不断地提供着独特的、价值连城的写作资源。

    30年前,它以它内在的生命冲动,打破了闭关锁国的格局。从此,面对世界,并表现出了强烈的融入世界的欲望。正是因为如此,它看到了世界,而世界也看到了它。

曹文轩书面回答照片

    曹文轩语录:

    1、我会把感情问题看作是非常重要的文学问题。与感情问题相关的,就是我所说的“悲悯情怀”。这个是我选择文学的一开始,就认定了的。当苦难来临的时候,我们需要记住(苦难),但并不是仇恨(苦难),更不应该把它永远作为一个仇恨记住,更多的应该是悲悯。

    2、我现在越来越深刻地理解到一个问题,对于一个作家来讲,真正最宝贵的东西,还是他的记忆力。一个书写个人记忆的作品,恰恰最能把历史准确地、鲜活地表达出来。

    3、我是这样来看待的,中国儿童作家其实还是有许多好的作品。这些水平很好的作品,很可惜,因为语言的问题,有些没有被翻译成其他语种,所以不为世界所知。所以对于中国的作家来讲,现在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怎么让自己的作品,被更广大的世界知道。

    4、你说你的作品好,可是人家怎么知道你的作品好呢?非常简单的事情,就是要把你的作品翻译成各种语种,让那些国家的读者知道。就以我的作品《青铜葵花》为例,因为它有这么多语种,所以在世界上就产生了一点点影响。

    5、人民文学出版社、天天出版社做的我的七本图画书,都是请国外的画家绘画,而且是国外比较有名的画家。当这些图画书找到了合适的国外的画家进行插图的时候,就在那一刻,作品就已经走向国外了。各种元素放在一起就会产生化学反应,生成许多新的东西。如果双方面的工作达到了非常完美和谐的程度的话,我想,中国儿童文学在世界广大读者的心目中,大概又是另外一番风景了。

曹文轩书面回答照片

    媒体学生眼中的曹文轩

    2003年,非典。学校封校,哪儿都去不了,即便是上课,也多在室外。曹文轩老师的写作课,就索性开在了静园草坪上。我们围坐在一起,听他讲有关苦难、伤痛,讲何为诗意如水,讲作家“想象力”与“记忆力”的关系。清风袭来,同学们听得专注,他讲得神采飞扬。本该45分钟的课,常常延续到一个半小时或两个小时。那段特殊的日子,曹老师常说:就这样就很好,单纯地聊文学,聊创作,日子很好。

    作为记者,近期见曹文轩老师,是去年在北大中文系和北大文培共同主办的“创意写作”大赛上,曹老师是评委,也是发起人。那次见他,能感受到他身上的急切,关于如何在青少年中普及创意写作,关于学校教育中人文环节的缺失,以及如何更好地保护青少年的想象力。曹老师说,要创造一种环境,可以静心听孩子们的声音,因为,孩子的声音,就是花开的声音。——赵婀娜

    本世纪初,我和同学们考进北大中文系,曹文轩成了我们的老师,教现代文学。在风景如画的“一塔湖图”,我们既接受着钱理群的批判现实主义精神,也耳濡目染着陈平原的人间情怀,以及曹文轩的童话世界。在曹文轩等实践派的影响下,许多同学边学边写,后来成为了优秀的写作者,也算是没有辜负老师们的期望吧。——曾华锋

    曹老师上课前总是先擦讲桌,清理好了才把自己的水杯放上去。第一次见他这样做,心里就想,这果然该是一个写儿童文学的人,以干净打底。更重要的是,他的干净、谨严、有秩序感,是被温柔所裹挟的。除了上课,他话并不多,是坐在中间安静倾听的那个,但一说话就有笑意,带着几十年不改的乡音,嗓门永远不大却让你听得沉稳。他和他的作品一样,几十年其实都未离开过故乡的水边,从河水那里习得一种温柔的坚持。当代文学教研室的学生们估计都不会陌生,每次论文开题或者答辩,只要曹老师坐在那里,就意味着一种声音——文学研究的风尚善变,但若没有对文学和艺术的根底的坚持,没有对美的近乎顽固的追索,那一切研究都是苍白的。——胡妍妍

    曹老师儒雅谦逊、风度翩翩。哪怕是初见到他的人,从他的穿着打扮、言谈举止中,也能感觉到这种温文尔雅来。他的眸子很干净,与他对视,看到的尽是善意、亲切和真诚。哪怕是对学生讲话,他也会先说,“不好意思,打扰你一下……”记得一次在中文系,他请我帮忙搬一箱书,书不重,我一个人完全可以搬起来,但他坚持要和我一起抬。此外,提携后进,他也不遗余力。

    但在文学创作、学术批评等问题上,曹老师非常犀利——“好处说好,坏处说坏”:对好的文学作品从不吝啬褒扬之言,对品质坏的作品,也一针见血、直言不讳。在我看来,这是对文学的坚守和执着。——葛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