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历史上的多尔衮有无反叛过顺治皇帝想自立为帝的一段历史?

2018-03-2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在老汗王努尔哈赤诸多福晋侧福晋中,阿巴亥最年轻.最漂亮也就最得宠,谁知死得也最惨.天命11年正月,老汗王攻打宁远,顿兵于冻得钢铁一样的坚城之

在老汗王努尔哈赤诸多福晋侧福晋中,阿巴亥最年轻、最漂亮也就最得宠,谁知死得也最惨。天命11年正月,老汗王攻打宁远,顿兵于冻得钢铁一样的坚城之下,被明朝大将袁崇焕的大炮轰隆轰隆一阵子猛打,八旗铁骑谷个子似地一片片撂倒不说,老汗王自己也受了伤。这一伤倒不要紧,可这号称无敌的人物竟吃了一个大大的败仗,过大凌河直扑山海关的希望放了肥皂泡,好不气恼,十分气恼:“我自幼兴兵,也没吃过这样的大亏,袁崇焕是个什么人 呐!”得了夹气伤寒,伤病交加。或许为避开难堪,一人跑到汤泉养病。谁知一个多月越养越糟,看看即将不起,连忙星夜返回沈阳,别的不念,只是命令阿巴亥快来迎接,竟病死在太子河的船上。没有遗嘱,跟前只有阿巴亥。阿巴亥打着大汗的旗号,该是传“遗命”的唯一人物,她传的遗命真假又有谁知道呢?她如果传一道:由亲生儿子十四阿哥多尔衮继汗位的遗命听还是不听呢?代善、阿敏、莽古尔太、皇太极四大贝勒一议,觉得阿巴亥的口得封了。怎么封?死!请她陪伴老汗王于地下,逼阿巴亥自尽,三尺白绫半空悬,一命悠悠赴黄泉,让她殉了葬!惨哪——扔下多尔衮、阿济格、多铎三个十几岁的孩子。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王后那拉氏的独生子,在四大贝勒

在老汗王努尔哈赤诸多福晋侧福晋中,阿巴亥最年轻、最漂亮也就最得宠,谁知死得也最惨。天命11年正月,老汗王攻打宁远,顿兵于冻得钢铁一样的坚城之下,被明朝大将袁崇焕的大炮轰隆轰隆一阵子猛打,八旗铁骑谷个子似地一片片撂倒不说,老汗王自己也受了伤。这一伤倒不要紧,可这号称无敌的人物竟吃了一个大大的败仗,过大凌河直扑山海关的希望放了肥皂泡,好不气恼,十分气恼:“我自幼兴兵,也没吃过这样的大亏,袁崇焕是个什么人 呐!”得了夹气伤寒,伤病交加。或许为避开难堪,一人跑到汤泉养病。谁知一个多月越养越糟,看看即将不起,连忙星夜返回沈阳,别的不念,只是命令阿巴亥快来迎接,竟病死在太子河的船上。没有遗嘱,跟前只有阿巴亥。

阿巴亥打着大汗的旗号,该是传“遗命”的唯一人物,她传的遗命真假又有谁知道呢?她如果传一道:由亲生儿子十四阿哥多尔衮继汗位的遗命听还是不听呢?代善、阿敏、莽古尔太、皇太极四大贝勒一议,觉得阿巴亥的口得封了。怎么封?死!请她陪伴老汗王于地下,逼阿巴亥自尽,三尺白绫半空悬,一命悠悠赴黄泉,让她殉了葬!惨哪——扔下多尔衮、阿济格、多铎三个十几岁的孩子。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王后那拉氏的独生子,在四大贝勒中出身最贵,理所当然的成为新大汗。他在即位的第11年,建立大清国号,称皇帝,改元崇德。相应的建立起种种制度,使得朝廷有点儿象个朝廷了。皇帝的家也加以整顿,实行五宫制。中宫叫有五个后妃,有三个出自博尔济吉特氏一家。

