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黄晓东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黄晓东在全市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这次宣传工作会议,是在实施"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八次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宣传部长会议和市委六届九次全会精神,总结去年工作,部署今年工作。
一、2010年工作回顾
2010年是珠海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也是珠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升温"之年,更是我市宣传文化工作实现新突破,跃上新台阶的一年。宣传文化系统的同志以饱满的热情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庆祝珠海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创建学习型社会、提高主流媒体舆论引导能力、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等方面取得了显着成效,为我市"升温"之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一)庆祝珠海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系列活动隆重热烈。
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先后举办"主流媒体看珠海"、"港澳台传媒看珠海"、"亚洲传媒看珠海"等一系列主题采访活动,邀请境内外近百家媒体来珠采访报道。安排市领导接受人民网、经济日报等专访,组织本市媒体举办"珠海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30件大事30位人物"评选和"珠海媒体特区、新区行"采访活动。
完成拍摄大型电视纪录片《向海而兴》、专题片《海上生明月——珠海特区30年发展纪事》和大型纪念特刊《璀璨明珠》。
召开纪念珠海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和特区扩容新闻发布会。全年在国内外各大媒体共刊发消息类稿件3000余篇、新闻评论300多条、专版专题500多个,是珠海近年来对外宣传力度与影响最大的一年。
精心组织系列活动。与中央党校合办珠海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理论研讨会,邀请100多名专家学者为珠海未来发展建言献策。举办"庆祝特区建立30周年系列征文活动",开辟学习专栏(专题),刊发理论文章(评论)500多篇,制作专题节目50多期,征集发展建议500多条。
隆重举行庆祝珠海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大型主题晚会、音乐焰火晚会、广场文化月和"珠中江"三市文艺巡演等活动,形象地展现特区建设的辉煌成就。整理出版《珠海经济特区30周年文学精品集》、《历史的足迹:珠海历史文化图集》、歌曲专辑《风从八面来》、《听珠海:30年30首歌》等。
(二)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社会建设成效明显。
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成立市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结合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完善中心组学习制度,全市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全年共举行各类学习会900多场次。
市主要领导同志以身作则,以党委书记读书会、市长读书会为示范,带动全市各级党组织定期利用休息时间开展读书活动,成为各级领导干部的周末"必修课"。市新华书店每月发布党政机关干部阅读畅销书排行榜,积极做好学习参考书推荐工作。
多渠道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珠海文化大讲堂全年共举办讲座41场,参与观众逾40万人次,相关经验被中宣部《宣传工作》杂志和省委六届七次全会介绍引用,得到中宣部和广东省委的充分肯定。先后在横琴、斗门、香洲、金湾、万山举办5场《规划纲要》群众论坛,起到了倾听民声、汇聚民智的良好作用。
开展全民读书活动,举办"书香岭南"全民阅读、第二届"珠海读书月"和"好书进我家"家庭读书等活动,开展了"珠海历史文化普及年"、"珠海历史文化百场宣讲"和"历史的足迹"图片巡展等系列活动。第六届社科普及周开展各类讲座、培训活动共32项。
加强社会科学理论成果转化。组织完成《珠海建设文化创新区的战略构想》课题,在国内多种报刊上公开发表,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编辑出版《珠海经济特区30年系列丛书》和《珠海人文风物丛书(第三辑)》等社科理论精品。开展2010—2011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申报和第三届社科优秀成果政府奖评选工作,以规划为指导,以奖励促创作,推进社会科学理论研究的全面繁荣。
(三)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唱响"升温"之年主旋律。
主题宣传浓墨重彩。围绕"十大重点建设工程"组织媒体进行重点宣传,全年刊播消息1.5万条,制作专版专刊3000多个,全景展现"升温"之年的精彩轨迹。邀请市外记者参与"一院三馆"奠基、西部中心城区启动等重大活动报道,展示珠海重点工程的发展动态。
