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画家刘文忠在始兴偏远分教点艺术助学
北京画家刘文忠在始兴偏远分教点艺术助学
刘文忠 张家山 画家 艺术家 培养孩子 中心小学 助学活动 教室 深入生活 围楼
韶关新闻
画家刘文忠在指导孩子们练习书法。邓斌摄
在偏远、僻静的始兴县罗坝镇刘张家山,仍然保留着一个分教点,里面只有4名学生,一、二年级各两名,两男两女。
伴随着一声下课铃响,孩子们欢快地跑出教室,去寻找他们自己的娱乐,那就是教室十几米开外的一间美术室。
那是一个可以让他们随心所欲自由发挥的小天地,更重要的是,那里还有位从北京过来开展艺术助学的画家刘文忠,他不仅给孩子们带来了艺术上的熏陶,更重要的是,他时刻鼓励他们,放开手脚,大胆创作。
扎根基层获取创作灵感
在罗坝中心小学刘张家山分教点初见刘文忠,第一感觉让记者很是吃惊。来采访之前,就听闻是位从北京过来的画家。见了真人后,才发现与想象中的有些大不相同。衣着简朴,皮肤黝黑,戴一副圆形黑框眼镜。
作为一名职业画家刘文忠,在北京有个人的工作室,是什么原因让大半生都与韶关、始兴没有什么交集的他,千里迢迢来到刘张家山开展艺术助学呢?
刘文忠告诉记者,这一切源于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习总书记的讲话深深地触动了他,一个想法在他的心中油然而生:到基层去,到人民中去,深入生活,扎根基层。
到基层去,做什么呢?刘文忠想起了自己,从小靠着自学走上艺术的道路,也想起了偏远山区的孩子。
“美育教育是教育事业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作为过来人,我们都很清楚。城里的孩子都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更何况美术老师更加匮乏的乡村。所以,我觉得我可以在这方面进行一些探索和尝试。”刘文忠对记者说。
就这样,刘文忠开始计划自己的公益艺术助学行动。刘文忠的一个始兴朋友听说后,给了他一个建议:到始兴来吧,这里是中国最美小城,这里有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还有古老美丽的围楼。
听了朋友的描述,刘文忠立刻对这座美丽的南方小县城充满了向往,大半辈子都生活在北方的刘文忠很快下定决心,联系有关方面,最终选定罗坝中心小学刘张家山分教点作为自己艺术助学的第一站。
鼓励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刘文忠从北京过来,给刘张家山的孩子们带来了什么呢?在艺术的道路上有着多年探索实践的他,在美育教育方面,又会有哪些突破和创新呢?
在美术室内,记者在刘文忠与孩子们的互动中观察到,刘文忠最大的特点就是不给孩子们的创作限定条条框框,而是鼓励他们大胆创作,随心所欲地创作,在他们创作的作品中挖掘闪光点,培养他们对于艺术创作的信心。
“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言传身教。”刘文忠说。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心性还在发育中。有的天性好静,能够沉得下来,有的则比较好动。学校里,老师看到后,通常会纠正那些好动的学生,记者注意到,刘文忠却很少打断他们。
“我会交给他们自己解决,因为这也是他们天性的一部分,成长的一部分。”刘文忠说,“不要抹杀孩子们的天性,不要给他们限定太多的条条框框,否则,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很可能在学校阶段就给抹平了。”
除了刘张家山分教点的孩子们,每周,刘文忠还会到罗坝中心小学去给美术兴趣小组的孩子们义务上课。
刘文忠告诉记者,他对于这次艺术助学活动,有一个比较清晰的定位,那就是培养孩子们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的能力,而不是过来找苗子培养画家、艺术家。
“这种能力能够对他们今后的人生以及他们所从事的职业有所帮助,那么,我的目的就达到了。孩子们的笑脸,是我最大的收获!”
相互启迪,助学中提升自我
扎根在偏远、僻静的基层,远离繁华的闹市和各式各样的应酬,也让刘文忠有了更多深入生活、理解生活的时间和空间。
“这里的围楼、客家村落,给了我很多创作上的灵感,对山的认识,对云雾的变化的认识,就比以前深刻多了。”
孩子们的作品,也给了刘文忠许多启发。
“他们有他们独特的视角,有些虽然看起来很稚嫩,但是,细细一想,噢,原来还可以这样表达的。”用刘文忠的话来说,这次艺术助学,同时也是一个相互启迪,相互唤醒的过程。
在刘文忠创作的作品中,有一幅画描绘的是池塘边的晾衣架和一群鸭子。很多人看了都说,鸭子不像鸭子,但是,仔细品味,又很有鸭子的神韵。这里面,就有刘文忠在孩子们身上学习的影子。
半年多的时间里,刘文忠还创作了100多幅始兴山水的写生作品。
“一年的艺术助学结束后,我计划在始兴、深圳、北京各举办一场个人作品展,用作品告诉人们这一年的探索与发现,也希望把始兴的秀美风光通过作品呈现给更多的人。”
对于未来,刘文忠表示,自己还计划去更多的地方开展艺术助学活动,但前提是,每个地方都会至少待上一年。“我也会把始兴这个点推荐给我的艺术家朋友们,希望它延续下去,更希望这里能够成为一个艺术助学的固定活动场所,有更多的艺术家参与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