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培云阶层固化 肖锋:“谁说阶层固化了 向下的通道可是永远打开着”

2017-06-2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中国名校争夺战的白热化程度,已经到了"阶级斗争",同时也说明中产阶层内部没多少阶层共识,更多的是"鄙视链".如果北京这一作法试验成功,并向全

中国名校争夺战的白热化程度,已经到了“阶级斗争”,同时也说明中产阶层内部没多少阶层共识,更多的是“鄙视链”。

如果北京这一作法试验成功,并向全国推广,势必导致高昂的学区房价崩盘。

中国的中产如何晋级?不是在有限的资源上相互抢夺,而是大家一齐推倒那些墙,让中产上升的空间和机会多起来。

日前,一篇《成都小区里的阶级斗争》暴露了中产为学区房相互倾轧的困境。事情简单说就是,成都的几家小区都要争望江小学的学位。于是一位自称年收入50万的高档小区业主就写了这篇“阶级(层)斗争”的雄文称:“好一点的小学,暑假都有去美国的游学项目,花费至少要4万-6万元……我女儿5岁,每周我都请国学老师来给她教礼仪,每个月花费1万2千元……你们半年工资就没了。

”“假如你连买学区房的财力底气都没有,也就不要指望通过划片给娃儿带来良好的教育。”无非是年收入50万的中产倾轧年收入10来万的小中产。

成都这个事件表明中国名校争夺战的白热化程度,已经到了“阶级斗争”,同时也说明中产阶层内部没多少阶层共识,更多的是“鄙视链”。

高昂的学区房价会崩盘吗?

北京已经开始实施“多校划片”新办法,即把原来一个重点对一个学区稀释为对多个学区,让其他“贫困地区”加入竞争名额。这实际上是对原学区房业主的利益剥夺——即使你买了高价学区房,将来也不一定能上重点,上了重点也要与其他小区子弟为伍。但这却顺应了90%的民意,因为大家都欢迎教育公平,摊分有限的教育资源。

如果北京这一作法试验成功,并向全国推广,势必导致高昂的学区房价崩盘。

中国的学区房是历史遗留问题,从权力划分资源转向市场划分的过渡。比如史家胡同小学,比如景山中学,比如北京十一中,现在大家可以去看一看,都是什么子弟在上。早已不是权贵子弟了,多数是花了高昂代价杀进来的中产子弟。

学区房之争,如果过渡到了像西方那样的按房产税划分学区房,那么大家就都不会有意见了。但当前大家都说不清,都认为重点学校是属于自己的,“我花了高价钱,新人进来就是分摊了我的权益。”现在,学区房只能听任行政之手划来划去,料想“成都事件”以后不会少发生的。

这背后实际上是教育资源的短缺,以及未来晋升资源的短缺,阶层上升通道的短缺。于是高考竞争的前移,已经前移到了“幼升小”、“小升初”。

“谁说阶层固化了,向下的通道可是永远打开着”

清华大学教授李强采用“社会经济职业地位指数”,即收入、工作、声望甚至权力,综合对各阶层进行了一个划分,结论是:中国的上层人口比例为5.62%,中产阶层为19.12%,下层为75.25%。在这差不多20%的中产阶层中,有73%的人处于和下层接近的过渡、边缘状态。换句话说,有超过七成的中产阶级,随时面临着滑落到下层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