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稼祥历程 吴稼祥:历史很难书写 再公正也会有认识偏差
央广网财经北京1月8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天下公司》报道,怎样的时点交错造就历史的印记?层层迷雾,我们应该用怎样的立场才能去伪存真?叩问历史,探寻真相。历史学者张宏杰对话经济学家吴稼祥,为您揭开《历史的真相》。
他在历史的脊背上行走,用十张面孔诠释真相,他在经济的山原中跋涉,重塑民为本。本期嘉宾:历史学者张宏杰对话经济学家吴稼祥。本期话题:《历史的真相》。
利益、立场、主观感受都是影响历史记录者的因素,多角度的阅读才是接近真实的有效途径,《天朝的崩溃》、《中国近代史》这两本书也许就是你打开历史之门的一把钥匙。
张宏杰:这本《天朝的崩溃》就是讲述第一次鸦片战争,基本上比较真实的还原了那段历史。中国传统史官一直是中间史官,鸦片战争以前我们说失败是因为有主战派有投降派,道光皇帝没用主战派,用了投降派,抵抗不坚决,就失败了。
茅海建老师的结论是,如果把大清帝国所有的省长都换成林则徐,烟片战争还是要失败,那些所谓的投降派他们背后都有做出这个选择的原因,而且琦善他做出的很多选择都比较理智、比较现实,因为你抵抗下去只能意味着更大的损失。实际上这从背后来看,体现的是中英两国的军事差距,更主要是两国政治文明的差距,两国决策机制的差距。
这本《中国近代史》非常薄,一个小时就看完了,看完之后你可以把自己头脑中形成已久的谬误纠正70%、80%。蒋先生是一个非常严肃的历史学者,但是这本书的写作风格非常平易、轻松,重点也非常鲜明,对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不像我们常见的那种悲情叙述。
就像我们上中学历史课的时候,老师跟我们讲,从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进北京、甲午海战,一路讲下来都是外国人帝国主义如何如何坏,如何如何欺负中国人,然后中国的皇帝如何如何不争气,总用那些投降派,本来老百姓都是一腔奋勇、积极抵抗,但是皇帝不支持,结果一次又一次的失败。
讲来讲去好像我们中国人民什么错都没有。这本书实际上就跳出了悲情叙述的思路,从整个世界大势的角度介绍了中国近代史。
有人曾说历史不过是失败者的檄文,胜利者的赞歌。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奔腾而过的岁月不会说话,我们又如何让事实开口?
吴稼祥:历史本来就是很难写的,不带任何评价,完全客观公正的看待历史,也有一个认识上的偏差。历史要还原一个真相,由后朝书写前朝的历史,还是有一定的校正功能。一般中国的学术都是这样的,唐朝是隋朝的史,宋朝是唐朝的史,有一个不同就是汉潮,因为当时司马迁写了当代的史,后来单独又写了前朝的史。在孩子的教育上,还是要看不同的版本,要交叉形成引证,对自己的知识形成足够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