皇后是姑姑叫哲哲,次妃是皇后大?┡撬男?┡怂持蔚邸9霉米≌浚∥飨岱浚五≡诙岱浚荚诮裉焐蜓艄使笤褐械闹屑浯笤豪铮挂灿腥ざ?天道悠悠,十四年后,清太宗皇太极死,遗命幼子福临继帝位,他刚刚七岁。怕皇长子豪格不服气,闹乱子,可谁能抵消豪格的实力呢?诸叔皆老,唯有年富力强的多尔衮可托大事,小博尔济克特氏和老博尔洛吉特氏一商量便给多尔衮加了摄政王之号,多尔衮成为顺治元年至顺治九年的真权假皇帝。这九年,多尔衮率八旗入关逐李闯、灭南明、砥定中国、定都北京。顺治小皇帝一大家子也由沈阳那座比大地主院子大不多少的皇宫中迁住到北京城中那片千门万第的紫禁城中去了。待老博尔济特氏一死,小博尔济吉特氏便以皇帝名义给多尔衮加了新封号——皇父摄政王,领着双份的俸禄。

多铎率大军征战四川也加上皇叔王的称号,阿济格封了英亲王。儿子们这么露脸,这么出息,这么争气,阿巴亥地下有知也该满足了。小博尔济吉特氏却日夜心惊胆战,生怕这位皇父一生气或一高兴自己把“父”字去掉换成“帝”字,把小皇帝弄下台去。形势逼迫,我想她面对多尔衮时美已容、悦其意之事必不可少,倘不如此,何必给他加上“皇父”二字呢?故当时乃至后世有太后下嫁的传言也就无足惊怪了。需知:在满蒙旧俗中,兄死娶嫂本是正当的。著名的蒙古三娘子曾再嫁给丈夫的儿子,三嫁给二任丈夫的儿子,载入正史,。著名的王昭君也是一嫁再嫁,便是一证。

不过,清朝尊儒,奉儒家学说为大道,渐染汉俗,按汉族婚嫁观念,寡妇再嫁即为不贞,况皇帝之寡母嫁给小叔必得隐晦!因而,清朝皇帝起居注和实录都掩饰不载。顺治渐渐长大也必以太后下嫁为耻,再加亲政后大权仍在“皇父摄政王”手中,哪能不恨恨不已?顺治九年,多尔衮一夜驾驭了朝鲜王送来的三个美女,又多日狩猎阅兵,鞍马劳顿,再加受了北国风寒,便暴亡在科尔沁草原上喀拉屯的牛皮帐篷里了。身后丧事比及皇帝礼仪,真哀荣至极。谁知不过一个月,顺治小皇帝便以多尔衮“谋逆”之罪,削除了他所有封爵。可怜,多尔衮!可惜,多尔衮!多尔衮为何从皇父跌入罪渊? 实际上创建了大清帝国的多尔衮,怎么一夜之间,被焚骨扬灰,成了罪恶滔滔的罪人?100年后,乾隆帝怎么为他重新作出评价,清洗多尔衮被“诬为叛逆”的冤案?又过了200多年,多尔衮怎么被一再搬上荧屏,成为议论纷纷的人物?“真乃天地一场戏”(章太炎语)。

封建历史舞台的幕后,有多少鲜血淋淋的角斗与残杀!是耶,非耶!人们从不同的处境与遭遇中咀嚼其中的滋味。 夜读清人笔记,见到一则记载多尔衮备极荣衰的资料。文中说:“墨勒根王(多尔衮)初称摄政,次称皇父,继而称圣旨。王即无成谋,拥戴者??,骑虎难下。”又说他死后,“焚王骨扬灰,世祖始克亲政”。这是浙江海盐人彭孙贻在《客舍偶闻》中写的一段话,道出了清朝顺治年间一场翻天覆地的事件。这类记载是《清实录》等官书中绝对渺无踪影的。《客舍偶闻》写成于康熙七年(1668年),离多尔衮遭难只有17年,当时作者住在北京一位姓查的官员家中,听到的是半官方的消息,这里的记载应该是可以相信的史实。

