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女子图鉴》口碑“骨感” 和《白鹿原》《人民的名义》比差在哪了?
不过,虽然流量“看起来很美”,网友的口碑却很骨感。面对11 个不同男性“要么喜欢女主,要么对女主怀有非分之想,要么想让女主养他”的剧情,不少网友直接吐槽:“‘北京男子集邮图鉴’,我的三观毁成了渣”“不好意思,北京可没有这么狭隘”……
打开电视,不少观众发现,开年来荧屏上主打“现实主义”旗号的电视剧多了不少。数据显示,在今年一季度备案的276部电视剧中,当代题材高达173部,占比62.6%,2018年因此被业界冠以“现实题材回归年”。不过,从收视率和口碑来看,这些“现实剧”却难逃高开低走,甚至“虎头蛇尾”的命运。
缘何出现此种现象?并非现实剧没有市场,而是近期热播的“现实剧”似乎都“不太现实”。它们在场景、人物和时间上披着现实主义的“马甲”,演绎出的却是脱离生活、远离真实的“四不像”桥段:
《北京女子图鉴》里女主莽撞嫁人求取逆袭,让人质疑“不像真奋斗”;
《谈判官》中动辄住豪宅、开豪车,让人笑叹“不像真都市”;
《老男孩》更将无理取闹当有个性,遭人批判“不像真性情”;
《南方有乔木》频现的“一键美颜”效果,被人吐槽“不像真面容”……
这些自诩的“现实剧”,本质仍是换汤不换药的“玛丽苏”偶像剧,执念于以霸道总裁、奢侈消费、俊男靓女等旧套路博人眼球。这也难怪网友看完都心生感慨:编剧恐怕对我的真实生活存在误解。
现实题材剧贴近生活,最容不得偷工减料、投机取巧。当下一大批“伪现实主义”作品滥竽充数,归根结底还是急功近利风气作祟。去年《人民的名义》《鸡毛飞上天》等一批优质现实题材剧备受瞩目,口碑收视双丰收,于是便有许多人蜂拥而上。
▲编剧周梅森曾坦言,在现实生活和贪腐官员面前,作家的想象力是苍白的。
不过,他们的选择并非“傻傻”地另起炉灶费劲钻研,而是走屡试不爽的“翻拍套路”:借着现实主义之壳,直接拿现成的偶像言情等热门网络文学题材与影视创作联姻,稍作包装、火线推出,一部部现象级影视作品应运而生,一次次盆满钵满的神话轻松上演。只是既没有吃透生活、也没有贴近人生、更没有反映人性的流水线作业,注定只能拼凑出一些“悬浮剧”“狗血剧”,终究会被观众厌弃。
从当年万人空巷的《渴望》,到后来的《编辑部的故事》,从跨出国门的《北京人在纽约》到反映农民工生存环境的《生存之民工》,这些现实主义题材精品,几乎都是贴近那个时代的生活,折射时代精神的。而要创造出这样的作品,必得下一番苦功夫,真正地到生活中去,以敏锐的洞察力提炼精华反哺观众才行。
▲ 《白鹿原》开机前一个月,全组就开始体验生活。
观众想要从现实剧中获得的,是由生活提纯的韵味、诗意和思想。真实的市井烟火、人情冷暖、生活困惑永远比虚假的香车华服更能打动人。当今万花筒式的丰富时代赋予现实题材辽阔的生长空间,真情书写当代故事,把准时代脉搏,激发共鸣、触动情怀,方能真正打造出爆款“现实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