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才子祝允明人品如何 祝允明书法作品欣赏

2017-10-0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祝允明字希哲,因长像奇特,而自嘲丑陋.又因右手有枝生手指,故自号枝山,世人称为“祝京兆”.祝允明十九岁中秀才,五次参加乡试,于弘治五年中举,后七次参加会试不第.正德九年,祝允明授为广东兴宁县知县,嘉靖元年,转任为应天府通判,不久称病还乡.祝允明擅诗文,尤工书法,名动海内.他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其代表作有<太湖诗卷>.<箜篌引>.<赤壁赋>等.所书“六体书诗赋卷”.“草书杜甫诗卷”.“古诗十九首”.“草书唐人诗卷”及“草书诗翰卷”等皆为传世墨宝.中

祝允明字希哲,因长像奇特,而自嘲丑陋。又因右手有枝生手指,故自号枝山,世人称为“祝京兆”。祝允明十九岁中秀才,五次参加乡试,于弘治五年中举,后七次参加会试不第。正德九年,祝允明授为广东兴宁县知县,嘉靖元年,转任为应天府通判,不久称病还乡。祝允明擅诗文,尤工书法,名动海内。他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其代表作有《太湖诗卷》、《箜篌引》、《赤壁赋》等。所书“六体书诗赋卷”、“草书杜甫诗卷”、“古诗十九首”、“草书唐人诗卷”及“草书诗翰卷”等皆为传世墨宝。

中  文  名:祝允明

别  称:祝枝山

字  号:字希哲

号枝山

所处时代:明代

民族族群:汉族

出  生  地:山西太原

出生时间:天顺四年十二月六日(1461年1月17日)

去世时间:嘉靖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1527年1月28日)

主要作品:《枝山文集》、《祝氏集略》、《祝氏小集》等

主要成就:明代书法名家、吴中四才子

籍  贯:苏州府长洲人(今江苏吴县)

本  经:《尚书》

祝允明年幼时,跟随外祖父徐有贞学习。外祖父在乡里德高望重,经常有人请他作墓志铭。因此除了外祖父以外,祝枝山接触到了很多人。长年耳濡目染,再加上祖父祝灏的悉心教导,五岁时就变现出了常人所不能及之才。祝允明青年时发奋苦学,想要和他的长辈一样求取功名,立志和他的长辈一样成为一代文豪。他严格按照前辈的教导,扎扎实实的下功夫。他把读书和写字结合起来学习,董其昌评价他的字为“绵里铁”。

祝允明书法集各家之所长,与文征明、王宠并称为“明中期书法三大家”。祝允明一生名作无数,是以《赤壁赋》、《箜篌引》、《太湖书卷》等为代表的传世墨宝。祝枝山也作画,但鲜少动笔,传世之作极少。不禁让人想到《唐伯虎点秋香》中“小鸡吃米图”,当然那只是玩笑罢了。祝允明对明代的书法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留下了许多大作,以《祝氏集略》三十卷、《怀星堂集》三十卷最为有名。

祝允明自幼勤奋苦学,苦练书法。其书法集各家之所长,在明朝独领风骚。他吸取楷书大家褚遂良、赵梦頫书法之精髓。习王羲之、王献之行书之神韵。扬唐怀素草书之气势,融会贯通,自成一家,其狂草被誉为“明朝第一”。祝允明与文征明、王宠并称为“明中期书法三大家”。祝允明的书法之路开始于外祖父徐有贞。徐有贞擅长行草书,他的行草书有怀素和米芾的风采,用笔直率而华美,很得古雅之气,祝允明尽得其外祖父的真传。

祝允明认为要写的一手好的书法,必须“性”“功”并重,“性”是指人的精神,“功”是指书法创作的能力和功夫,二者缺一不可,必须兼备,才能达到“神采”的最终归宿。祝允明书法的主要成就在于狂草和楷书。其楷书相当严谨,直追王羲之、王献之,草书则气势飞鸿、俊逸潇洒,主要来自怀素和张旭,更接近于黄山谷。对于祝枝山的书法,历代都有佳评。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有《洛神赋卷》、《赤壁赋》、《箜篌引》等。

祝允明书法主张是“性”与“功”并重超然出神采,祝允明的书艺思想以“神采”为最终归宿。而要达到这个目标,他认为必须“性”、“功”并重。“性”是指人的精神,“功”是指书法创作的能力和功夫。他认为只有功力而无精神境界,神采就没有,而有了高尚的精神境界,如果没有表达的功夫,那么神采就不能实在地显露。两者不可缺一,必须兼备。

