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宽收费站 王宽17年收养6名孤儿:超越血缘的大爱亲情(图)

2017-07-2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河南郑州市豫剧团原业务团长王宽及妻子17年收养6名孤儿:超越血缘的大爱亲情本报记者 夏先清    饺子端上桌,王宽的大家庭举杯同祝.张翼飞摄

河南郑州市豫剧团原业务团长王宽及妻子17年收养6名孤儿:

超越血缘的大爱亲情

本报记者 夏先清

    饺子端上桌,王宽的大家庭举杯同祝。张翼飞摄

王宽大家庭合影。(资料图片)

2016年2月,中央电视台记者白岩松现场采访王宽(右)、王淑荣(中)。张翼飞摄

唱念做打,演绎人生百态;生旦净丑,唱出世间悲欢。王宽夫妇台上兢兢业业唱好戏,台下尽心尽力做善事,退休后陆续收养6名孤儿,用善诠释河南好人,用爱感动中国。

退休后收养6个孩子

“原来交通不便,我在西藏工作几年才能回一次家,家中二老身体不好,平时多亏乡亲们照顾。”今年74岁的王宽出生在河南周口淮阳县郑集乡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56年到西藏豫剧团工作,在雪域高原坚守了26年。

1982年调回郑州工作后,王宽每次回家探亲都不忘接济生活困难的乡亲们。“每次回去都这家三百元、那家五百元地给。”妻子王淑荣说。有时,王宽甚至连返回郑州的路费都不留。

1999年,夫妻俩回老家探亲,8岁的袁前良引起了他们的注意:小前良8个月时,父亲去世,母亲远嫁他乡。如今,爷爷奶奶日渐年迈,一家人全靠乡亲们的救济度日。王淑荣当即拿出200元钱递给孩子的爷爷,小前良突然跑上前来说:“奶奶,俺想跟您学唱戏!”说完,在院子里拼命翻起了跟头,夫妻俩心疼得直掉眼泪。

不久后,村里汪海波的妈妈也来到王宽家,请求夫妇俩收留小海波。王宽第一次在老家见到了汪海波,11岁的他又黑又瘦,光脚赤膊,正在厨房拉着风箱做饭,满身满脸是灰。这一幕,让王宽和王淑荣不禁动容。

接着,他们又见到了父母双亡的汪文胜、汪文娜及汪仪欣。眼前的汪家3兄妹,最大的8岁,最小的才5岁,他们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看人时目光躲闪。

王宽夫妇商量后,决定资助这些孩子。之后,夫妻俩又收养了一名患有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的孤儿,并给他买了一辆轮椅。

从此,王宽和老伴对家乡有了更深的牵挂。他们按时给孩子们寄生活费,经常带些生活用品去看望他们。王宽还教孩子们每人一种乐器,并花四五千元在村里装了部电话,每天通过电话给他们纠正音法。一到假期,就把他们接到郑州来。

2002年,王宽夫妇不顾亲戚们的反对,把几个孩子接过来一起生活。“有个孩子的爷爷临终时还叫着我的名字,我不管谁管!”王宽说。从此,王宽不大的老房子里,多出5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