手握实权的皇父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初九,皇太极突然驾崩。满洲的贵族王公迅速地分成两党,参与争夺新的皇帝宝座:一方以睿亲王多尔衮为首领,他是努尔哈赤的第十四子,皇太极的弟弟,主要军事势力为正白、镶白旗,成员有多尔衮的同母兄弟英王阿济格及豫王多铎等人;另一方的首领则是肃亲王豪格,他是皇太极的长子,掌握正黄、镶黄两旗的军事实力,同党诸王有索尼、鳌拜等人,在人心所向及军事实力方面占压倒优势。还有德高望重的礼亲王代善及资历很深的郑亲王济尔哈朗,他们都是没有争位之心的中间势力。

索尼等人提出要立豪格为新皇帝,发誓死生一处。豪格托人拜访尚在摇摆的济尔哈朗,说:“两旗大臣决定立我为君,需要你发话支持!”济尔哈朗当即表示:“我也是这个意思,但要与九王(多尔衮)商议。”代善老谋深算,默不作声。阿济格则向多尔衮下跪说:“你应该马上登临皇帝大位。”足智多谋的多尔衮长于审时度势,没有立即应允。 皇太极死后的第四天,多尔衮召集诸王大臣在沈阳的崇政殿议立新君。当天黎明,皇太极当年统帅的两旗大臣在大清门盟誓,派精锐护军包围宫殿,如遇情势变化,准备立即动手。宫内气氛紧张,多尔衮向黄旗大臣索尼征询嗣君人选,索尼非常干脆地说:“先帝有皇子在,必须立其中的一个,其他我就不知道了!

”礼亲王代善突然举荐豪格说:“先帝的长子,理当继承大统。”济尔哈朗赞成代善的提议。一介勇夫豪格想起他父亲皇太极登基时的往事,表演我辞众劝的把戏,谦让推辞说:“我福小德薄,不能担此重任。”多尔衮随机应变,马上抢过话题说:“诸位王爷说得都有道理,但虎口王(豪格)情愿退出,没有继承大统的心愿。”阿济格、多铎一看时机已到,马上进言:“请睿亲王登临帝位。”代善一看情势不好,接着说:“睿王要是答应接 任帝位,那是我们国家的大福,要不就该拥立皇子。”代善话中的重心是要拥立皇子,但两白旗的王爷一见代善不再坚持拥立豪格,马上提出附和:“肃王当位,我们这班人就没法活了!”多铎也乘机提出:“立我也行,要不请礼亲王承继大统。

”多尔衮还是希望自己掌权,否定了多铎自立的建议。这时代善说:“我已是白发苍苍,哪有这番心思。”说着退出议事厅。在这关键时刻,皇太极的心腹将领们,佩剑闯进议事大厅,向着多尔衮嚷道:“我们这班人,吃的是先帝的饭,穿的是先帝的衣,养育之恩与天同大,要是不让先帝之子承继大业,我们宁愿跟着先帝一起走!”以命相拼,剑拔弩张,随时有血流成河的可能。多尔衮权衡得失,采取稳定局势、分步揽权的策略:排斥豪格,自掌实权,找个陪衬。他向诸位王爷宣布说:“立先帝的第九子(福临)为嗣君,我与右真王(济尔哈朗)分掌兵力,左右辅政,(福临)年长之后,当即归政。”福临为孝庄皇后所生,当时只有六岁。这虽是个折中方案,但多尔衮实际掌握朝政大权,而双方再也没有理由兴起大浪。

立福临做皇帝已成定议,这时代善的次子硕托(贝子)、孙子阿达礼(郡王),看出多尔衮想当皇帝的举动,自己想找个参天靠山,就到睿王府拜访多尔衮。多尔衮假装拒绝,暗地里仍在窥视代善的风向。硕托带着侄子阿达礼去见父亲代善,提出请睿王“正大位”。代善听后十分生气,骂声“畜生自招灾祸”,立即将自己的两个骨肉交给多尔衮,要求以叛逆论处。多尔衮一见自立皇帝已不可能,不如乘此让反对派吃个定心丸。在事发的当天,立即将这两个多事的王爷送往法司,以“扰政乱国”的罪名双双缢杀,连阿达礼的母亲及硕托的妻子也被绞死。杀戮拥护者,细细琢磨其中的奥妙,大有幕后文章。

