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琳机器人 军事节目主持人海琳现场采访曹雪涛

2017-10-2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记:这个很不容易啊.那么最近您的实验室,被我们国家评为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当时您作为这个实验室的主任的时候,是咱们国家最年轻的实验室主

记:这个很不容易啊。那么最近您的实验室,被我们国家评为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当时您作为这个实验室的主任的时候,是咱们国家最年轻的实验室主任,这个实验室在您一手带领下走到今天,成为国家的重点的实验室,它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

曹:应该说能够获得成立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这是我们实验室多代人的努力的结果,从我导师一直到我上面的很多的老一辈的科学家。再一个我的同事,应该说这是多年努力的结果。成为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它是需要这个实验室在国内外,同行当中要有影响的工作,特色要比较鲜明,就是要有明确的研究方向,我们的实验室呢就是在树突状细胞、肿瘤免疫,免疫调控方面做出了一点工作,获得了同行的认可,所以得以成立。

另外一方面呢,它对硬件条件的要求,场地的大小的要求人才梯队的要求,都有一些具体的指标,应该说通过多年的努力,我们在这个方面,应该说满足了这方面的要求,所以获得了成功,根据这指标你可以看出来这是个团队的具体体现,一个重点实验室不是一个人,更不是少数几个人,当然领军人物很重要,所有的人都很重要,更多的是一个团队,是一个不同专业背景的人在一起,共同围绕着几个重要的科学问题,或者说前沿学科的研究方向,在进行攻关。

记:您的团队有多少人?

曹:有四五十人吧。

记:您怎么来看待这四五十人和您的关系?

曹:应该说我们都是同事,都是为了理想大家走到了一起,我们希望在这个团队,或者在这个实验室,里面实现自己的理想,当然也能够使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奋斗的过程其实是挺艰辛的,尤其好多人一起奋斗。虽然说人多力量大,但是难免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出现。

只有通过很多的方式方法,使团队的合力,达到最佳,使内耗降到最低。

记:您是28岁的时候成为最年轻的医学教授,28岁面对这样大的荣誉,当时的心态有没有感觉到挺满足?

曹:在当时当上教授之后,那种感觉我现在还是历历在目的,应该说惶惶不可终日。28岁,应该来说我还是年幼无知,面对很多学术造诣很深的人,教授们,我感到很自卑,感觉到自己达不到教授的水平。自卑还来自于别的教授谈论的,很多的专业知识我那时候不懂,我只是懂我自己的那个一点点,自己从事的那个领域,因为作为一个教授来说,应该说对于一个学科因为全局的一个把握,对于国际前沿应该非常了解,对于同行研究的一些内容,也都比较清楚,从当时来说,我觉得我的内在的水平啊,尚不足以当一个教授,当然了组织上的信任,使我有了这样一个职称,也使我获得了一个舞台,因为被提拔为教授之后,使我能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有名的教授,能够使我向他们学到更多的东西,使我能够提高得更快。

记:28岁的年龄,往往对生活对未来都充满了憧憬,而那个时候应该是90年代初,很多人都在准备出国,甚至有的人已经走出国门了,这对于您来讲,有没有什么影响?

曹:影响肯定是有的,而且诱惑也很大,实事求是地讲,能够一直留在国内从事免疫学研究,并不是在当时思想觉悟特别高。选择留下,是我的导师对我的影响,我当时大病一场,导师到医院去看我,所以使我改变了当时选择出国的想法。

我当时印象还很深,就是加班,到早晨三点左右,当然也为了提神啊,喝了很多茶,早晨起来以后,感觉到特别不舒服,浑身出虚汗,之后起来喝点水,然后又躺下了,躺下以后再起来的时候,就吐出血来了,因为是学医的嘛,自己知道可能是十二指肠溃疡,或者胃溃疡出血,所以把这个地上打扫干净之后,就骑着自行车到医院。

后来导师来看我,我对我的导师叶天星教授非常的崇拜,他对我整个人生的选择影响很大。其实他是我们国家老一代的免疫学家,可以说是开拓者之一。

我在上研究生的时候呢,他基本上因为年事已高退休在家了,我经常去请教他问题,他也非常关心我的学业,我觉得在他身上除了学到专业上的知识以外。更多的学到了一种,对人生的一种平和,包括对专业的一种理解,也就是说对人生的一种理解,怎样才能成为一名科学家,要以懂得舍去,才能够真正的成为一名科学家,因为作为一个科研人员来说,不可能什么都得到,包括周末外出旅游啊,包括太多的一些社会上的应酬,如果那样的话,他肯定专业上不会有太大的进步。

作为科学家来说呢,我觉着从我们叶老身上,我学到了,怎么来宁静致远,集中自己的精力去钻研学问,他当时七十多岁的人,每天坚持看文献,这个对我影响很大。

叶教授到病房来看我的时候呢,没有给我谈专业的问题,都是谈了人生,社会的责任等等,他讲他的这一生当中,他是非常坎坷的,文化大革命当中也受到了冲击,但就是在那种情况下身体也不好,文革之后呢,主动的投入到了工作,编写了医学免疫学的教材,而且兢兢业业的在为中国免疫学的发展贡献着力量。

记:老师当时跟您说的一句话,对您影响最大的,您记得吗?

曹:他说我们国家的免疫学,现在还是很薄弱,希望将来你们这代人能够把中国的免疫学推向世界。我觉得他这句话对我起了很大的影响,使我树立了一个目标,就是一定要做一些工作,为中国人争光。

记:您的人生一路走来和很多的最字有关,而又跟很多的年轻有关,像我们说的最年轻的工程院院士,最年轻的将军,最年轻的实验室的主任,最年轻的医学博士,那么这么多和最和年轻有关的字眼,对于您而言意味着什么,您是怎样来看待未来的自己?

曹:应该说清醒的认识自我,是一个非常难的话题,我始终认为我是一个机会主义分子,

因为时代给予我太多的机遇,幸运的是,很多机遇到来的时候,我把握住了机会,所以应该首先感谢这个时代。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我觉着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感觉到的更多的是一种压力和责任,怎么来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面,做出更精深的工作,怎么来为学校的发展,整体的学科的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这也是我经常要思考的问题,我经常要求自己,用创新务实平和和致远来要求自己,这是要求不同的层面,应该说要以创新的思维,从事科学研究,并探索科学的奥秘,应该说以务实的工作的态度推动技术的发展。

再一个是以平和的心态,来应对精彩的社会,以致远境界书写进取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