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政法刘宪权 华东政法大学刘宪权同志先进事迹

2018-03-1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刘宪权1983年毕业于华东政法学院法律系,留校任教,1991年获法学硕士学位,1999年至2003年在荷兰艾柔默斯大学进修,2003

    刘宪权1983年毕业于华东政法学院法律系,留校任教,1991年获法学硕士学位,1999年至2003年在荷兰艾柔默斯大学进修,2003年获该校法学博士学位。

1983年起历任华东政法学院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律系主任、法律学院院长。1995年至1998年在新华社香港分社研究室参加香港回归过程中的法律问题研究。2007年起任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院长。

    刘宪权教授是一位享有盛誉的当代法学家和法学教育家,是我国刑法学界重量级人物之一,在国内及国际法学界享有极高的知名度。刘宪权教授自从事教育工作以来,以其对党的教育事业和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无限忠诚,奉献了一位新中国培养的人民教师的所有青春热血,他不计个人名利得失、潜心教书育人,为我国法学教育事业和高等教育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呕心沥血教书育人贡献卓越赢得声誉

    刘宪权教授从教三十年来,长期工作在教学第一线,坚持以诚立身、以心育人,为教学工作呕心沥血,他学识渊博、造诣精深,以精湛的教学能力,及特有的提问式、批判式的教学方式,在华东政法大学(下称"华政")每学期的教学质量评估排名中,一直都遥遥领先,名列前茅,仅近五年全校学生对其主讲刑法学课程的评价结果均在99分以上(满分100分)。

《中国教育报》曾刊登题为《偶像教授刘宪权》的月度瞩目"新闻人物",报道他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的教学事迹,赞誉其"以自身师德、人格魅力、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成长成才的领路人"。

    刘宪权教授教学风格独特,教学效果突出,深受学生的欢迎。《文汇报》专栏报道如是说:华政的刘宪权教授被学生称为"宪哥",如果哪位学生没有听过"宪哥"的刑法课,那么,他的"大学生活不完整",每当新生入学,"‘宪哥’的课好听得‘一塌糊涂’"这句华政名言,便会从各种渠道传来,冲击着新生们原本就异常兴奋的神经……正如报道的那样,在他的教室里总能看到挤满了一排又一排的加座,华政最大的一间300人教室常挤下500人听课,学生称他的课永远是"人满为患",甚至有的学生为能坐在前排,清晨五六点就去教室占座,这在上海高等本科教育中是一道极为罕见的独特风景线。

    每年华政团委组织开展"我心目中的最佳教师"评选活动,经对年均3000门(次)课程的550余名专业教师进行评价和票选,刘宪权教授已连续十五年(1999年-2013年)被华政全校学生投票选为"我心目中的最佳教师",他是华政迄今为止唯一一位获此殊荣的教师,开创了华政的历史先河,赢得了全校师生的一致尊敬与认可。

其辛勤耕耘三十载的感人事迹,在全市乃至全国产生重大影响及轰动效应。

上海教育电视台《教育新闻》于2011年11月10日展播了刘宪权教授的《新闻人物》专题访问,不仅真实刻画了他重视课堂教学的态度,关注实际教学的效果,呕心沥血坚持为本科生上课,"一名高校教师责任感和使命感所折射出的高尚师德",而且生动展示了他连续十多年高票当选"我心目中的最佳教师"的历程,"一位最受华政学生欢迎的明星教授的人格魅力与个人风采"。

    "得经师易,得人师难。"刘宪权教授是一位授业解惑的"经师",更是一位明德传道的"人师"。刘宪权教授先后培养博士研究生40余名,硕士研究生170余名,本科生数万名,为我国法治建设培养了大批高层次的专门人才,培养的学生遍布全国各地,现已成为各公检法司等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业务骨干,在各自领域为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贡献着力量。

刘宪权教授每周必定抽出一整天的时间接待学生,年均接待学生200人(次),通过与学生的近距离接触、倾听讨论、沟通交流,引导学生人格的塑造,以自身人格魅力传授给学生砥砺思想的精神品格。

    因为法学教育事业作出的突出贡献,2010年4月刘宪权教授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是当年上海市普通高等院校文科、全国法学高等教育中唯一获此殊荣的教育工作者),2011年5月被教育部评为"第六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011年9月高票当选首届"上海市教书育人楷模"(是三位获奖高校教师中唯一的文科类楷模),获得"2011上海教育年度新闻人物"称号(是十大新闻人物中唯一的高校教师),2013年2月入闱"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全国法学界仅二人、上海高等教育界仅三人获此荣耀。

刘宪权教授的殊荣一枝独秀,在本市众多理工科院校中脱颖而出,社会各界反响强烈。

    刘宪权教授静心教书,潜心育人,不仅对华政乃至全市的教育事业产生巨大的示范效应和重要的引领作用,而且得到了市委主要领导和社会公众的高度赞誉与广泛尊敬。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殷一璀同志在2012年全市高校党政负责人会议上,对刘宪权教授教书育人的崇高品德和精深细致的工作能力表示肯定,对他几十年如一日坚守讲台,长期承担本科教学任务,一直坚持讲授基础课程的崇高精神表示敬意,号召全市教师向刘宪权教授学习。

