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半数北京市民考虑购买IC卡月票[图]

2018-02-1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她早早失去了父亲,念书得到了亲友支持.工作后有人给她介绍对象,她不便拒绝就去相亲. 因和对方有较大年龄差距,她拒绝了,但在之后朋友般的相处中渐渐对他产生了真挚的爱情. 两人幸福地牵手了,但敏感的她不敢公开恋情,担心别人对她找"老男人"产生负面联想-- 风铃眉目疏朗,不施粉黛,衣着显得十分成熟稳重.我起初以为这是职业的关系,在交谈中才得知,一来是受自身审美观念的影响,二来她爱上的那个他年龄较大,所以她渐渐养成了习惯,在穿着打扮上与那种活泼花哨的风格保持着距离. 带着抵触去相亲请允

    她早早失去了父亲,念书得到了亲友支持。工作后有人给她介绍对象,她不便拒绝就去相亲。

因和对方有较大年龄差距,她拒绝了,但在之后朋友般的相处中渐渐对他产生了真挚的爱情。

两人幸福地牵手了,但敏感的她不敢公开恋情,担心别人对她找"老男人"产生负面联想……

风铃眉目疏朗,不施粉黛,衣着显得十分成熟稳重。我起初以为这是职业的关系,在交谈中才得知,一来是受自身审美观念的影响,二来她爱上的那个他年龄较大,所以她渐渐养成了习惯,在穿着打扮上与那种活泼花哨的风格保持着距离。

带着抵触去相亲

请允许我先介绍一下我的家庭。原先我们是上海滩上一个普通的三口之家,后来我的父亲不幸得了重病,最终在我考上高中的那一年撒手人寰。母亲由于要照顾父亲,加上单位效益不好,做做歇歇,因此我家的经济条件一直不太好,我念书期间得到了很多亲戚的无私支援,相处了近二十年的老邻居、我中学的老师也都帮助过我,对此我始终心怀感激。

2002年,我大学毕业,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全家都很高兴,我妈妈也觉得可以松一口气了。我把薪水的大部分都交给妈妈作为家用,让她用得宽裕一点;但妈妈还是很节省,她对我说,她自己没有什么积蓄,只好帮我存点钱,以后给我办嫁妆。

风铃笑着问:“是不是女孩子一解决了工作问题,周围的人就觉得她接下来就该考虑婚姻问题了?总之从那时起,亲戚和同事就陆陆续续开始做‘热心人’了。”

我有个快人快语的同事,熟识以后就开口问我有没有对象了,得知我一次恋爱也没有谈过,她很夸张地上上下下打量了我一番,摇头叹息“男人的眼睛是不是都出毛病了,那么好的小姑娘没人追啊”,然后就要给我介绍对象。盛情难却,我去相了亲,本来感觉还可以,谁知对方谈得兴起,中途拿出香烟,也不征求一下我的意见就自顾自点上,吞云吐雾起来,呛得我很难受,也觉得他太没礼貌了。相亲无疾而终。

还有同事介绍了一个开公司的小伙子,强调他有房有车。我就有点犯嘀咕,因为虽然我家境不佳,但谈到恋爱婚姻,我并不强求对方的经济状况要多么好,只要他有一份与我相当的工作和收入、事业发展前景较好,就可以了。那次相亲,对方把他的新车开出开进,三句话不离生意经,我觉得没有共同语言,于是也不了了之。

到了2003年春天,一位老邻居也热心来做媒。她介绍的是她丈夫的一个熟人,名叫松泉,此人各方面条件都不错,为人特别好,只有年龄可能偏大些。我和妈妈问究竟多大,邻居顿了顿,说是比我大12岁。见我们难以接受,邻居表示,这是她丈夫推荐的人选,应该是不错的,可以先去吃个饭再说。考虑到邻居一家平日里对我们很不错,我和妈妈答应了。

松泉看上去没有我想象的那么“老”,相反第一眼还挺顺眼的,不过我心里早就抱定了“走过场”的念头,准备把这个大我整整一轮的男人拒之门外。我明确对松泉说,我觉得年龄差距太大,跟他不合适。松泉倒也坦然,说他当初被怂恿来相亲也觉得怪不好意思的,不过既然见面了,就交个朋友好了。说开了,我们反而聊得很愉快,最后互相留了手机号码,轻松告别。