对于“功”,祝允明认为只有在向前人学习的基础上才能得到。祝允明对于“性”没有很多的论述。他提倡“起雅去俗”,显然是指以学识和修养来陶冶性情、净化心灵,从而达到较高的精神境界。有了以上两点,就可以在“入神”的状态下创作具有神采的优秀作品了。祝允明在书法理论上的要求,既符合艺术创作本身的规律,又合乎文人书画的审美要求,从而使他的书法创作成果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祝允明书法主要成就在于狂草和楷书。狂草来自怀素、张旭,更多的是接近黄山谷,提按和使转的笔法交互使用,行与行之间的距离很紧,形成一种汪洋恣肆的视觉效果。更难得的是楷书又写得相当严谨,有晋唐人的古雅气息。这种反差很大的综合素养与唐代的张旭十分相似,如《草书自诗卷》、《致元和手札》、《草书千字文卷》、《王文恪公卷》等。

在祝允明的小楷中不得不提的就是千字文了,千字文是祝允明二十七岁所著。应该算是它早期的作品,祝允明的小楷在字态和笔意上有种淋漓痛快的感觉。从他的下笔来看,有参照而二王的感觉,但是又不完全拘泥于二王,从体态和神韵上面来看已经是有自己的一番风格了。

《前后出师表》是祝允明比较著名的小楷代表作之一,这也是深得我们年轻人熟悉和欣赏的一幅作品。其实不管是千字文还是前后出师表,之所以被人所经常临摹和书写,完全是基于祝允明在小楷上具有极高的造诣。

祝允明的《前后赤壁赋》,书法为狂草,内容是苏轼的两篇散文。此卷乃祝允明晚年所做,本是千古绝唱之文,再经生华之笔,构成书法艺术,堪称精品。此卷书法下笔犹如游龙,变化万千,随意而行,结构上大小相间,修长合度,纵观全卷,似行云流水,一气呵成,飞动自然,意太朴素。

祝允明吸取楷书大家褚遂良、赵梦頫书法之精髓。习王羲之、王献之行书之神韵。扬唐怀素草书之气势,融会贯通,自成一家。他的书法之路开始于外祖父徐有贞,再加上其岳父弘治朝太仆少卿李应祯的教导。祝允明耳濡目染、勤奋苦练,在吴中四大才子中,书法艺术最为突出。

《牡丹赋》是祝允明有名的行草,纵30.6厘米,横529.6厘米,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牡丹赋》此作秀润典雅,娟秀。与祝允明以往草书雄伟、磅礴之势大相径庭,既有充分说明,祝允明对各种书法都有所研习,在其创作之中具有多重应变能力。清代朱和羹在《临池心解》中写道“祝京兆大草深得右军神理,而时露伧气;小草则顿宕纯和,行间茂密,亦复丰致萧远,庶几媲美褚公”。《牡丹赋》是祝允明众多书法中的得意之作,后世广为流传临摹。

祝允明的书法启蒙于其祖父祝灏,祝灏精于诗文,尤其擅长写行草书,远近闻名。其外祖父徐有贞,是宣德年间的进士。才华绝世,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书法深的怀素笔意。祝允明耳濡目染,时时得到熏陶。祝允明集各书法家之大成,领一代风骚,在吴门书派中“明中期书法三大家”之一。祝允明在其书法写作的过程中,总结了“性”与“功”,认为书法最终归于“神采”,对后世影响深远。

祝允明风趣洒脱、才华横溢,好游与山水之间,为人不拘小节。在苦读期间广结良师益友,师父沈周、刘钰等皆是苏州名士;与唐寅、文征明等作诗唱和,切磋诗文,尤其与唐寅更是至交好友,祝允明规劝唐寅读书求仕,在唐寅因作弊案被牵连,终身不得入仕途时,二人同病相怜。在好友唐寅死时,祝允明作《再挽子畏》,诗中有句为“少日同怀天下奇,中年出世也曾期”。唐寅死后,祝允明悲痛难忍,再作诗《哭子畏》。

祝允明一生热心仕途,却屡屡不得志,仕途坎坷。难免心头焦虑,常常借酒浇愁。《甲寅端午拟白》中有诗云“天地清明少,人生辛苦多”;《短长行》》中有诗为“阴晴长短不可问,古来万事都茫茫。五十一岁作《闲居秋日》,诗中有“浮生只说潜居易,隐比求名事更艰”。之后还有古诗《泪》二首、《壬申夏夜不寐》、《醉》等诗篇,诗中不胜惆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