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宗江的后人 一代杂家黄宗江病逝 “卖艺人家”的领军人

2018-01-0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本版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谢奕娟(署名除外)前天下午13点47分,著名艺术家黄宗江因结肠癌引起肺感染医治无效,在北京解放军301医院与世长辞

□本版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谢奕娟(署名除外)

前天下午13点47分,著名艺术家黄宗江因结肠癌引起肺感染医治无效,在北京解放军301医院与世长辞,享年89周岁。黄老的女儿阮丹娣透露,家人已在八一电影制片厂干休所设立小灵堂供亲友及各界人士吊唁。黄宗江先生的遗体告别仪式将于10月28日早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

据阮丹娣透露,9月初家人就发现黄老特别消瘦,且不想吃东西了,身体检查的结果是结肠癌,但黄老自己却很乐观。家人咨询了黄老的亲朋好友,比如北京医院的院长、协和医院的教授,大家都主张开刀做手术。“301医院的手术很成功,但术后肺感染引起的并发症老爷子却没挺过来,于今天13点47分与世长辞了。

我们第一时间通知了父亲的兄弟姐妹,但是黄宗英、黄宗汉、黄宗洛的身体也不好,我们没敢太声张,怕几位老人太过激动影响身体。”

从影六十多年的黄宗江是剧作家、表演艺术家、影视评论家,中国电影界难得的全才。两年前,87岁高龄的黄宗江还以零片酬出演电视剧《生死桥》,导演田沁鑫得知黄宗江过世的消息后叹道:“老先生当时支持我,稿酬一分没要,我现在想哭,心里难受!”黄宗江好友和同事李前宽导演表示,“黄宗江先生的去世,是中国电影界的重大损失。”黄宗江从影六十多年,是中国电影界难得的全才。

说起黄宗江,中影集团副总江平显得格外悲痛:“他的《农奴》是新中国第一部藏族题材的电影,对我的影响很大。这次我执导的《康定情歌》也是藏族题材,老人之前很想来看一看,没想到却成了永久的遗憾。” 

怀念黄宗江

“卖艺人家”的领军人

黄宗江于1921年生于北京,10岁即以“春秋童子”的笔名在《世界日报》上发表独幕剧,后入燕京大学外文系,并与孙道临等一起组织燕京剧社,演出曹禺《雷雨》等名作。1940年,黄宗江到上海成为职业话剧及电影演员,参加了话剧《愁城记》、《蜕变》、《正气歌》、《楚霸王》、《春》、《秋》及电影《乱世风光》等的演出,与当时的石挥、蓝马、谢添合称为话剧舞台的“四大名丑”。

1949年,黄宗江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成为文艺战士,1958年调入八一电影制片厂任编剧,先后创作了《海魂》、《柳堡的故事》、《农奴》等优秀的电影文学剧本,其中《海魂》和《农奴》分别在卡洛维·发利和菲律宾国际电影节上获奖。他文革后的电影剧作有《柯棣华大夫》和《秋瑾》。黄宗江本人才华横溢,并有着深厚的文化修养,曾被聘为柏林国际电影节评委,在同时代的文人当中,更是一位博采众长的杂家。

黄宗江兄弟姐妹七人,他排行老三,下头还有黄宗淮、黄宗英、黄宗洛、黄宗汉。由于黄宗江早年写过短篇集《卖艺人家》,加之父亲很早去世,由他带着妹妹闯荡上海,外界戏称黄家为“卖艺人家”,黄宗江对此称呼也很得意。

田沁鑫忆述——

一生敬业的老演员

黄宗江一生献给艺术,晚年还很留意文化界后辈的作品。2007年,舞台剧导演田沁鑫跨足电视圈,执导电视剧《生死桥》,剧中有一个预言并见证了大清王朝没落之后隐于市井帮人算命为生的老太监角色,戏份不多,但很关键。

当时87岁的黄宗江听闻田沁鑫有意请他出山接演这个角色,还主动表示愿意出演,因为他对田沁鑫先前的昆曲舞台剧《桃花扇》以及他写的书《我做戏因为我悲伤》都很熟悉,而且相当喜欢,早就把田沁鑫视为神交之友。他接戏时还明言不收任何报酬,性情中人本色尽显。

