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守志的儿子 向守志夫人张玲 向守志张玲夫妇——激情燃烧的岁月

2018-03-0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金陵晚报记者殷丹丹[金陵晚报报道]向守志上将和夫人张玲,1945年5月25日结婚,已经在枪林弹雨中相互鼓励前行,携手走过了60年,是什么让他

金陵晚报记者殷丹丹【金陵晚报报道】向守志上将和夫人张玲,1945年5月25日结婚,已经在枪林弹雨中相互鼓励前行,携手走过了60年,是什么让他们走到了一起?86岁的张玲老人近日接受了金陵晚报记者的独家专访,细细讲述他们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看着眼前这位坐在藤椅里的瘦弱的老人,很难想象她从1935年“一二·九”学生运动开始,就始终战斗在抗日的第一线。1928年,大量的日货涌入中国,年仅9岁的张玲就和开封第四小学的同学们一起,走上街头,散发传单,抵制日货。

“九·一八”事变爆发的那天,全校师生失声痛哭,这耻辱的一幕让张玲终身难忘。1935年“一二·九”运动,震动了全国。当时的开封群情激昂,中共地下党也在活动。刚16岁的张玲,是10个学生代表中,最年轻也是唯一的女性,走在游行队伍的最前面。

清早四五点钟出发,不顾饥寒,绕开封全市大街,高喊抗日口号。当时只要有一个学校的学生排队到另一个学校门口去高喊抗日口号,这个学校的学生,便会立刻排队出来,一同上街游行示威。

学生们高喊抗日口号,奔赴省政府。回忆往事,张老激动、自豪,“我在河南大学学生代表老大哥的带领下,我们10个进入河南省政府内进行谈判,提出条件后,我们回到游行示威的队伍中,奔赴南关车站卧轨,准备到南京直接提出抗日救国的要求。

在滴水成冰的寒冬中我们坚持了七天七夜。”虽然没有去成南京,但那次运动影响是很大的。张老记得,一天下着鹅毛大雪,小学生们排队由老师领着,到车站,喊着抗日救国的口号,表示支援慰劳他们。更使人感动的是兵士们和工人们,捐钱买粮食亲自抬到火车站,慰问他们,大家都为共同的心声,爱国的深情,流出了热泪。

张玲的外婆、母亲、姨妈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她们对张玲的爱国行为给予了百分之百的支持,1937年秋天,张玲怀揣母亲给的盘缠,奔赴革命根据地太行山。在军政干部学校、太行党校高级班学习,1938年张玲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9年秋任辽县(后改为左权县)县委常委,1944年任平东县委书记。向守志和张玲相识于太行区党委党校开展整风期间。1943年,太行区党委举办整风学习班,参加的对象主要是县团以上领导干部。

据张老回忆,参加学习班前她就知道向守志仗打得漂亮,不过当时太行山上战功赫赫的大有人在,她并没有特别在意向守志,两人只是一般认识。整风开始时,向守志在二队,张玲在三队。向守志经常在大会上发言,张老开玩笑地对记者说:“当时我就觉得他怎么老爱发言啊。

后来知道他要调到我们队当队长,大家还挺紧张,不知道这个带兵打仗的人到底怎么样。向守志来我们队看到我就问,‘张玲,你也在三队啊?’我心里想,这人挺奇怪的,经常见面,他不早就知道了嘛,多此一问。

”张老说起这段往事,言语间流露的幸福丝毫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减少。同在一个队,向守志与张玲有了近距离接触。过了一段时间,向守志和一些正在学习的同志被调往前方打仗,临别前,向守志对张玲袒露心扉,希望两人能做朋友。

张玲毫无思想准备,按照张老的话说,根本没想到向守志会找她说这个,她以为只是谈工作。“您当时就答复首长了吗?”“没有,不过我同意考虑一个星期。”很快时间到了,张玲答应了向守志,还提出了一些要求,“我们不是为了结婚而结婚;反对老婆主义和大男子主义;衣服各洗各的……”“到底首长哪一点打动了您呢?”“他朴实、真诚、丝毫没有官架子,平易近人。

最关键的一点,他爱干净。”张老给出的最后一个答案多少让记者有些意外,“爱干净?”“有些男同志可不注意个人卫生了,向守志不一样,勤洗手、衣服也都干干净净的,他那个牙缸都用块布盖着,怕落灰。从很多细节就能看出一个人的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