不知不觉爱上他

见面不久后是我的生日,除了几个非常要好的朋友之外,松泉也发来了祝贺短信。我觉得一个大男人居然能记住我的生日,可能对我还是有点“幻想”的。为了打消他的念头,我好几个星期没有联系他。

其实在第一次见面的时候,我们就各自详细地介绍了家庭背景、工作情况,我甚至颇不礼貌地问他为什么“那么大岁数还没结婚”。松泉说他家境一般,有个弟弟已经成家。他二十七八岁时,所在的企业面临倒闭,他就和朋友白手起家办起了公司。当时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他没有钱就要多出力,公司的经营管理大部分是他没日没夜地承担下来的。在这个年龄,不少朋友结了婚,他挺羡慕的,觉得自己也该考虑了,无奈工作占去了时间,身边也没有合适的。忙忙碌碌几年,公司小有成就。此时他忽然发现有朋友结婚几年就闹了离婚,还有的跟他诉苦,说婚姻不开心。身在围城外的他就有点彷徨,决定不去强求。反正弟弟已经结婚,父母这边的压力也不大,一切就都随缘好了。

说实话松泉的工作态度让我很佩服,只可惜他当时的身份是我的相亲对象,没法让我对他产生好感。

又过了一阵子,松泉打电话问我是否很忙,放暑假了要不要出去旅游。说完家常,他约我吃饭,说是那几天比较空,想和朋友聊天。我不想跟他再见面,就故意跟他说我安排了相亲。他也不勉强,还叫我把相亲结果告诉他。

“我倒是没有说谎,那段时间不时有人要做媒,我也不搭架子,一般都会去见个面,不过都没结果,不是我看不上他,就是他看不上我。”风铃大方地笑了笑,嘴角弯弯的很好看。

于是我的相亲松泉都知道,如果相亲过程有什么不愉快

    本报委托调查公司就月票改革方案征求意见,市民就月票涨价是否合理存在分歧

本报讯 12月19日—20日,本报委托专业调查研究公司锐智阳光对北京市民就本次地铁公交月票改革的方案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逾六成市民考虑改革后购买IC卡月票;市民对改革是否解决交通拥堵态度不一,分歧较大,但对乘车环境改善抱有较大期望。

65.4%被访者认为IC卡月票更方便

本次调查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以街头定点拦截访问的方式共采集有效问卷216份,其中持有地铁月票的样本为87个,持有公交月票的样本88个,两者皆有的及两者皆没有的样本共为41个。被访者性别比例控制在1:1左右。

对于月票价格的上涨,调查显示:认为合理的市民占44.5%,认为不合理的比例也达到37.0%;同时就IC卡月票的方便性而言,调查显示:65.4%的被访者认为IC卡月票使用起来会更方便。那么月票改革后,市民是否考虑购买新的IC卡月票呢?对这一问题,54.9%受访者的回答是肯定的,表示不会的比例为接近两成(19.8%)。

调查显示,使用公交月票、地铁月票、两者都用和未使用月票的四类市民,表示会考虑购买IC卡月票的比例依次为55.6%、71.4%、58.3%和42.3%.分别有19.0%和11.4%的使用公交月票和地铁月票的市民表示不会考虑购买IC卡月票。从调查结果来看,月票改革可能使部分现有月票使用者不再购买月票,较多的人对IC卡月票持观望态度。

逾三成市民表示会转乘月票无效线路

当被问及“本次月票制度改革能否在本质上提高北京交通运行效率,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时,30.2%的受访者的回答是否定的,他们对通过改革改善交通拥堵状况持谨慎态度。也有近三成(29.7%)市民认为改革能够提高北京交通运行效率,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另外40.1%的被访者对此不置可否。

此外,就“月票改革是否能改善市民的乘车环境”这一问题,表示能与不能的比例分别是44%和26%,另外30%的人没有明确表态。由于月票涨价,33.9%的受访者表示调价后会转乘月票无效线路。由此看来,市民对通过改革从而改善乘车环境还是有着较高预期。

多年来,政府通过对公交及地铁公司的财政补贴使票价保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尤其是特殊群体的月票最为明显,如学生月票。本次调查表明:超过七成(71.0%)的市民认为政府应该继续加大对公交及地铁公司的财政补贴。