对于黄老逝世,田沁鑫昨日接受信息时报记者采访时不胜唏嘘,他回忆说:“老先生活着的时候,每天都是个快乐的老头,来到《生死桥》剧组后大家都叫他爷爷。这部戏开拍时,正值初春,他每天穿着军大衣来到片场,考虑到老先生年事已高,我们特意放个小桌子在他旁边方便照顾,他却拿出许许多多的小药瓶摆在桌子上,给我们讲解各种药的功用——他吃药不是因为身体不好,而是为了养生平衡身体营养;相反他身体非常棒,80多岁了记忆力仍惊人,脑子异常好使,台词背得很快,只不过稍微有点耳背。

虽然黄老在剧中的戏份不是很多,但每次拍摄之前,老爷子都戴着老花镜,一字一句看剧本,认真研究台词,仔细揣摩王公公人物性格,跟其他演员一样,提前到片场准备,从不搞特殊,其严谨务实的敬业态度也给剧组其他年轻演员起到了很好的榜样作用,为此,剧组上下都特别敬佩黄老。”

田沁鑫表示,黄老拍完《生死桥》临走之前还曾精神抖擞地和他聊天,他当时兴致很高地对田沁鑫说:“你们跟化妆师商量一下,把我化得年轻点,闪回的戏我还来!”田沁鑫至今仍记得黄老当时脸上笑眯眯的天真无邪的表情。

吴欢忆述——

幽默乐观的“老顽童”

黄宗江生前因诙谐幽默,被人称为“老顽童”,黄宗江的女儿阮丹娣特别指出,父亲一向乐观,遇事常往浪漫处想,而且特别爱吃零食。著名书画家、吴祖光之子吴欢亦表示:“黄老是从容谢幕,从此天堂里又多了个可爱的‘老顽童’,我父亲吴祖光在那边又有个好玩伴了。”在吴欢眼里,他和这个从小拜下的老师有某种默契,父亲让他跟着黄宗江学习写剧本,结果老师不好好教,学生不好好学,互不负责,两人各自落得逍遥。

黄宗江的爱情故事也很丰富,他早年追求阮若珊的经历被传为美谈。当时身为前线话剧团团长的师级干部的阮若珊革命资历比他老很多,而且离婚并有两个女儿,但黄宗江不顾世俗眼光和她结为夫妇,如今已成一段美谈。在吴欢的记忆中,黄宗江永远是那么开心、可爱,对生活充满了自信与乐观,越苦,越有乐。而且无论年龄有多大,他总拥有一颗年轻的心,即便在晚年还尝试着与心仪的女子谈恋爱。

另外,吴欢说黄宗江经常向别人讲述他两次负伤的经历。一次是在上世纪60年代抗美援越的日子里,他到前线去采访,有一次在执行任务中,自己队伍里一个战士的手枪走火,他不幸中弹;另一次是在热带雨林中,队伍潜伏在树丛里,他也趴在地上采访,结果不小心一条蚂蟥竟然钻进他的鼻子里,一顿闹腾之后,半面脸肿得像个瓢。有了这两次经历,黄宗江见人就底气十足地讲述一番自己在战场上获得的荣光。

链接

黄老遗作《生死桥》周五播出

信息时报讯 (记者 陈慧) 根据李碧华同名小说改编、话剧导演田沁鑫执导的荧屏处女作《生死桥》,前天在北京举行首播会。令人遗憾的是有份参演此剧的老艺术家黄宗江同日在京辞世。该剧故事以民国时期为背景,围绕怀玉、丹丹、志高三个孩子在“生不如死”、“死不如生”、“先死后生”的三支命签谶语般笼罩下生死相缠的青春,在天桥、梨园的文化胜景与十里洋场的声色之间架起了一座横亘命运的“生死桥”,全方位展现了民国时期中国的娱乐风貌。

黄宗江的这部遗作将于本周五在央视八套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