从代善来说,表明他对皇太极的忠诚,也披露他反对多尔衮自立为帝的心扉。从多尔衮的角度思索,既可以理解为用人家的鲜血染红自己的顶子,即牺牲心腹小卒能保住自己辅政的位置,也可以看成是对礼亲王代善的穿心箭矢,因为他在关键时刻支持豪格,没有拥护自己登上皇帝的宝座。 拥立小皇帝的风波平息之后,多尔衮很快成为掌握朝政实权的叔父摄政王,以后又加皇叔父摄政王,一直到自称皇父摄政王。 死后两月被焚尸问罪谁也没有想到,这位惟我独尊的摄政王,最终落得个戮尸问罪。 顺治七年十一月,多尔衮出猎古北口外。行猎时坠马跌伤,医治不得要领,十二月初九日死于喀喇城,享年只有39岁。灵柩运回北京,顺治帝追尊他为义皇帝,庙号成宗。

多尔衮的葬礼依照皇帝的规格举行,埋葬在北京东直门外(今新中街三条3号附近)。 政治舞台的幕后,隐藏的是鲜血淋漓的残杀。以权力争夺为中心内容的宫廷矛盾,沉寂数年之后,又以多尔衮之死为突破口,犹如火山一样爆发出来。 多尔衮弥留之际,他的同胞兄长阿济格当时在他身边,两人有过密谈。多尔衮刚一断气,阿济格立即派自己统帅的三百骑兵飞驰北京,颇像发动军事政变的动作。大学士刚林身为多尔衮的心腹,洞悉此中底细,立即上马飞奔进京,布置关闭城门,通知诸王做好防变准备。顺治帝听从王爷们的建议,将三百飞骑收容在押,诔杀殆尽。阿济格随多尔衮的灵柩进京时,立即成了囚犯,被送入监牢幽禁。他在监狱中企图举火,被赐令自尽。

这个举动剪除了多尔衮的嫡派势力,清算多尔衮也从此开始。 顺治八年正月,多尔衮的贴身侍卫苏克萨哈向顺治皇帝递上一封检举信,揭发多尔衮生前曾与党羽密谋,企图率两白旗移驻永平(今河北卢龙县),“阴谋篡夺”;又说他偷偷地制成了皇帝登基的龙袍服装,家中收藏着当皇帝用的珠宝。 这时只有13岁的顺治皇帝,第一次亲理朝政。他召集王爷大臣密议,公布郑亲王济尔哈朗等的奏折,抖数多尔衮的罪状,主要是“显有悖逆之心”。少年天子福临向诸位王爷宣告说:“多尔衮谋逆都是事实。”多尔衮被撤去帝号,他的母 亲及妻子的封典全都被削夺了。 当时在北京的意大利传教士卫匡国在《鞑靼战纪》中记载说:“顺治帝福临命令毁掉阿玛王(多尔衮)华丽的陵墓,他们把尸体挖出来,用棍子打,又用鞭子抽,最后砍掉脑袋,暴尸示众,他的雄伟壮丽的陵墓化为尘土。

”1943年夏天,盗墓者曾将多尔衮陵墓的正坟挖开,只见地宫中摆放一只三尺多高的蓝花坛子,里面放着两节木炭。当时看管墓地的汪士全向盗墓者解释说:“九王爷身后被论罪,其中的金银圆宝都被掘去,据说坟地遭过九索(挖抄九次)。坛子是骨灰罐,是一个虚惊位(象征性的尸棺)。”彭孙贻笔记中有关焚骨扬灰的说法,当然是可以相信的。 顺治帝仇恨多尔衮福临对多尔衮是仇恨的,其中有多种原因。 多尔衮是想当皇帝的,暂时没当皇帝只是策略而已,这对小皇帝是个寝食不安的威协。顺治五年十一月,他凭借自己的权力,加皇叔父摄政王为皇父摄政王,用皇帝的口气批文降旨。