    上海市教卫党委原书记李宣海同志在2011年上海市教育系统劳模座谈会上,对刘宪权教授的先进事迹予以充分评价,指出一方面要大力弘扬他坚持本科教学的高尚师德,另一方面称赞其教学生动、精彩,展现了法学大家的魅力,受到广大学生的喜爱。

    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组组长、中国政法大学党委书记石亚军教授在2008年华政教学评估总结会上用大段时间对刘宪权教授给予了高度赞扬,他表示刘宪权教授的课是他听到的最好的课,刘老师的课讲得"如火纯青",在当今的法学界都是极为罕见的。

    刘宪权教授登上2012年9月《上海工运》封面人物配以"刘宪权:硕硕桃李尽天下"讲述封面故事,登上2013年3月《上海滩》封面人物配以"沪上学术名家风采录"专栏刊载。

此外,《上海教育》和《检察风云》杂志均以大篇幅对刘宪权教授作过专题报道。近年来,有关他师德表率,育人模范的报道频频见诸《解放日报》以及《劳动报》等报刊杂志,新华网、人民网、东方网等也纷纷予以转载。

二、专业研究成就斐然社会效益成绩显著

    刘宪权教授勤于学而敏于思,始终活跃在刑法学研究前沿,在经济犯罪、金融犯罪和证券期货犯罪等方面取得了系统、深入的研究成果,引起国内法学界的高度重视,在国际法学界也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刘宪权教授主持承担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三项,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二项,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一项,曾承担"七五"期间全国法学重点研究课题、国家"九五"重点图书选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重点研究课题、上海市哲社规划研究项目、上海市教委重点课题和美国政府资助项目等诸多课题。

    刘宪权教授早在上世纪90年代起即将研究重心定位在前沿的经济犯罪领域,在上海乃至全国多发性的金融犯罪、证券期货犯罪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首次提出了该领域系统、完整的刑法学理论体系,填补了国内新类型金融、证券和期货犯罪理论研究的空白,引起国内外同行的高度关注。

由他主持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证券犯罪研究》(2004年结项)、《金融犯罪研究》(2008年结项)的两项结项成果均被中宣部全国社科规划办主办的《成果要报》摘发,呈送中央政治局常委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内部参阅,有力推动2005年《刑法修正案(五)》、2006年《刑法修正案(六)》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相关司法解释对金融、证券犯罪内容作了较大的罪名增加和修正补充。

    近年来,刘宪权教授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涉信用卡犯罪》的研究中取得了新的重要成果,首创以刑事法律规范构建的"体系研究"和"实证研究",弥补了当前刑法学界涉信用卡犯罪系统理论研究的不足,同时解决了困扰司法实务部门在适用法律规范时遇到的诸多疑难问题。

其提出的刑事治理对策经司法检验,证明完全符合审判的实践需要,取得了国内外专家的公认,在上海乃至全国的司法系统得到推广应用。

    刘宪权教授的大量科研成果成为我国刑事立法和司法解释的重要参考,主要观点在法学界和实务界获得极高的评价。其撰写的《信用卡诈骗罪的司法认定》、《证券期货犯罪的刑事立法及其完善》、《处理高危驾车肇事案件的应然标准》等文章中的主要观点分别被2004年全国人大《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有关信用卡规定的解释》、2006年《反洗钱法》与《刑法修正案(六)》、2009年《刑法修正案(七)》与"两高"《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1年《刑法修正案(八)》等刑事立法、司法解释所采纳。

    刘宪权教授的科研成果突出、著述丰硕。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政法论坛》、《法学家》、《法商研究》、《法律科学》、《法学》、《人民日报》、《解放日报》、《法制日报》等报刊发表论文600余篇,其中发表于CSSCI(法学核心期刊)论文150余篇,40余篇文章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社会科学院报》等多次转载;独著、参著或主编学术著作30余部,连续三年(2011年-2013年)入选中国法学高产作者行列,获评"中国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称号。

科研成果曾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文科科研类最高奖)论文一、二等奖,著作三等奖;司法部全国法学科研成果奖著作二、三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论文三等奖;中国法学会优秀论文奖特等、二等奖;中国法学会"马克昌杯"优秀论文一、二等奖和上海市社科届优秀论文奖等11项省部级以上奖项。

    由其领衔的华政刑法学科综合实力位列全国第四,在经济刑法领域处于全国领先和强势地位。近五年来,刑法学科在三大权威刊物《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和《中国法学》上共发表论文9篇,承担科研项目5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8项,省部级以上项目12项,出版著作70余部,教材26部,发表论文550余篇,教研成果获省部级奖励20项。

