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档豆瓣低分综艺,头部节目收视与口碑倒挂、烂综扑得各有不同
低分综艺在游戏、喜剧、魔术、音乐、游戏竞技、旅行、建筑、职业体验等类型上都有涉及,形式虽各有不同,但想要火眼金睛地辨别出烂综的本体并不难,究其本因,不仅是因为网友评判烂综的标准都有一定的规律,更是因为综艺市场的混乱下,趋利、追求爆款的心态比比皆是。
昨日【锋芒智库】整理了近年来豆瓣9分以上的综艺,在这些国产高端综艺扬眉吐气的同时,烂综艺的这股泥石流也大行其道,牢牢地侵蚀了一线卫视与平台的头部内容。
根据不完全统计,豆瓣5分以内的综艺高达约90档,低于4分的也有近20档,相较于9分之上的综艺仅有12档,烂片的数量之庞大令人咋舌。要选出一个烂综艺的片单其实非常难,毕竟种子选手过多、也各有各的难看。
在90档低分节目中,【锋芒智库】以评价人数为基准选出了12档“看过都说烂”的综艺。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如3.4分的《今夜现场秀2018》、3.7分的《我不是明星3》、4.8分的《中国乐队》、4.5分的《中国星跳跃》等多个平台的低分综艺因为豆瓣评价人数过少,没能被选入这个列表,虽说低分综艺的前11档并不是什么好名号,但其他的70多档都成了烂得无声无息的类型。
低分节目的形式各有不同,但烂综艺的标准却千篇一律
80%的高分节目都标榜为文化类综艺,节目中蕴含的文化内容填补了其他方面的不足,而网友们也因此更易给出高分。纵观【锋芒智库】整理的豆瓣低分列表,虽然《我们来了2》《七十二层奇楼》两档节目也为自己标上了文化体验与文化探秘的元素,但效果并不如预期。
前无古人的烧脑探险、传承文化的大背景设定与现有的真人秀形式并不相容,有网友给出了积极的评价,“能感觉到节目组对于文化传承用心,瑕疵是有的,但是个人觉得瑕不掩瑜。”
除此之外,低分列表中真人秀占比达到了50%,这样的形式显然已经成为了烂综的重灾区,相较于棚内的谈话、脱口秀节目,这类节目存在极大的风险,特别是在同质化严重、比较对象众多的情况下,如果某档节目制作粗糙,缺点会更容易被放大。
如去年一度红火的“慢综艺”类型节目,在《亲爱的·客栈》与《青春旅社》接连收到好评下,《漂亮的房子》作为后来者压力不小,但由于该节目与前两档节目内容差异较大,而制作上也确有不足,于是引发网友将矛头全对准了它。
总的来说,低分综艺在游戏、喜剧、魔术、音乐、游戏竞技、旅行、建筑、职业体验等类型上都有涉及,形式虽各有不同,但想要火眼金睛地辨别出烂综的本体并不难,究其本因,不仅是因为网友评判烂综的标准都有一定的规律,更是因为综艺市场的混乱下,趋利、追求爆款的心态比比皆是。
纵观近年的烂综榜,我们总结出了三点规律
大平台烂得众所皆知,小平台烂得无声无息
即使是低分也分平台这是不争的事实,12档低分综艺里仅有1档属于二线卫视制作,而其余的皆是一线卫视与一线平台,观众没看过至少也听过名字,但翻看低分的完整名单会发现还有更多综艺连名字都没有听过,评价人数更是低至个二位数。
不少“小而美”的节目冲击综艺市场,但一线平台的江湖地位依旧屹然不动,特别是经过版权的二次贩卖,“电视+视频网站”的双重加持让这些平台推出的综艺受到极大的关注,若是扑街则扑到众所皆知,更会反噬到整个平台。
模式与内容水土不服,导致尬玩、尬聊、尬演
真正算得上原创综艺的并不多,基于南派三叔编写的盗墓内容而创作的《七十二层奇楼》是其一,其余的模式或多或少都源自于海外。远道而来的模式经过原版的多年验证算是成熟的,但套在我国的人文风情、制作水平甚至嘉宾素养上,都会产生一定偏差,这些差异积少成多则是致命的。
如《全员加速中》这档节目源自于日本的《全员逃走中》,原版是一档播出了14年之久的综艺,湖南卫视在买下版权后做了不少调整,将原本的个人奖金替换成公益,同时加入了于正创作的“剧情时空”……四大团队联手的精致化再创造让这档综艺第一季拿下了7.6分的豆瓣评分。然而第二季画蛇添足加上的综艺效果,让其完全变成了一档户外竞技秀,这也让给第一季打下高分的网友失望不已。
流量明星的综艺之路道阻且长
用兼具娱乐性的高分综艺《极限挑战2》《明星大侦探3》与低分综艺相比,评论中出现最多的关键词是:极限男人帮、魄魄CP(白敬亭与鬼鬼)、双北CP(何炅与撒贝宁),不得不说作为综艺的灵魂,这几组人物跟着节目每一季有了新的成长,而这也就是为什么综N代却不显颓势的原因。
而纵观低分综艺,嘉宾并不缺少高流量、高关注度,甚至包括《王者出击》这样依靠游戏IP的节目,但要问起这些节目打造出了哪些成功的人设及故事?答案或许是:没有!实际上,《挑战者联盟2》中范冰冰与李晨的“夫妻档”、《漂亮的房子》中吴彦祖与冯德伦的“兄弟档”都自带关系,而节目并没有产生二度化学效应,同时高人气的CP也会掩盖其他人物关系,导致整体崩盘。
收视与口碑倒挂,投资无法推动口碑上升
收视与口碑倒挂不是件稀有的事,这在电影、电视剧行业是经常出现的状况。而在低分综艺的列表中,收视率与口碑的两极分化越来越明显。收视率、点击量能有可观的数据分不开三点,其一是高投资的基础,其二是流量明星的加持,其三是宣传推广的发酵。
《全员加速中》第一季招商就高达8亿、《我们来了》第一季则有5亿、《挑战者联盟》初次现身也拿下了1.6亿的金额,台综的吸金能力不能小觑。
而去年开始,网综的爆火使得综艺节目开启了“大片”进程,为了能让制作、舞美等越来越偏向精致化的影视作品,投资也随之水涨船高,《偶像练习生》投资近3亿,《这!就是街舞》投资3亿、总招商6亿刷新了近年来网综广告商业化的最高纪录。
高额的资金不仅满足了流量明星加盟的条件,另一方面也确保了节目话题的发酵足以保障其在社交媒体上高频出现,也就是所谓的流量多了,提及度也越高,但其并不是一剂万能良药。关注的基数越大,也就意味着争议会越高,可以说是得不偿失。
但不得不承认,这些综艺立大多是新模式、新类型的首次尝试,无论是《全员加速中》的实景游戏、《七十二层奇楼》的探秘节目,或是以女性视角切入的《我们来了》等等,这些低分节目的立意是好的,只可惜被逐利的心态所影响致槽点齐发。
或许我们得期待,待综艺市场的泡沫消散,粉丝走出狂热,市场回归理性,流量效应和IP神话走下神坛后,低分综艺不再挑战着观众的底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