以广州亚运会为契机,成功举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珠海专场新闻发布会,接待70多家境外媒体、90多名市外记者,积极宣传展示城市良好形象,进一步扩大了珠海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第八届中国航展宣传影响巨大。围绕"打造世界一流会展品牌"的目标,对内以本市媒体报道为抓手,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对外以新闻发布会、城市推介会为抓手,提高航展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航展期间,共有220多家国内外媒体、1700多名记者现场采访,比上届增长30%。
中央级媒体对本届航展的新闻报道累计达到500多条,人民网、新华网等主流媒体网站日平均发稿量达70多条、图片100多幅。博客、微博、论坛等新兴媒体也成为航展宣传的重要阵地。
"大外宣"格局建设进一步完善。以领导互访、媒体双向采访等方式,积极开展与港澳台新闻界的交流。珠海广播电视台与澳亚卫视、澳广视全年互送互播新闻1100多条。珠海特区报设立澳门联络处并派驻记者。继续支持外宣自办节目,《珠海特区》栏目覆盖北美洲、欧洲、中东、南非、澳洲、香港以及马来西亚,全球可收视用户超过171万户,全年送播节目期数和总时长均名列全省地级市前列。
网络信息传控能力显着提升。珠海市委网站正式开通,先后5次组织市委主要领导与网民在线交流,网民留言累计达1400多条,网页点击率超过23万人次。每周编报《舆情通报》,遇突发事件时做到一日一报,为市委市政府的工作决策和突发事件处置提供了及时有效的舆情信息。利用珠海新闻网、珠海视听网,组织发动广大网民为珠海发展建言献策。"珠海宣传"网站正式开通。
突发事件新闻处置能力得到强化。全年共组织市直部门新闻通气会12场,有力地推动了政务公开工作。在处理台湾的"10?21"塌方等一系列突发事件的过程中,及时统一发布事件信息,把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积极引导舆论,有效防止恶意炒作,提高了突发事件新闻处置与应对能力。不断加强新闻发言人培训工作,与清华大学合作组织2010年珠海市新闻发言人培训班。
(四)文化强市建设取得突破,文化事业蓬勃发展。
建设"文化强市"成为市委市政府重大战略部署。市委六届八次全会通过了《中共珠海市委、珠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文化强市的实施意见》,新增文化事业经费2800万元,总额达到1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1%。全会明确提出力争在文化重点领域、重点产业和重点项目上实现新突破,用10年左右时间使珠海具备以生态文明为方向、与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相匹配的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使珠海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在广东建设文化强省中占有重要地位,走在全省文化发展前列。
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再创佳绩。公布20余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新增"容闳故居遗址"等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占全省核定公布数量的七分之一,另有6处遗址正在申报新一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鹤舞"和"装泥鱼"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新增"唐家湾茶果"等8个项目。
石溪亦兰亭一期工程、苏曼殊故居修缮工程顺利完工;金湾区鹤舞传习展示馆、留学生博物馆、容闳纪念馆、北山会馆对外开放;苏兆征故居陈展工程完成招标,将于近期对外开放;北岭愚园修复工程正式启动。举办"中国文化遗产日"珠海系列宣传活动,开展图片展览、聘请专家、奖励项目传承人等活动。
文艺精品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显着提升。全市全年获得省级以上奖励和表彰的文艺作品共136项。其中红色儿童剧《啊,摇篮》获首届全国戏剧文化奖;香洲区艺帆合唱团获第九届中国艺术节优秀演出奖;电影《天上人》入选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参评影片,实现我市影视作品"走出去"零的突破;电影《澳门1949》参加上海电影节,成为广电总局向全国推荐放映影片之一。
成功举办"诗意栖居"珠海诗会,颁发首届"苏曼殊诗歌奖"。组织出版《感恩广东》、《大国商魂》、《珠海历代书画集》、《珠海留学史》、《韦卓民年谱》、《香洲开埠史料辑录》等文学艺术和历史文化精品。
区域文化交流合作进一步加强。签署《珠海、中山、江门宣传文化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为"珠中江"实现文化融合奠定制度基础。组织"珠中江"文艺巡演、"珠中江"民歌大赛、"西岸雅韵"珠中江三市同城音乐会等活动,实现了三地文化资源的共建共享。
第二届珠澳文化论坛在珠澳两地跨境召开,来自国内外多所科研机构的50多位专家学者就珠海、澳门在近代东西方文明交往中发挥的历史作用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成为颇具区域影响力的文化交流平台。组织珠海历史文化图片展赴澳门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巡回展览,增进了珠澳两地的文化交流与认同。
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良好。2010年全市文化产业实现产值408.7亿元,增加值约63亿元,同比增长14.5%。完善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政策,扶持重点项目35个,资助总金额920万元。与中国银行等6家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向市文化产业协会会员单位提供37.