刑法学科整体科研实力一直走在全国同类学科的前列。

2009年至2011年期间,在法学类15本高质量期刊(简称"CLSCI期刊")上发表论文35篇,位列全国第五,在五大政法院校中拔得头筹。2012年度在CLSCI期刊发表论文13篇,仅次于清华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且与第二名的人大仅相差1篇。

2010年和2011年两年间,在CSSCI来源期刊(法学类共21种)的刑法学论文,以47篇的论文发表数量荣膺榜首;在法学类非核心期刊(共21种)上发表论文32篇,与西南政法大学并列全国第一。

    刘宪权教授业务精湛、有口皆碑,长期为大规模群众性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提供卓有成效的法律服务。常年担任中央电视台、上海电视台、东方卫视等电视台法制节目的特邀嘉宾。

平均每周都要接受一至二次的专题采访,在《今日说法》、《案件聚焦》、《东方110》等节目中为老百姓释法答疑,受到人们的交口称赞、群众的高度认可,现已成为上海市民家喻户晓的著名公众人物,在全国具有相当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其被聘为上海"东方讲坛"讲师团成员,应邀作法制宣讲100余次,实务讲座300多场;为上海市局级干部讲授《职务犯罪认定与预防》课程,连续多年被市委组织部授予"上海市干部选学培训荣誉教师"称号;还被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等20余家司法机关聘为咨询专家。

此外,他曾于1995年12月至1998年3月担任新华社香港分社(当时的新华社香港分社相当于中央政府的派出机构)研究室研究员,参与香港回归过程中的法律问题调研。

三、法学教育勇于创新科学管理卓有建树

    刘宪权教授是国内最早专注于刑法学教学体系创新的教育家之一,致力于推动全国刑法学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完善。他首创性提出并成功实践了以《刑法学》为核心的刑法基础理论课程分段式教学新模式,设计了"刑法学总论—刑法学分论—刑法学专论"为主线的刑法学课程群体系,实现刑法学知识传授的系统性和交融性。

这一教学模式经十多年的经验推广和实践总结,在全国600多所法学院系全面铺开,业已成为我国刑法学课程体系的教学模板。

    其领衔的《刑法学》课程2004年获评第一批上海市精品课程;2005年上海市重点建设课程;2008年在上海市精品课程暨推荐国家级精品课程评比中获得最高分,成绩超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相关课程而获得全市第一的成绩。主讲的《金融犯罪研究》课程在项目建设期内于2012年即被评为上海市精品课程。

    刘宪权教授先后出版法学教材11部。主编的《刑法学》教材于2007年获上海市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自2005年第一版以来,已至第三版,一直作为华政教科用书,也被长三角不少院校作为专业教材使用,司法实务部门亦作为一本工具书常备。

作为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的阶段成果,专著《中国刑法学讲演录》一经推出即受热捧,第一版在短短半年内销售一空,第二版加印2次持续热销,这在人民出版社专著销量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他还曾获上海市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1项。

    经刘宪权教授的多方统筹、整合资源,在数年之内,将华政刑法学科建设成为在华东地区乃至南方首屈一指,在全国也具有极大影响的特色学科,实力极为雄厚。刑法学科是我国最早获批刑法学硕士点的学科之一,2003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点(系华东地区首家刑法学博士点),同年获批博士后流动站。

2001年获批为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2008年升格为上海市重点学科,2012年被评为上海市高校一流学科。刑法学本科教学团队于2009年被评为上海市级优秀教学团队,曾获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承担上海市高校本科重点教学改革项目1项。

    在担任华政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二级学院——法律学院院长的15年间,刘宪权教授提出法学本科"精英培养、类型教育"的教学理念,将创新人才培养应用于法学教学的实践中,引入案例教学,吸收互动式教学、渐进式教学入课堂,鼓励并支持本科生从事科研等,走出了一条法学本科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路子,使得学生享受到高质量的法学教育,为法律学院创建一流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

在刘宪权教授的多方努力下,法律学院创办了本硕六年贯通制卓越法律人才实验班(下称"卓越班"),是东部沿海地区首个法学"4 2"本硕连读班。他以制度创新促教学管理,以机制落实促教育实效,创新教师集体备课、本科生专业助教等制度,构建"高校--实务部门联合培养"、"国内--海外合作培养"和淘汰与分流机制等育人措施。卓越班已成为法律学院特色教育品牌建设的亮点,促使学院的本科教育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刘宪权教授领导和管理下的法律学院已成为上海市和华东地区举足轻重的教学和科研重镇,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优质的教育管理和一流的教学质量在全市产生很大影响并起到示范辐射作用。

现有2门国家精品课程、9门上海市精品课程、12门上海市教委重点建设课程、1门上海市教委创新思维与技能建设课程;获省部级以上教材和教学成果奖9项,3种教材入选"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8种教材获省部级优秀教材奖。2005年获评为上海市普通高校首批"法学教育高地",2009年被评为上海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多项集体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