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文波南京师范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自我评估总结报告

2018-01-2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附件3学位授权点自我评估总结报告学位授予单位名称:南京师范大学代码:10319授权学科名称:化学代码:0703授权级别?博士□硕士2015年

附件3学位授权点自我评估总结报告学位授予单位名称:南京师范大学代码:10319授权学科名称:化学代码:0703授权级别?博士□硕士2015年8月20日 编写说明一、本报告是学位授权点经过自我评估的全面总结,分为两个部分: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和持续改进计划。

二、封面中单位代码按照《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学位与研究生管理信息标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编,2004年3月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中教育部《高等学校代码》(包括高等学校与科研机构)填写;学位授权点的学科名称及代码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2011年印发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填写,只有二级学科学位授权点的,授权学科名称及代码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原国家教育委员会1997年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填写;同时获得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的学科,授权级别选“博士”;只获得硕士学位授权的学科,授权级别选“硕士”。

三、本报告采取写实性描述,能用数据定量描述的,不得定性描述。

定量数据除总量外,尽可能用师均、生均或比例描述。报告中所描述的内容和数据应确属本学位点,必须真实、准确,有据可查。四、本报告的各项内容须是本学位点近5年来的情况,统计时间以本报告撰写时间为截止时间,往前推算5年为起始时间。

五、除特别注明的兼职导师外,本报告所涉及的师资均指目前人事关系隶属本单位的专职人员(同一人员原则上不得在不同学术学位点重复填写)。

六、本报告中所涉及的成果(论文、专著、专利、科研奖励、教学成果奖励等)应是本单位为第一署名单位的成果,且同一人员的同一成果不得在不同学术学位点重复填写。引进人员在调入本学位点之前署名其他单位所获得的成果不填写、不统计。

七、涉及国家机密的内容一律按国家有关保密规定进行脱密处理后编写。八、本报告正文使用四号宋体,字数不超过8000字,纸张限用A4。 一、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培养目标与标准本学科创建于1953年,是江苏省化学基础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重要基地之一。

通过多学科交叉与融合,生物材料化学、界面电化学、生命分析化学形成了具有自身研究特色的学科方向。学科整体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水平在国内化学学科中得到广泛认可,是江苏省优势学科和协同创新中心建设项目学科,进入ESI全球科研机构前1%。

学科拥有一支充满凝聚力的导师队伍中组部“千人计划”入选者1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2人、江苏省特聘教授5人博士生导师23人、硕士生导师人;拥有生物医药功能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新型动力电池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科研机构;五年来承担了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为主体的8000多万元各类科研项目,为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撑与保障。

人才培养尤其是博士生的培养,一直是我们化学学科建设的重中之重,不管是早期与兄弟培养单位联合培养2008年依托生物学一级学科自主培养生物物理化学博士生,还是2012年开始培养化学一级学科博士生,我们学位点建设始终坚持以生为本、质量第一的人才培养理念,直接参与国际前沿的科研工作特色的质量文化初步形成了。

近五年毕业博士生10人有2篇博士学位论文获“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称号。

培养目标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学术道德和修养,具有健康的体魄。经过系统科学的培养,使研究生具有宽广的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系统掌握化学学科的专门知识、理论和研究方法,了解学科发展现状、动态和趋势,有优良的科学素养、创新思维和独立科研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熟练掌握本学科的研究方法及实验技能,掌握一门外国语,达到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要求,熟练应用计算机等现代信息和数据处理工具,成为化学、材料学等领域高层次的创新型人才,能够在相关领域的科研及教学工作中发挥骨干作用。

授予博士学位的基本标准博士生的培养要与高水平的学术研究相结合。

博士生经过系统深入的科学研究,了解本学科发展动态,掌握本学科最新理论和相关技术,具备优良的学术道德和科学研究的能力,学术交流能力强。具体要求:完成不少于20学分的课程学习。

科研工作体现系统性和创新性,在学科公认的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篇(其中一篇的影响因子应大于3)。师资队伍近年来从德国日本韩国中国科学院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引进了一批优秀人才专任教师65人,其中教授3人培养目标与标准已经形成一支学历层次高、发展潜力大、年龄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

图1师资情况统计本学科在科研平台和研究项目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发展,用于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经费明显增加,导师年均研究经费由2010年的约10万元增加到30万元。研究经费主要包括生物医药功能材料江苏省协同创新中心/年)、生物医药功能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