■听证代表

“我带来118名学生的意见”

教师陈方称月票月限120次不合理,涨价时机也不成熟

本报讯 昨天上午的听证会上,听证代表、北京市财政学校老师陈方成为会上的焦点人物。陈方说,她对本校使用月票的118名学生进行了调查,根据学生们反映的情况,陈方代表提出,方案中提出的月票当月120次的限制不合理,而且涨价时机不成熟。

“为什么120次的规定是不合理的?”会后,陈方代表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跟记者算了笔账。每天坐6趟车,以每月22天计算,则一个月要坐132次,超过120次的以每次1元计算,则改革后,不算月票支出,每月还要多支出12元,这样一来,市学月票就不是20元一张,而是32元,通工月票就不是45元,而是57元一张。以职工三口之家为例,假设母女均有月票,则每个月家庭要多支出51元。

对于拟扩大月票有效线路的做法,陈方认为,这可能对市区学生不公平,因为他们的活动范围大都在市区,很多学生不去乘坐那些新增的有效线路。

陈方认为,低收入群体是改革方案中牵动最大的,不能因为这部分人仅占北京市总人口的15.8%,就忽视他们,“稳定非常重要。这些低收入人群属于弱势群体,他们是最需要月票的,改革时必须予以充分考虑。”

■旁听代表

“明年4月1日实施有点紧”

来自公交公司的职工宋振兴称,应该加大力度宣传IC卡使用知识

昨天上午,来自公交公司的机关职工宋振兴作为旁听代表来到听证会现场。“明年4月1日实施有点紧。”宋振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市民对IC卡的使用还欠缺相关知识,公交职工的相关培训也急需跟上。“涨价不算什么,关键是市民对IC卡的态度。”宋振兴称。

此外,宋振兴还认为,120次限制符合绝大多数市民的出行。“应该加大对实行IC卡好处的宣传和使用办法的宣传。”宋振兴称,否则,市民也许会将矛盾发泄在司售人员身上。

■缺席代表

“基本同意月票改革方案”

作为惟一缺席的听证代表,学生王周称月票调价幅度可以接受

本报讯 作为本次听证会代表,北京城市学院学生会主席王周因为参加学校期末考试,未能参加昨日的月票听证会。王周表示,他本人就使用月票,基本同意月票改革方案。

王周说,纸质月票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全国许多大中城市早已使用IC卡,首都北京仍使用纸质月票,显得落后。对于月票调价幅度,王周称可以接受。之前,身边同学也有些议论,观察下来,普遍表示调价可以理解。对于每月120次限制一事,他说,对于学生来说,基本能满足上学需要。

但王周表示,他担心在上班高峰使用IC卡刷卡会比较麻烦,没有直接展示一下纸质月票方便,所以希望在实施细则中,更加人性化一点。

■记者调查

18听证代表乘公共交通赴会

10名旁听市民均为月票族

本报讯 昨天,记者调查发现,除了一名学生听证代表缺席外,在出席当天听证会的27名代表中,有18名代表或乘公交车、或乘地铁,或由公交换乘地铁前往位于复兴门远洋大厦的听证会现场。其中,7名代表持有公交或者地铁月票。

昨天上午8点半左右,听证会代表陆续赶到会场。

记者在现场对代表的出行方式逐一进行口头调查。其中,自己开车前来的代表有3名,北京公交集团的董杰代表是其中之一。董杰表示,作为公交集团的工作人员,自己并没有可以享受免费乘坐公交的乘车证。同是开车来的代表还有市地税局法制处的王炜代表、市人大代表李建军。此外,来自北京交通大学的交运学院的两位专家代表胡思继和张国伍代表均由单位派车送来,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专家陈幽泓是自己打的前来。

在乘坐公共交通前来开会的代表中,拥有月票的包括郎丹柯、许强、崔倩、王佳音、孙荣、张焱鑫、张国伍等7名代表。

为参加听证会,拥有市工月票、来自翠微大厦股份公司的张焱鑫代表早上6点钟就出门,前后换了4次公交车才到的会场。此次方案的提出,市工和通工两种月票将合并为通工,票价统一为45元,比原先的市工月票高15元。对此,张焱鑫表示不理解。

记者注意到,在出席本次听证会的10名市民代表,均为月票族。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郭晓军 张晓玲 吴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