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文学家韩愈名言名句大全 个人资料背景作品曝光
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汉族,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在旧《广东通志》中被称为“广东古八贤”之一。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
中 文 名:韩愈
别 称:昌黎先生、韩吏部、韩昌黎、韩文公
字 号:字退之
所处时代:唐朝
民族族群:唐人(汉族)
出 生 地:河南河阳
出生时间:768年
去世时间:824年12月25日
主要作品:《论佛骨表》《师说》《进学解》
主要成就:倡导古文运动
官 职:吏部侍郎
追 赠:礼部尚书
谥 号:文
追 封:昌黎伯
地 位:“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愈的妻室卢氏遭历史上并未有详细的记载,只知道韩愈在年轻时接受了妻子卢氏的忠告而取名“退之”(卢氏曾在韩愈早年屡次应试不第的情况下送给他“人求言实,火求心虚;欲成大事,必先退之“十六个字)。从这点看来,他的妻子还是相当贤惠的,而且似乎二人感情不错,否则韩愈也不会接受其妻的劝戒。
而且从韩愈一生经历来看,他“三岁而孤”,由其兄嫂抚养成人,与其侄子韩老成感情甚笃,在韩老成死的时候曾写祭文悼念。因此可以推断他对家人的感情是深厚的,同时其生活态度非常严谨,对当时的纨绔子弟的奢靡作风很看不惯,曾撰文予以批驳。
韩愈的子女就和他的妻室一般,在历史上并没有详细的记载。在韩愈的这群子女中,唯有长子韩昶在历史上有他的相关记载。韩昶字有之,小名曰符。早年师从樊宗师学文,大和元年时,科举考中进士。释褐邠州从事,试宏文馆校书郎,又为襄州从事,除高陵尉集贤殿校理,迁度支监察御史,拜左拾遗。牛僧孺镇襄阳,奏为支使。拜秘书省著作郎,迁国子博士,除襄阳别驾,检校礼部户部郎中。大中九年六月三日有疾,八日卒于任上。
《晚春》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诗作。这是一首写暮春景物的七绝。此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描写花草树木得知春天不久就要归去,于是各逞姿色,争芳斗艳,欲将春天留住,就连那本来没有任何姿色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好像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全诗表达了诗人惜春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蕴含应抓住时机,乘时而进,创造美好未来之意。
晚春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诗句译文
春天不久就将归去,花草树木想方设法挽留春天。一是争奇斗艳,人间万紫千红。
可怜杨花榆钱,没有艳丽姿色。只知漫天飞舞,好似片片雪花。
《春雪》是人韩愈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构思新颖,联想奇妙。首句写人们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焦急心情。一个“都”字,透露出这种急切的心情。第二句中,“惊”字最宜玩味,它写出了人们在焦急的期待中终于见到“春色”萌芽而新奇、惊讶、欣喜的神情,十分传神。诗句表达了这样一种感情:虽然春色姗姗来迟,但毕竟就要来了。三、四句表面是说有雪无花,实际是说白雪比人更等不住,穿树飞花作春色。这实际是诗人期盼春天,在自然界还没有春色时幻化出的一片春色,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
春雪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诗句译文
新年都已来到,但还看不到芬芳的鲜花。到二月,才惊喜地发现有小草冒出了新芽。
白雪也嫌春色来得太晚了,所以有意化作花儿在庭院树间穿飞。
《进学解》是韩愈任国子博士时期所作,出自韩愈的《韩昌黎全集》假托向学生训话,勉励他们在学业、德行方面取得进步,学生提出质问,他再进行解释,故名“进学解”,借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仕途蹭蹬的牢骚。名言“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即出于此文。
《进学解》以问答形式抒发不遇之感,此种写法古已有之。西汉东方朔作《答客难》,扬雄仿之而作《解嘲》,其后继作者甚多。但《进学解》仍能给人以新鲜感。这与它善于出没变化有关。且《进学解》表现了封建时代正直而有才华、有抱负的知识分子的苦闷,批判了不合理的社会现象,具有典型意义,故而传诵不绝。
《师说》是唐贞元十八年韩愈任四门博士时所作,这篇文章是韩愈写给他的学生李蟠的。《师说》是一篇说明教师的重要作用、从师学习的必要性以及择师的原则的论说文。此文抨击当时“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错误观念,倡导从师而学的风气,同时,也是对那些诽谤者的一个公开答复和严正的驳斥。作者表明任何人都可以作自己的老师,不应因地位贵贱或年龄差别,就不肯虚心学习。文末以孔子言行作证,申明求师重道是自古已然的做法,时人实不应背弃古道。
《师说》是韩愈的一篇著名议论文,有着卓越的见解和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在本篇议论文中,作者运用流利畅达的笔触,通过反复论辩,申明了为师的性质与作用,论述了从师的重要意义与正确原则,批评了当时普遍存在的不重师道的不良习俗。这篇文章是针对门第观念影响下“耻学于师”的坏风气写的。这种风气,直到中唐仍流行不衰。实际上,可以把《师说》看作是韩愈提倡“古文”的一个庄严宣言。
《马说》是韩愈的一篇借物寓意的杂文,属论说文体,原为韩愈所作《韩愈文选》中《杂说》的第四篇,“马说”这个标题为后人所加。此文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说”是“谈谈”的意思,是古代一种议论文体裁。这篇文章以马为喻,谈的是人才问题,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不重视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
《马说》是一篇说理文,似寓言而实非寓言,用比喻说理却并未把所持的论点正面说穿,没有把个人意见强加给读者。通过形象思维来描述千里马的遭遇,提出事实,省却了讲大道理的笔墨,作者利用了古汉语中虚词,体现出一唱三叹的滋味和意境。伯乐的典故几次被韩愈引用,可见韩愈命运的坎坷。
古之学者必有师,所以通其业,成就其道德者也。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金璧虽重宝,费用难贮储。学问藏之身,身在则有余。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圣人无常师。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师其意不师其辞。
孔子曰: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负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读书以为学,缵言以为文,非以夸多而斗靡也。盖学所以为道,文所以为理耳。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古之学者必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多才自劳苦,无用只因循。
断送一身惟有酒,寻思百计不如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