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保国中国农大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提醒 新疆发展盐土农业须慎重
在27日召开的盐碱土资源利用学术研讨会上,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提醒:新疆作为水资源严重匮乏的生态脆弱区,发展盐土农业须慎重。
据悉,新疆盐渍化土地面积1100万公顷,占到全国盐渍化土地面积的三分之一。许多专家提出新疆可以仿效江苏、浙江等沿海省市已成功实施盐土农业的范例,大力发展盐土农业。对此,李保国提出异议。李保国认为,盐土农业具有不占农田、不争淡水、不施农药化肥的"三不"特点。
发展盐土农业的前提是必须保证盐土中的盐分比例不增加,我国滨海地区已经有了成功的先例,这是因为沿海地区有天然的优势,水资源丰富,能够以强大的海陆水循环做依托。
耐盐植物吸收水分后将一部分盐排在土壤中,经过雨水,江河水等淡水灌溉,可以将盐分冲入大海。这样土壤中的盐分就能达到平衡,盐分并不增加,不会形成新的盐渍化。新疆地处干旱内陆地区,水资源匮乏,水盐运动规律与沿海地区相比存在明显差异,植物经过冰雪融水灌溉后,盐分集中在植物土壤周围,缺乏水资源的有效补给,盐分不能得到及时排泄,2至3年土壤就会因为盐分增高而形成新的盐渍化,从而影响农业发展。
李保国认为,新疆在发展盐土农业中多采用节水技术和措施来扩大植被面积,这是不可取的。水利工程改善、扩大绿洲面积后,下游河流两岸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或恶化,流域水资源过度的开发利用,已使新疆内陆河流湖泊系统发生巨变,又形成了新的盐碱地。从上世纪60年代到现在,新疆耕地面积基本没有变化就是有力的证明。因此,在没有一个完整的生态循环系统作保障的前提下,发展盐土农业值得商榷。
李保国建议,新疆应该一心一意发展绿洲农业,通过改变或优化现有绿洲的种植结构、土地利用结构,转变农业的增长方式,将低投入、低产出、高资源消耗的传统农业转换到高投入、高产出、低资源消耗的现代农业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