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冬青哪里人 生活的诗人——读骆冬青《情性人生》
“A Man Beyond Thoughts”是骆冬青《情性人生——心灵美学讲稿》一书的英文标题,提示了两个视角的“超越”:人的心灵是超越理性的、智思的、无限的存在;对心灵的观量与评定,既无法凭理性思维全然把握,也不能用语言精确表达,从而飞跃于一切“确定”之外,飞出每一刻具体的“当下”,进入“情性”的领域,进入对生命的整体的俯瞰,成为一次不可思议的尝试。
尼采用以判定一个人是否值得一看的标准,是看他是否以诗歌或者艺术的方式达成某种自我满足。因而,“值得一看”之人,并非仅仅是简单地达到了自我满足,而是应具有《情性人生》中所言“灵”与“肉”——有限与无限相结合的“超感性”层面的意义。
而这也是《情性人生》一书的值得一读之处:以有限的肉身与无限的心灵,来探索有限的生命与无限的可能性。它统集了普遍的人类的情感,因而呈现出的是历史观照下的人类的幸福。在这里,人不再仅仅是一个自然界的客体,而被充实为一个丰饶的过程,它帮助我们理解自我,让我们知道,在谈及“我”的时候,我们究竟在谈论什么。
在整体对人之心灵进行对话之后,《情性人生》以人所会经历的不同人生阶段为序,展开普遍的对生命历程的刻绘。人永不可能获得浮士德的特权,这种必然性揭示了普遍的人生的悲剧,同时也赋予了“活着”以最重要的意义。正因为“当下”只有一次,永不重现,“yeterday once more”(昨日重现)才是一个永远可望而不可即的梦境。
如此,像《情性人生》这般依序展开整个生命的长卷,平等地向处在每个生命阶段的个体提供普遍的生存体验,更让已经流逝的对曾经岁月的悸动再次在心中怦然重演——便是一次珍贵的“僭越”了,亦是在向千百年来我们心中一直温存的对神性之趋望的致敬。
有趣的是,几乎每个拿到《情性人生》的读者,都会直奔属于自己的那个“当下”而去,进而回首自己已走过的心灵路程,最后再转向“将来”,窥视已等在前路的未来的自己。集谜面、谜底于一体,我们从中寻找的是生命的答案。
以心灵为研究对象,必以己心感入人心,才能获得对心灵的真实的认知。因而,作者在探究心灵美学的同时,也将自己内心的隐秘与温度赤诚地展露在倾听者的面前。这是一场严肃而温柔的对话,真正实现用心、用情性来进行关于生命体验的交流。
力量、希望、失败、征服、孤独、抗争……当心有了“超感觉”之后,人是如此值得一看。作者尝试了对人生的艺术性规划,且在将这种心灵的无限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同时,使我们有望成为与他一样的生活的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