3亿元的意向性融资支持额度,为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珠海(南方)影视文化产业基地、横琴粤港澳文化产业合作区、金山网游基地项目列入广东建设"文化强省"十大重点系列工程。
组织24家文化企业及单位、150多种文化产品参加第六届文博会,现场签署投资合作协议12个,签约金额12.83亿元,连续第四次获得文博会优秀组织奖和优秀展示奖。成立南方数字娱乐公共服务中心,举办粤港澳数字影视娱乐产业高峰论坛,为打造华南地区数字娱乐和动漫产业的重要基地奠定了基础。
公共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成功举办第四届珠海市民间艺术大巡游活动,港澳和珠中江的34支队伍参加巡游,参演队伍2000余人,吸引18万市民和游客到场观看。举办第22届青少儿艺术花会,参赛节目260个,其中原创作品35个。以"艺术鉴赏、分享交流"为主题,举办"开启艺术之门"系列讲座,普及艺术知识,提升市民文化修养。全年共举办广场文化活动1526场,高雅艺术演出32场,放映露天电影1794场。
文化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总投资20亿元的"一院三馆"重大文化工程项目全面启动,珠海歌剧院正在进行软基处理和临时交通配套工程;市博物馆新馆(城市规划展览馆)、文化馆新馆奠基开工,预计2012年前后落成。市博物馆、市图书馆、古元美术馆全年累计接待受众180万人次,举办历史文物、民俗风情、科普教育、书法绘画等各类展览190余场。
拱北、红旗、翠香、东澳文化站建成使用,前山、狮山文化站已立项待建,基层公共文化设施进一步完善,覆盖市、区、镇(街道)、村(社区)的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初具规模。
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起草了《珠海市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珠海市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配套政策》,进一步完善文化体制改革的制度基础。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取得实质性进展,珠海出版社、珠海画报社、珠海杂志社、珠海特区音像出版社完成转企改制。
按照省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珠海广播电视台网络公司、市新华书店的整合重组工作进展顺利。诚丰美术馆、大香山美术馆、龙禧博物馆等民间文化场馆相继开馆并举办一系列高水平展览,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为吸纳社会资本参与文化领域建设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五)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稳步推进。
积极营造良好的创建氛围。召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动员大会,掀起工作热潮。开通"珠海文明网",参与"中国文明网"《图文简报》编写工作。设计制作创建文明城市LOGO,推广"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系列公益宣传片,在全市发放30万份宣传折页和调查问卷(宣传卷),有效提高了创建活动的知晓率。
全力迎接全国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成立迎检临时指挥部,全面协调迎检工作。印发《珠海市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实施细则(试行)》,组织400名大学生志愿者每季度在香洲区范围内开展城区公共文明指数测评,测评结果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做好社区迎检宣传动员、宣传海报张贴、户外环境布置和宣传资料发放入户工作,顺利完成迎检任务,测评成绩在全国排名30位,比去年前进7位。
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展第二届"珠海市道德模范"和第四届"珠海公益奖"评选活动,组织道德模范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军营事迹报告会。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文明城市、礼仪珠海","创文明城市、做文明市民"签名承诺,"做文明有礼的中国人"网上签名寄语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组织文明礼仪宣讲团进社区、进企业开展礼仪知识培训,举办群众性文明礼仪知识竞赛。以"弘扬志愿精神、创建文明城市"为主题,成功举办首届志愿文化月活动。
深入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开展"扫黄打非"、手机网站、出版物、校园周边环境等专项整治活动,全年累计出动文化执法人员8337人次,检查各类经营单位3109家次,收缴非法音像制品162038张、非法书报刊3614册、非法电子出版物1256张,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顺利通过首次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测评,在被测城市中排名11位。
(六)机关作风和干部队伍素质显着提升。
