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马》影评:与战争沾边 与杀戮无关【图】
电影《战马》虽与战争沾边,却与杀戮无关。只关注电影本身的情感形态,它也是一部值得观看的大作品。
该片是斯皮尔伯格的大手笔,也只有这样的作品才配得上角逐奥斯卡的大排场。《战马》所谓的大,是准备得十分充分,铺垫得极其深沉,不到最后一刻,影片决不开闸放出情感巨浪。
大导演斯皮尔伯格已经很久没有拿出故事新鲜、内容网友原创投递的影片了,此番出手又是一派王者气象。聚焦于一战中人马情未了的故事极具奥斯卡品相,在斯皮尔伯格擅长的大场面和象征性画面的精致表述下让全片弥漫着史诗气息。这样也让他的“战争三部曲”系列完美收官。
一直以来斯皮尔伯格都活跃在电视制作领域,偶有在大电影上的露面也是改编一些动漫名着,不再捣鼓这些老古董的斯老终于依靠这部《战马》宣布回归老本行。战马故事主线虽然讲述了一匹马的历险经历,但是丝毫不妨碍斯皮尔伯格在剧中展现恢宏的战争场面。通过《拯救大兵瑞恩》斯老已经把二战战场庞大残酷表现的自成一家,此时战争则回溯到了那个战马和坦克同时驰骋、热火兵器枪支大炮和冷兵器砍刀刺剑并用的一战战场,通过一场机枪阵线对阵万马骑兵冲杀和炮火纷飞下战马奔腾的战场描述,一战的影像独家表现权也归属了斯皮尔伯格囊下。而所谓战马自身的战争戏却显得较为薄弱,这匹叫做乔伊的四蹄雪白、脑袋上有钻石型白毛的马并无赫赫战功,唯一的参战也就是一次不成功的骑兵突袭。乔伊不过是在战场上奔波了一下,或者说在一战的大背景下经历了一段与主人失而复得的传奇。这多少让人觉得失望,本以为斯皮尔伯格会展现一匹勇往直前立下战功的神奇军马,一连串的主人易手淡化了马匹在战场上的传奇,这使得本片史诗范十足,深意却不够。
仔细观察剧情倒也能理解斯皮尔伯格这样安排的用意,拍惯了残酷战争场面的他似乎对战争本身已经厌倦不已。回顾一战的目的有很大的反战的影子,而反战的棋子就在这批马身上。首先是乔伊偷袭被敌军俘获,最后敌军中的两位照看乔伊和另一批黑马的小青年却厌恶战争骑着两匹马逃跑了。他们不是逃兵,而是战争中理性的思考者。再有乔伊战火中奔腾被钢丝线缠困在了两军对垒的战壕正中央,两边的士兵都想解救这批马,两位之前举枪瞄准的士兵因为这匹马走到了一块,一起解救了这批马也结成了某种知己。在剑拔弩张的战场上上演这样温馨的一出,不得不说是斯老用心的一笔。
战马乔伊几次易手,在主人阿尔伯特、骑兵士官、敌军两位青年、普通食品加工家庭的小女孩、敌军养马老兵之间不断转手,这种平凡的易手也让故事显得不那么连贯——即使每次易手的故事衔接都做得那么完美。除了感叹乔伊每次都能遇上自己的伯乐之外,也要赞叹斯皮尔伯格这样设计的用意。这匹战马没有赫赫战功,却在战争的不同立场上带领观众了解抗战的一方、入侵的一方、战争下的普通民众生活的状态。一匹马的几次易手就全方位的展示了战争中各个层面人的生存状态和对战争的态度,这种表现方式是很公平的,也能看出斯皮尔伯格在全面的思考这场战争。
选择已经从现代战争中退出的战马来表现战争本身也有放马南山、铸剑为犁的意思。当这匹战马对着首次出现在战场上的钢铁坦克,起先是害怕奔逃,无路可退之后,战马以坦克为跳板,轻松一跃而过。这种象征意味极浓的表现方式在全片中还有很多,耕田时的哗哗雨下和耕犁时石头在犁下破碎都属于这个范畴。斯皮尔伯格在本片中还有其他的象征意味的表现形式,除了毛线衣转换到荒地的完美切换让人惊叹外,两处宽镜头的表现也值得一提。父母架起耕地后劳累的阿尔伯特,镜头提升,一块已经全部耕犁好的田地出现在眼前;骑兵偷袭失败后士官最终放下兵器归降,镜头拉全,满地都是马匹尸体。这些镜头都给观众带来了震撼。剧中也避免了直接的杀戮,机枪扫射来袭的骑兵时,镜头没有对准中弹身亡的士兵,而是放在冲过来的已经无人骑的战马上;枪杀两名逃跑士兵时用风车叶凑巧的遮挡了一下。 这都是非常高明的表现艺术。
虽然故事的背景是已经百年飞逝了的1914年一战时期,斯皮尔伯格却通过一个有趣的道具设置让这部影片出现了现代气息:一名骑着摩托车赶到小镇上诉说军情的皮衣眼睛男的摩托车前轮上有一个特惹眼的车牌,车牌号为“L?2011”。这或许是导演为这部2011年上映的史诗大片故意设置的彩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