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上长倒刺是什么原因 如何正确清理倒刺
【导读】很多人手上都有长过倒刺,长倒刺撕了又痛,不撕又难受,那该怎么办呢?手上长倒刺又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如何正确清理倒刺。
流言:手指长倒刺是常见现象,原因是缺乏维生素B6或维生素C,只要多补充这些维生素,倒刺的问题不难解决。除了服用一些维生素外,可吃些蔬菜、水果等含有维生素B6和维生素C的食物。
真相:手指长倒刺确实很常见,但绝大多数都和缺乏维生素无关,而是由于物理摩擦或洗手过多所致。
甲周皮肤与手部其它部位的皮肤结构略有不同,覆盖甲板近端1/4的称为近端甲褶(PNF),这部分皮肤缺乏毛囊,没有皮纹和皮脂腺,较手、足指皮肤薄,是炎症、化学刺激、过敏反应的常见入口。
甲周的倒刺(学名为“逆剥”)就是一种常见的甲周皮肤问题。逆剥的形成是角质层过于干燥而发生分离所致,多有近期劳动、球类体育活动、洗衣服等诱因。角质层是皮肤最表层的一层薄薄的“死皮”,是皮肤的第一道屏障。角质层表面有一层皮脂,是皮肤的天然保湿剂,可以减少角质层水分蒸发,保证其适当的含水量,使角质层和下面的皮肤紧密贴合在一起。
肥皂、洗涤剂等或是物理摩擦等原因除去了皮肤表面的皮脂,会导致角质层失去保护,角质层水分蒸发过多而出现干燥和剥离。
维生素缺乏的确可以引起一系列皮肤问题,比如,缺乏维生素A可导致毛囊过度角化,缺乏维生素B2、B6等B族维生素可导致脂溢性皮炎、唇干裂,缺乏维生素C可导致伤口愈合差、容易裂开等。但在现代社会,出现维生素缺乏导致的营养性疾病者已经越来越少见,绝大多数人只要正常进食,不会出现维生素缺乏性疾病。
并且,如果确实是维生素缺乏、吸收或利用障碍者,不仅仅会出现皮肤问题,多伴有其它症状,如缺乏维生素A引起眼部及视力异常(指夜盲、结膜和角膜干燥病、干眼病和角膜软化等,而非近视),缺乏B族维生素引起的神经系统异常,缺乏维生素C引起的坏血病等。如果你只是单纯的甲周倒刺,多数都只是局部皮肤异常,而非全身性疾病的反映,并不是缺乏维生素导致的。
长倒刺是常见的现象,一般长在指甲旁边或下方。长了倒刺,最忌讳的就是用手撕。甲上皮的结构向下、向后连接,生拉硬撕会导致倒刺的进一步撕裂,结果越撕越大,越撕越深,造成皮肤深层的进一步损伤,甚至有引起皮肤感染和甲沟炎的风险。指甲和周围皮肤交接处的沟称为甲沟,倒刺一旦感染,就会波及甲沟引起甲沟炎,引起局部红肿疼痛甚至化脓。
(1)不要揭下或咬掉倒刺,这可能会导致皮肤撕裂和感染。
(2)用水浸泡有倒刺的手,让指甲及周围的皮肤变得柔软。
(3)用锋利且清洁的指甲剪或小剪刀整齐地剪掉倒刺。
(4)每次洗完手后都立即使用护手霜涂抹均匀。
(5)也可以用含维生素E的营养油按摩指甲四周及指关节,也可去除倒刺及软化粗皮。
这些“倒刺”在医学上称为“逆剥”,是指从甲皱襞的近端或侧缘开裂而翘起的小块长三角形表皮。长倒刺最主要的原因为皮肤干燥、出现裂隙及习惯性咬指甲引起。角质层是皮肤最表层的一层薄薄的“死皮”,是皮肤的第一道屏障。角质层表面有一层皮脂,是皮肤的天然保湿剂,可以减少角质层水分蒸发,保证其适当的含水量,使角质层和下面的皮肤紧密贴合在一起。肥皂、洗涤剂等或是物理摩擦等原因除去了皮肤表面的皮脂,会导致角质层失去保护,角质层水分蒸发过多而出现干燥和剥离。
双手上长倒刺,其实是肌肤太干燥,角质层有裂纹所致,如果很久了仍不愈合,那就是缺乏维生素C。这种“倒刺”只是皮肤浅表层的损伤,本不足为患。因此手上有倒刺时,不要老是急着将它拔掉。倒刺与肌肉是连在一起的,用手或其他工具撕拉倒刺时,不仅疼痛,还会让周围的皮肤受伤,甚至会引发流血,导致手部感染。
姑娘们都有一个通病:爱干净、爱洗手、爱涂护手霜。其实,皮脂是人体最佳的保湿剂,不论怎样的护手霜都只能模拟皮脂的功效,因此对于一些职业性皮肤问题,戴乳胶手套是比较好的选择,这样可以减少洗手的次数,也减少了皮脂的丢失。当然,乳胶过敏的同学例外。
对于物理摩擦和不可避免的洗手,应当在洗手后即刻涂抹护手霜,以保护湿润的角质层。护手霜的主要成分多为硅油(二甲基硅氧烷)、羊毛脂等疏水成分和甘油等亲水成分的均匀混合物,甘油能“拉拢”周围的水分子,保证皮肤的适度湿润,油脂能防止水分的蒸发,从而达到保护皮肤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单纯的甘油溶液在空气特别干燥时反而会吸取皮肤水分,起不到保湿作用,因此对于常起倒刺的人,不推荐单用甘油溶液保护皮肤。
维生素缺乏的确可以引起一系列的皮肤问题,比如,缺乏维生素A可导致毛囊过度角化,缺乏维生素B2、B6等B族维生素可导致脂溢性皮炎、唇干裂,缺乏维生素C可导致伤口愈合差、容易裂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