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大佑:有了女儿重新找回家的感觉

2017-08-1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正像罗大佑歌中唱的"流水它带走光阴的故事,改变了一个人",罗大佑的生活,乃至观念,也在这几年间发生了改变.尤其是中年得女,品尝到做父亲的滋味,谈及此话题更是毫不掩饰自己的欢欣.这些改变都映射在了他的音乐中,因而这场跨年演唱会也将不同于以往,值得期待. "当年离家的年轻人"是个读起来有些"扎心"的主题,这次推出新专辑<家III>是继1984年的<家I>.<家II>之后暌违33年的续曲.时隔这么多年,再度以&quo

正像罗大佑歌中唱的“流水它带走光阴的故事,改变了一个人”,罗大佑的生活,乃至观念,也在这几年间发生了改变。尤其是中年得女,品尝到做父亲的滋味,谈及此话题更是毫不掩饰自己的欢欣。这些改变都映射在了他的音乐中,因而这场跨年演唱会也将不同于以往,值得期待。

“当年离家的年轻人”是个读起来有些“扎心”的主题,这次推出新专辑《家III》是继1984年的《家I》、《家II》之后暌违33年的续曲。时隔这么多年,再度以“家”为主题,罗大佑想要表达什么呢?

“一讲离家的主题,好像给人感觉在示弱,因为现在是个竞争的时代。但我觉得这种感情是蛮伟大的,要做了父母才知道”,罗大佑说。巡演发布会现场通过视频回顾了罗大佑的两次经典演唱会现场。1984年是罗大佑离开故乡台湾的最后一场演唱会,时隔33年, 2017年台北小巨蛋的演唱会则是他回到台湾定居的第一场演唱会,这两次在“家”举办的演唱会相互穿插剪辑,抒发了“当年离家的年轻人”的种种况味。

罗大佑回忆,他当初离家之后,也有过很深的漂泊感以及对家的怀念。1987年他到了香港,香港快节奏的生活和激烈的竞争对他产生了强烈的冲击。他记得有一次做杜琪峰一部电影的配乐,偌大的一件录音室里,其他人都在用粤语畅快地聊天,而他因为听不懂,只能一个人闷头创作,“我有一首闽南语歌叫《故乡》就是那个时候写的,那个时候就会有思乡的感觉。”

“家”的意象在罗大佑的歌中是常客,罗大佑曾唱道:“台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乡没有霓虹灯”,家乡的形象好像并不那么美好。他将那一段自己与家乡的关系形容为“纷纷扰扰,争争吵吵一路长大”,如今回到台北,在路上散步、骑自行车,反而让他感到很舒服。

罗大佑对家的回归与眷恋,很大程度上源于他在58岁时有了女儿,这让漂泊30多年的他愿意重新回到当初父母给他的家,过起安稳的日子来。

“以前就是个年轻人,现在是爸爸,这个角色改变了以后,我觉得好像肩膀上可以扛的东西多一点,你开始认识人生,你开始认识父母当初栽培你是为什么,你开始认识到该我了,我要去栽培这个人,我要使他长大。这个角色不一样 ”,罗大佑说。

罗大佑坦言,女儿的诞生让他人生有了很大的改变,他兴奋地叙述着孩子出生的头几年自己是如何从一片慌乱到慢慢理出头绪,总结出一套育儿经:“小朋友出生前三年是最重要的,他长大有可能不记得这些时光,可是因为那些都是在他潜意识里面,他以后是一个比较压抑的人,还是开心的人,还是比较不愿意跟社会接触的人,都是这一段时间在潜意识里给他的作用,因此从2012年到2014年左右那段时间,我们很小心。”

现在女儿已经五岁了,当被问及扮演慈父还是严父的角色时,罗大佑很慎重地思索了片刻,然后认真地说:“我应该算是都有,她大部分时间是妈妈在带,但是到了妈妈搞不定的时候,这种父亲的黑脸就得扮一下。比如吃饭的时候小朋友喜欢动来动去,或者是把玩具带到餐桌上面来,这个时候,我就要发威,必须在三句话之内就要有效用。”罗大佑笑称女儿对自己像是一种“幸福的枷锁”:“你把她生下来就得负责任。一直到有一天她看上哪一个男人跟他走了,我才能放心。”

谈到对女儿的教育,罗大佑表示,自己并没有望女成凤的想法,更希望自己陪女儿在一起的时候,大家都能开心一些,能够给她一个快乐的童年,“让她喜欢生命,让别人也觉得喜欢她,我觉得这样就够了。”

罗大佑所感受到的变化,还有这个时代的年轻人。在他看来,现在的年轻人面对生活的压力,表现出了更多抱怨乃至于愤怒,“现在年轻人获取知识的方式那么发达,你跟全世界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沟通,一切都是免费的。这个在我们那个时代是完全无法想象的,可是这么大的知识来源,和这么多可以结交朋友的资源之下,为什么年轻人更不开心?”

罗大佑试图分析这个问题,他比较两个时代的人做音乐的方式,在他的年代,写歌是需要打好一个很深的基础,度过一个艰难的学习过程,而如今的年轻人有了软件的便利,好像拥有了捷径,却丢掉了最可贵的奋斗的过程,“其实写歌,最重要是从0到0.1的这个阶段,这是真功夫,这个真功夫是科技没有办法给你的。所以我觉得现在的年轻人就是因为太方便了,缺少你不知道怎么办的那个过程。怎么找都找不到,怎么做都觉得不可能,但最后终于找到一束光的感觉,那个过程最重要。”

在罗大佑身上的另一个变化,是此前他对社交网络保持一定距离,现在则开始逐渐接纳。罗大佑表示,自己之前其实也没有对社交网络完全抗拒,只是觉得“要很小心”,如今全球十几亿人都在用,让他觉得“看起来自己也得有,不然怎么跟年轻人沟通?”今年罗大佑开通了微博,但他显然还没有适应微博短小精悍的特点,“我写出来的东西有一些朋友说是重度文青,我一写就一两个钟头,一大篇文章,我可能还没有找到那种写50个字就发上去的状态,我会慢慢改进的。有些什么想法跟大家一起分享,其实也挺好的。”

谈及多次来北京,对这座城市变化的感受,罗大佑又显得兴奋了起来:“从2002年到现在,北京这个都市已经完全改头换面了,它在过去这十几年,经历了它有史以来最大的改变,我们现在可以说是躬逢其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