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涛西园雅集 清代石涛《西园雅集图》:古人雅集多情趣
"记曾共、西楼雅集,想垂柳、还袅万丝金。待得归鞍到时,只怕春深。"1186年的春天,客居长沙的南宋文学家姜夔写下《一萼红·人日登长沙定王台》一词,其中提到的"雅集"是我国古代文人雅士的一种集会,多选择在万紫千红气候宜人适宜踏青的春天,内容主要有焚香、修禊、赏画、曲水流觞、弹琴听琴、饮酒赋诗、品茶闻香、制序和挥毫作书、议论学问等,既是一种互动交流,又陶冶情操,充满了浓郁的艺术气息,体现了古代文士的一种文化情节与艺术状态。
历史上比较著名的雅集活动,最初要数汉代末年"建安七子"的邺下雅集,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等七位当时文豪经常聚会,诗酒酬唱,开创了文人雅集的先河。其后西晋以石崇河阳别墅金谷园为聚会地点的金谷园雅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当时文学创作的繁荣;东晋永和九年,时任会稽内史的右军将军、大书法家王羲之召集的兰亭雅集,荟萃了谢安、孙绰、王献之等当时的一些知名文士,这次文人盛会诞生了千古名篇《兰亭序》,其集会内容更是成为后世诸多文人相聚兰亭举办雅集活动效仿的范本。
还有南北朝时期的"竟陵八友"雅集、唐代白居易"九老会"的香山雅集、元代玉山雅集、清代扬州雅集等,都是名闻遐迩的文人聚会盛事。历史上,以古人雅集为题材的画作层出不穷,其中不乏名家的传世珍品,其中清代著名书画家石涛的《西园雅集图》轴(见图),就是一幅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石涛《西园雅集图》轴,纵201厘米,横80厘米,绢本设色。画面构图别致饱满,画意分明。上部绘崇山峻岭悬崖峭壁,最高峰几欲撑破画顶,使山势显得更加雄奇险峻。峰峦上草木掩映,植被翁然,隐隐见樵采之径。崖间飞瀑流泉,形成袅绕的云雾和绕山的流水,奇险而又蕴藏着沉郁、苍茫。
围绕上午山峰错落之留白处,书有作者数百字的题跋,文不加点一挥而就,书风一笔不苟端整雅逸,且无一字相连。跋后款识:"清湘遗人若极大涤子。"中部山水相连,古松参天,劲节虬枝,枝叶繁茂。
一座小小庭院掩映在春日的茂树之下,大部分房子被山坡遮去,房前溪水潺缓,一波如镜,宁静幽旷。下部山石奇崛,拱桥流水,芳草萋萋,杨柳依依,芭蕉新簧,杂树临溪,有的树上红叶满枝,有的枝叶色如墨染,使画面呈现出五彩斑斓的色彩。
下方也是画面主题"西园雅集"的集中部分,园墙粉墙黛瓦,园门洞开。园中石案古琴,坡岸石凳,草木华滋,芭蕉围绕,激湍泉流,红绿相间一步一景,美如世外桃源。
西园雅集的素材取自于北宋文人相聚于王诜西园的文人盛会。王诜,字晋卿,为宋英宗女婿,官至驸马都蔚,琴棋书画诗文笙乐无不通晓,家有宝绘楼,收藏法书名画甚多,时称"锦囊犀轴堆象床,文笔连幅翻云光"。王诜喜好交结当时负有盛名的文人学士、画家诗人,苏轼、米芾、黄庭坚、李公麟等经常在他家西园聚会。
为记录雅集盛事,王诜曾请善画人物、有"宋画第一"之称的大画家李公麟绘《西园雅集图》,苏轼、王诜、米芾、僧圆通、道士陈碧虚等16人及家姬、书童6人共22人跃然纸上,或品茗观书,或吟诗作画,或观书,或题石,或说经……与西园小桥流水、松竹成荫的园林风景融合在一起,组合成西园雅集的生动画面。
根据题跋内容"西园雅集自有林下风味,无一点尘埃气,不为凡笔也。
据方……"等文字描述可知,作者所绘诸人物均为宋时西园雅集中的人物形象,如"乌帽黄道服笔而书"的苏东坡(苏轼)、"桃巾紫裘而坐观者"的王晋卿(王诜)、"幅巾青衣"的蔡天启(蔡肇)、"道帽紫衣右手倚石左手执卷而观"的苏子由(苏辙)、"披巾青服抚肩而立"的晁无咎、"跪而捉石观书"的张文潜、"唐巾深秀昂首而题石"的米元章(米芾)……等等,包括家姬、书童或观景或题石,或挥毫或展读,或临溪观水,或捧砚伺立,人物刻画各依身份,动静有致,生动传神。
石涛(1642—约1718),原姓朱,名若极。明皇室后裔,为逃避满清统治者的迫害,幼年即出家为僧,法名原济,号石涛。别号有清湘陈人、大涤子等。精通诗书画,于山水、人物、花果、兰竹无所不精,激情写实,面貌繁多,新颖独特。
在摹古风气笼罩的清初画坛,石涛反对泥古不化,主张师法自然,提出"笔墨当随时代"的创新思想,难能可贵。在这幅画中,石涛将他的灵秀飘逸的书法与清雅出尘的绘画写实熔于一炉,笔势多样,粗细、干湿、浓淡无不兼收并蓄,水墨变幻,清刚放纵,情调新奇,极尽抒写之妙。所画人物描化精细,神情动态,极富生趣。
文人雅集多盛事,历代以来许多骚人墨客不吝笔墨,诗里词间流露出雅集活动带给他们的美妙感受。李公麟的《西园雅集图》中云集了北宋时期众多艺苑奇才,以至于后世很多知名画家亦以此为题材作画,如马远、刘松林、赵孟頫、钱舜举、唐寅、丁观鹏等,石涛此画,可谓其中不可多得的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