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迪安展览 2013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新闻会今召开 范迪安馆长为展览团队助阵送行
中国美术馆4月23日讯 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是一个拥有上百年历史、被誉为"艺术奥林匹克"和"双年展之母"的国际最具影响力的艺术盛事之一。每两年举行一次的威尼斯双年展通常于6月初开始,展期为4至5个月,其主展场为威尼斯岛东部的绿园城堡,以及与之毗邻的军械库等场地。
自1999年始每一届威尼斯双年展除了有特邀策展人策划的"主题展"之外,更加吸引人眼球还有由各参展国选派的"国家馆"展览,正是这些以国家出发的展览使威尼斯双年展成为对当下国际艺术事态最为敏感的风向标。
2003年中国政府以国家身份参与威尼斯双年展,但由于"非典"等原因,此次威尼斯亮相未能最终成行。2005年第51届威尼斯双年展,由现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作为总策展、著名艺术家蔡国强作为策展人的中国馆终于落户水城。至上一届(第54届)威尼斯双年展,全球共有89个国家参加国家馆展览。
在今天下午的新闻发布会上,文化部外联局谢金英副局长正式宣布今年中国将继续以国家馆的形式参加第55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届时将在意大利威尼斯处女花园及军械库举办"变位——第55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馆"展览,展出七组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的观念装置作品,展出时间为2013年6月1日至11月24日。
此外谢金英副局长还在新闻会现场带来一个好消息,一直困扰中国策展人及艺术家的指定场地空间限制问题今年将得到根本解决:在与主办方的不断协调和共同努力下,今年的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的内部空间增容工程已经启动并于近期完成,平整后的中国馆将仅保留一个油罐,届时展场的室内外总面积将达到1000余平米,为艺术展览的实施争取了更多空间。
新闻发布会现场
策展人王春辰介绍展览情况
策展人王春辰:变化中的中国,变化中的艺术
本届威尼斯双年展经专家委员会评选,最终确定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策展人王春辰的"变位"策展方案为中国馆的展览方案。
王春辰首先解释了"变位"这个不常用到的策展主题词。他讲到"变位"着重强调事物变化的关系,这正是今天的世界写照,更是中国三十年来改革开放的社会发展写照。变位对于文化艺术,意味着创新、创举、创意,使自身处在变化发展之中。
变,是有其根基之变,是遵循创造之变,是守护与发展之变;位,是位置、地位,所处环境和条件,故而"位"因为变而得以改变。"变位"的英文翻译是"Transfiguration",这个词汇最初指基督显容,进而泛指变化之意,在当代艺术中,又指向跨越生活与艺术间隔的转化,生活到艺术的转化,物品到艺术品或行为的转化,非艺术与艺术之间的转化等。
在进一步谈到自己的策展方案在威尼斯双年展这个国际平台上的学术对话意图时,王春辰认为"变位"对于中国馆,是一次中国当代艺术及其文化表达的地理旅行:由中国移向欧洲,出现在文艺复兴的意大利,与世界各国同台展示当代世界文化与思想的多样性。
"变位"针对中国艺术而言,是指中国艺术家孜孜以求的实践,即如何发展中国当代的文化艺术、如何展示、回应、承载、体现中国的文化诉求与价值。同时"变位"也反映着当代国际社会的突出特征,不仅是中国在巨变,世界也因全球化而改变。
艺术的特质之一就是反映、回应时代之变,展示人类的梦想和新的图像呈现,因为图像与形象之变和发展构成了人类的视觉文明和知识。变位则意味着变物为形乃成图像,进而演化为艺术和历史。
"在今天,当我们面对全球文化对话的现实,我们更要强调文化的创新和变化。"王春辰在结束自己的陈述时显得沉稳而充满信心,这也令大家更加期待本届国家馆展览的表现。
专家委员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发言
专家委员范迪安:这一届有新的起点,也更加踏实
作为中国馆入驻威尼斯双年展的"开路先驱"及国家馆策展人元老级人物,中国美术馆范迪安馆长是本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展览专家委员之一,他作为嘉宾今天下午也亲临现场为本届展览团队助阵送行,并在新闻会现场做了简短而真诚的发言。
范迪安馆长先用八个字概括了今年国家馆展览的一个新起点:"油罐清走,场地变大"。这么多年来,凡是在中国馆军械库场地做展览的策展人和艺术家无不感到"委屈":展场内部矗立的几个大油罐对艺术作品展示方式和观看效果有着严重的干扰,但由于主办方认为油罐同建筑物一起都算是工业文明的遗迹,空间改造迟迟无法推进。
今年终于在文化部等各方努力下,威尼斯双年展主办方花了近20万欧元整改场地清走油罐,最后仅保留一个作为纪念。"这意味这一届有新的起点,更大的展览空间可以让策展人和艺术家去更自由的展现"范迪安馆长感触地说道。
对大家非常关心的策展人及方案的遴选问题,范迪安馆长也简要介绍了本届专家委员会评选的情况。作为专家委员,和其他四位专家一样,要挑选出即能够与本届威尼斯艺术展总主题"百科宫殿"相呼应同时又更能够凸显中国当代艺术自身发展艺术特征的方案并非易事。
在入选六个方案中,策展人王春辰以其在策展方案、选择艺术家以及展示方式这几方面所体现出的新面貌而最终胜出。不难发现"变位"展览入选艺术家在组合上比较多样,有做空间的,做多媒体的,基本都是综合的媒体,这比较符合媒体时代艺术家对媒体语言的把握的特点。
"此外,现在艺术家们的心态更加平和,也更加踏实,具备在话语话题上能够与国际平台进行一个前沿的对话的可能",最后范馆长在总结本届威尼斯国家馆策展方案时又用了八个字"组合出阵、前沿对话"。
参展艺术家
参展艺术家与范迪安馆长、策展人王春辰合影
艺术家:理解策展主题,并坚持自主发言
此次展览共有七位艺术家参加,其中有四位艺术家的作品将在室内空间展出:缪晓春是新媒体艺术的探索者,他的作品是中国艺术家在当代对历史文化的观察与再解读;童红生偏爱用日常之物表现自己的内在情感与信仰,其作品《静物系列》让信仰符号化,成为了一种文化遗存;王庆松的摆拍摄影可看作是中国现实的拟象,也是转型中的中国读书现场和教育景观的视觉化表达;张小涛是一位跨媒体的艺术家,从早期的油画创作到现在从事新媒体艺术,以数码艺术探索绘画语言的可能性,其动画作品可视为社会变迁和未来前景的寓言。
此外还有三位艺术的作品将在室外部分展出:何云昌是一位真挚而诚恳的艺术家,他总是借用自己的身体作为构想与质问这个世界的表达方式,其威尼斯双年展的作品《威尼斯的水》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作为其社会行为的连续统一体;舒勇关注公众的参与性和互动性,其装置作品《古歌砖》汇集了艺术家所收集书写的各种文化现象词汇,以表达当代社会的生活理念、流行状态和社会变化的信息;胡曜麟近年来致力于保护、修复和重建古老中国风格的建筑,因为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这些建筑物渐渐从我们的视野之中消失。
其参展作品《物自体》从外形上象征性地模仿了罗马万神殿的大圆顶,是艺术家再造中国的文化遗产情结。
这七位艺术家都来到了下午的新闻现场,并在现场逐一向媒体介绍自己的作品或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