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凉济公 游本昌为什么换吕凉 游本昌:济公火了我得罪了一批人一闲就是20年
游本昌:我是很喜欢。不过我也没有考试,都是选拔推荐去的。我进文工团、戏剧学院、国家话剧院都没考试。那时候我在学校里组织剧团,演出得了奖,文工团就让我去,我还让文工团等了我一年,我跟他们说我才高二,希望能高中毕业。毕业后就去了,是南京市文联开了一张介绍信。不过我也不知道那时候进文工团有什么标准。
游本昌:我1981年演孔乙己的时候体会过,在绍兴喝过半斤黄酒,“风摆荷叶脚踩棉”,这个是盖叫天老先生在学校里作报告讲演武松的时候教的,我就体会到这个意思了。演济公的时候喝的是水,甚至不喝,做喝状,用的就是哑剧训练的东西。
南都娱乐:《济公》需要运用不少特技效果,这是不是也给你们的拍摄增加了难度?
游本昌:其实我拍了两集后都还没找到感觉,我总觉得还没有附体,拍到第三集,一天早晨,在西湖的三潭印月,拍完日出后,我就在那里休息,导演在另外的地方准备,准备好就叫我,我经过九曲桥的时候一跑一跑的,那个鞋不跟脚啊,结果变成一颠一颠地走路,我突然感觉这就是济公的步态,踢踏踢踏,我就那样走到导演面前说,这就是济公的感觉!
成名前传
这是一部早期的济公影视剧,当时电视剧不像现在这么热门,国内的拍摄水平也有限,给该剧的拍摄带来了很多的困难。该剧一共有12集,前期的8集由游本昌担任主角,后期事出有因,又换成了吕凉来演这一角色。吕凉演的济公以另一种风格呈现在观众眼前,他重在通过济公的内心感受来演绎。
济公造型
那时候春晚不用几轮排练审查
游本昌:其实那是灵魂化妆,不用很麻烦,就是牙齿用眉笔画一画,后来牙齿都不搞了,甚至我都不化妆了,穿上衣服戴上帽子就有了,那些新衣服做旧,都是我自己动手干的,这样我才有信心,我就拿锉子钢丝锯刮嘛,后来就用瑞士军刀干的。还有扇子,我准备了十几把,基本一把扇子拍两集戏,越用越少。
南都娱乐:《济公》这个角色也是导演来找您演的吗?
“演济公没化妆,扇子是我亲手做的”
南都娱乐:听说您在设计济公的表演上受了评话艺人沈笑梅的影响?
在游本昌之前,曾有新闻说严顺开也在筹备出演济公,在游本昌之后,更有吕凉、张默等人饰演过济公,但唯一缔造经典的只有游本昌。尽管那不是个技术条件优越的年代,但凭着艺术创作的认真精神,他单凭一顶帽子、一件破袈裟、一把破蒲扇,便在举手投足之间完成了灵魂表演。
游本昌:说实话,我这人有个原则,就是不愿意争角色,从高中时代就是这样。几个重要角色都是别人怂恿,或者领导分配。三次春晚,我是一点关系都没有,我不会给导演打电话。
南都娱乐:看您的经历,似乎是一早就打定主意学表演了?是有家里人的熏陶吗?
南都娱乐:您一直活跃在戏剧舞台,是怎样的机缘上的春晚?
游本昌:对,他是苏州评话艺人,被称为“江南活济公”,我是十岁的时候听他说过,1943年在昆山,简直迷上了。我是受了他的一些启发。虽然我被选上演济公,但导演其实是不放心的,带着副导演又过来看我,结果一看我,就完全不是喜剧演员的样子,于是他就问我,你对济公到底有什么想法?我说,我不如学给你看,就是学沈笑梅的一句话,这下他就有底了。
后来拍摄的时候,导演对我还是非常宽容的,我还把卓别林的喜剧方式,包括戏曲传统的东西,还有哑剧的东西大量放了进来。
恐怕很多人都是从“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的济公一角开始认识游本昌的,殊不知,那个时候的他,已经52岁,在话剧舞台上创造了不少经典角色,尤其在《克里姆林宫的钟声》里成功地扮演了列宁,还参加了列宁诞辰九十周年纪念演出。从小就想拍电影的游本昌,从春晚到《济公》,两次跨界,才真正从舞台的四方天地走了出来,用他的话说,“一夜之间,超过了以前我所有的观众”。
游本昌:嗯,那时候刚好是杭州电视台建台两周年,有个作家就建议拍《济公》,他还写了本子,还找了上影厂的一个喜剧导演,他也抓了两个本子,还找了曹禺当文学顾问。不约而同,我那个时候,1984年我也考虑到了,我跟爱人商量说我可以演济公,后来很快在报纸上看到,严顺开跟电视台说好了,他要拍《济公》,看到这个报道后,我爱人还说,看来你就是不走运。
所以一开始上海台导演到北京来找我时,我既不敢相信也没有立马答应,因为我不愿意跟他(严顺开)撞车。
南都娱乐:所以您是一开拍就找到了演济公的感觉?