当时人写的《汤若望传》说:“他穿的是皇帝的服装。”顺治七年七月二十五日,他操纵追封自己的生母、努尔哈赤的大妃纳喇氏为太皇太后,他自己完全以皇帝的面目出现。顺治十二年,福临对诸王大臣回忆当时的事说:“那时墨尔根王摄政,朕只是拱手做点祭祀的事,凡是国家的大事,朕都不能参与,也没有人向朕报告。”多尔衮一旦机会得手,亲自登上皇帝宝座,没有任何理由排除这种可能。 逮杀豪格后强占他的妻子,是多尔衮引起福临愤怒的一个焦点。顺治元年四月,以往支持豪格的正黄旗头子何洛会,向多尔衮告发豪格图谋不轨,说豪格后悔当初在继位大事上有失谋算。其中有一句侵犯多尔衮的话说:“我豪格恨不得扯撕他们的脖子。

”多尔衮以“诸将请杀虎口王(豪格)”为理由,企图谋杀豪格,由于他的同胞弟弟顺治小皇帝哭泣不食,才得以免死。顺治五年,反对毫格的人建议将毫格处死,多尔衮假装说:“如此处分,实在不忍!”便将豪格幽禁起来,等于判了无期徒刑。数月后,豪格就不明不白地死在狱中。顺治七年正月,多尔衮强迫豪格的福晋(妻子)博尔济锦氏做自己的妃子,又害怕此事贻笑后人,秘密布置大学士刚林在史档中不要留下任何痕迹。 娶皇嫂孝庄皇后,是福临痛恨多尔衮的难言之衷。孝庄皇后是皇太极的妃子、顺治皇帝的生母,蒙古人,姓博尔济吉特氏,名叫布木布泰。 多尔衮是个好色之徒,他一共娶了多少个王妃妻妾,没有史籍能够说得清楚。

他的原配福晋博尔济锦氏刚刚去世,很快就强占侄儿豪格之妻为妾,后来屡在朝鲜境内选美,又在八旗区域搜娇,至于汉家小娘更是任他随意糟蹋。他不放过寡居深宫的皇嫂孝庄太后,便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乾隆四十三年,弘历阅看实录,以为多尔衮“定国开基,以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明示平反昭雪,还其原爵,成为清代八家铁帽子王之一。从清廷爱新觉罗氏家族看,多尔衮是大清帝国的实际创建者,乾隆帝为他重新作出评价,是件非常正常的事。但乾隆多心,避免日后惹起宫廷是非,上谕中说:“为后世征信计,将从前关于此事之上谕,均不得载入国史。”于是有关多尔衮的档案概行销毁,以至《八旗通志》中的多尔衮传,记他死后的事也只寥寥数笔,后人很难弄清多尔衮死后遭到清算之事的本来面目。

多尔衮得祸的原因,史书归罪为他想当皇帝。乾隆帝以为,这是“诬为叛逆”。他明白,中国历史上那些当了皇帝的人,包括他的父亲雍正帝在内,在他们没有当皇帝之前,有谁没有想当皇帝的念头和动作?想当皇帝的人,为什么当了皇帝就没有罪,没有当上皇帝就有罪呢?问题就在于做皇帝的怎样对待反对派。彭孙贻以为,多尔衮“初称摄政,次称皇父,继而称圣旨”,他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是没有称谓的皇帝。但多尔衮“无成谋,拥戴者??,骑虎难下。”这是认为,多尔衮不是毁于政敌,而是拥戴者拍马招摇所致。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存有一件当年审问多尔衮心腹刚林的档案,其中说:“刚林昼夜不断往默尔根王处阿谀奉迎”。多尔衮死后,他在以往的一片“皇父之恩浩荡”的呼声中败下阵来。对于反对派,如果多尔衮能像李世民收用魏徵那样,那就称得上胸有成谋了。或者退一步说,他生前能在反对派的挑剔监视下,严于律己,谨慎从事,与朝廷大臣之间的距离不要拉得太远,反对他的人就不会那样蜂拥而上,以至于让他死无葬身之地,造成全局的败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