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华大使大江健三郎个人资料 早年受鲁迅影响
大江健三郎,毕业于东京大学,是日本著名小说家。大江健三郎出生于日本四国岛的爱媛县喜多郡大濑村,1959年3月,大江健三郎完成学业,从东京大学法文专业毕业,著有《广岛札记》、《作为同时代的人》和《小说方法》等作品和文论。
中 文 名: 大江健三郎
外 文 名: おおえけんざぶろう
国 籍: 日本
民 族: 和族
出生日期: 1935
职 业: 作家、小说家
毕业院校: 东京大学
主要成就: 诺贝尔文学奖
代表作品: 《广岛札记》
东京2015年5月3日,3万多名日本市民3日举行大规模集会,抗议安倍政权解禁集体自卫权、呼吁保护和平宪法。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在活动中表示,安倍访美期间在美国国会发表的演说“满嘴谎言”。
大江健三郎指出:“安倍在国外宣传日本为能与美国共同作战解禁了集体自卫权、修改相关法律制度,但在日本国内既没有进行说明,也没有获得日本国民赞同。”大江呼吁“共同保护日本国宪法,反对进行战争的一切法制,追求平等的多文化共生社会。”
2006年9月15日,随着CA925航班飞离北京,日本著名作家、1994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圆满结束了对中国的第五次友好访问。大江健三郎于1960年作为日本文学代表团中最年轻的作家第一次访华。
当时,受到了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副总理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也见到了中国社科院首任院长郭沫若以及巴金、老舍、茅盾和赵树理等著名作家。1984年第二次访华时,他受到胡耀邦同志的接见。
来华期间,大江健三郎在中国社科院国际合作局副局长李薇等陪同下参观了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并与历史学者座谈。该馆馆长朱成山亲自担任讲解。大江健三郎在参观过程中面色凝重。随后会见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姜根福和夏淑琴时,大江健三郎鞠了三个躬,这是他第一次参观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健三郎说:“中国人在南京大屠杀之后的69年中,勇敢地去作证,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大江健三郎表示,回国后他将把为期一周的访问观感发表在《朝日新闻》上,“要告诉日本的年轻人”。
2002年,大江健三郎第四次访华,此次访问期间,大江健三郎的三场公开演讲《始自于绝望的希望》、《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和《鲁迅--中国--我》,主题全都和鲁迅有关。
健三郎12岁就开始在母亲的影响下阅读鲁迅作品并终身受益:“我作为一名步入老境的作家,从少年时代开始,六十多年来一直崇敬着一位中国的文学家,那就是思维最敏锐、民族危机感最强烈的鲁迅”,“阅读鲁迅已经伴随我的一生”。
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有个残疾儿子,儿子每天夜里都要起身,天冷时常因不知穿衣服而着凉,大江健三郎就每天夜里起来帮儿子披上衣服。这样的日子大江健三郎坚持了40多年。
73岁的他回首往事时,颇多感慨,他说:“20多岁时,如果我知道这种日子会成为永远,我也许没有勇气面对;40多年后,回头看真实的日子,我反倒不觉得悲苦。对儿子的照顾增添了我穷的精力,从而让生活变得更有意义。
《死者的奢华》
对十五人感化院少年被关在封闭的墙壁里求生状态的描写,被认为是作者初期的艺术高峰之作,本书集社会现实、个人经历与幻想、神话世界交相辉映的图景贯穿全书,是大江健三郎的极具代表的作品。
《性的人》
大江认为20世纪后半叶给文学冒险家留下的垦荒地只有性的领域了,于是他实实在在地耕耘这块荒地。本集通过作为“性的人”青年J的同性恋、性滥交等反社会的行为,来体验人的存在的真实,人性存在的真实。
《广岛札记》。作者通过“广岛”这个透视镜,把即将宣告死亡的“悲惨与威严”的形象一个个地记录了下来,并向读者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人类应如何超越文化的差划而生存下去?大江还探讨了“生的定义”,将儿子疾残带来的苦痛,以及经历原子弹爆炸的悲惨事件,作为文化问题来思考。
健三郎到达广岛后的几天时间,也就是第九届禁止原子弹氢弹世界大会召开的日子,却让人感到更加的疲惫不堪和郁郁寡欢。这次大会伴随着无数的痛苦和困难。起初,大会是否能够顺利召开都是个问题,而一旦大会开幕,便注定只会成为一个分裂的大会。
1994年瑞典文学院以其作品《个人的体验》、《万延元年的足球队》授予大江健三郎诺贝尔文学奖 。瑞典文学院宣布,日本文学家大江健三郎以“诗的力量创造了一个想象的世界,并在这个想象的世界中将生命和神话凝聚在一起,刻画了当代人的困惑和不安”。
文学院认为大江健三郎“深受以但丁、巴尔克、艾略特和萨特为代表的西方文化的影响”,“开拓了战后日本小说的新领域,并以撞击的手法,勾勒出当代人生百味”,因此决定授予他诺贝尔文学奖。大江健三郎成为26年来,第二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