游本昌:对,当年只有一些很基本的,非常原始的拍摄技术,所以想了很多办法,动了很多脑子。比如定身法,这个比较容易,正拍倒放。像飞的一些镜头,就只能抠像了,当时还没有威亚,我就是坐在一条板凳上,然后做飞状。
还有像打斗抛尸的场面,得把我举起来,扔下去,那也是在棚内拍了抠像,说实话,毕竟举起来有快两米高,底下虽然有软垫子,但还是当时我爱人带着我女儿探班,女儿才六七岁,看了特别心疼,说拍戏原来这么苦。还有打屁股,打了12次,倒酒的镜头重复了35次,也都是因为群众演员缺乏技巧,不会打。
游本昌:没有这种感觉,只是当时单位让我去演,说我应该有一个大部头的角色了,确实我也相信我自己能把他演好,但我也不愿意打包票。当时新闻发布会上我还有点抵触,我就在发布会上说了这样一番话:作为一个演员,这是个新角色,我不可能打包票,我不知道结果会怎样,但我一定会努力。
当时正好有一个跳高冠军朱建华,创造了一个纪录,后来就再超不过去了,我就说,就像朱建华一样,横杆立在前头,他在起跳之前不知道能不能跳过去,我跟他一样,但我一定会尽可能用最大努力越过去,我不会从横杆底下钻过去??
游本昌
游本昌:我从小是喜欢看电影,因为我二姐喜欢唱歌,中学时候也业余演剧,所以带我看电影看戏,我看过卓别林的、秀兰·邓波尔的好多戏,还有《木兰从军》、《渔光曲》,小学时候我就参加演讲比赛,朗读课文,班上老师就让我领着大家朗读,把我称做小先生。可以说我6岁时就特别羡慕拍电影了。
南都娱乐:从春晚到济公,您有那种“终于等到了我的角色”的感觉吗?
南都娱乐:《济公》里有很多喝酒的表演,这个怎么揣摩?
济公的故事,经由清代小说家的整理流传于世,却是因为当代游本昌的演绎,使得这位“非俗非僧,非凡非仙”、嬉笑怒骂、狂放不羁的传说人物成为活生生的现实传奇。一部戏,一辈子,更伴随一众人的成长,尽管游本昌一直在努力卸下“济公”在他身上烙下的喜剧演员的印记,但在实际生活里,老人家却有太多记忆和“济公”缠绕在一起,甚至连个性都如济公一般与人为善,广结欢喜缘。
记录这般“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的电视经典,是责任,是怀念,是不想错失,是盼望再有辉煌。
虽然后来陈浩民,周星驰都饰演的济公,甚至包括在88版《济公外传》中,原本也是游本昌所扮演济公,但因为有一场官司,换成了吕凉,如今吕凉几乎没人记得了。经典就是经典,不是经典的,热闹一阵,就会被人忘记。
而且过去也没有那么复杂,(不像现在要提前进组几轮审查?)所以现在也不能去。当时就是我在演哑剧,黄一鹤导演来看戏,一看挺喜欢,就挑上了,《孙二娘开店》是我哑剧晚会上的节目,他们定了这个上春晚表演。后面两届,就是他们拿作品来找我,让我来演,我一看本子就接受了。
南都娱乐:因此后来加入文工团、进戏剧学院学表演都是顺理成章?
一夜功成
南都娱乐:除了表演,济公的造型也堪为经典,麻烦吗?
1933年出生,江苏泰州人,表演艺术家。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毕业后,分配到中央实验话剧院任演员。受邀参加了中央电视台1984年、1987年、1988年三届春节联欢晚会,主演小品《孙二娘开店》、《急诊》,哑剧《淋浴》等。
1985年因主演由杭州电视台和上海电视台联合摄制的经典电视剧《济公》享誉海内外,被誉为“活济公”。今年,宝刀未老的游本昌走进大银幕,接连出演电影《剑雨》和《刀见笑》,重新让观众认识他作为性格演员的真正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