制定《珠海市委宣传部2010年纪律教育月学习活动方案》,对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的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宣传文化系统各单位均成立了机关作风建设领导小组,制订了机关作风建设实施方案,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和主要内容,认真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争当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南粤先锋"、"扶贫济困党旗红,共建和谐当先锋"等主题实践活动,改进了机关作风,提高了工作效能。
按照市委市政府"规划到户、责任到人"扶贫工作统一部署,全力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宣传文化系统各单位累计到村200多人次,筹集资金480万元。
全市宣传文化战线在过去一年中,认真履行职责,坚决贯彻执行中央、省委和市委的决策部署,有力地提升了城市文化软实力,使我市宣传文化工作迈上新台阶,为建设幸福珠海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障和文化支撑。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委向宣传文化系统的全体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
回顾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特别是"十一五"以来我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所取得的突出成就,我们深深感到,做好新形势下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一定要做到"五个必须":一是必须始终坚持高举旗帜、科学发展的根本原则;二是必须始终坚持求真务实、敢闯敢冒的特区精神;三是必须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工作方针;四是必须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根本宗旨;五是必须将整合资源、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作为实现文化繁荣的重要途径。
尽管过去一年我们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是和建设文化强市的目标和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理论学习方面,科研人才储备和社科理论攻关能力相对薄弱;新闻宣传方面,网络舆情信息监管力度还不够大;文化建设方面,基层文化设施仍相对落后,缺乏有影响力的文化领军人物和全国知名的文化品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投入和宣传力度不够,等等。
因此,我们必须顺应时代要求,把握机遇,深刻领会省委十届八次全会和市委六届九次全会精神,全面提升珠海文化软实力,为实现"率先转型升级、建设幸福珠海"提供强有力的思想动力、舆论保障和文化支撑。
二、2011年工作部署
今年是我市实施"十二五"规划的起步之年,也是珠海发展建设的加速之年,更是全面推进文化强市的关键之年。今年我市宣传文化工作总的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十届八次全会和市委六届九次全会精神,按照"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以"率先转型升级、建设幸福珠海"为中心,全面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为我市实施"十二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为建设生态文明新特区、科学发展示范市和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2011年全市宣传文化系统重点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继续深入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社会建设。
一要完善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加强理论武装。发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的示范引领作用和基层党组织、党员的主体作用,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带动学习型城市建设。继续办好书记、市长读书会,以领导班子成员带头表率引领良好的学习风气。完善考核激励机制,把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作为党建评先、文明单位评比的重要指标,把理论素养和学习能力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年度考核内容。
二要调动社会力量,有效推动学习型城市建设。继续办好珠海文化大讲堂、社科普及周、企业论坛、高校论坛、社区论坛等学习载体和宣传平台,加强全市乃至珠三角论坛的资源共享。扶持建设"党员书屋"、"农家书屋"、"流动书屋",充分利用网络学习、短信课堂等新媒体平台,继续办好珠海读书月、读书节等活动,带动全民读书学习的热情。
三要整合资源,抓好理论研究和社科成果的转化。整合驻珠高校、科研单位、珠中江三市及港澳地区的社科研究资源,加强在珠海历史文化、中西文化交流、留学文化、粤港澳合作、生态文明建设、特区发展等特色领域的研究,推出一批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力的社科研究成果。积极推进组建珠海市社科院的相关筹备工作。以建党90周年和辛亥革命100周年为契机,继续打造珠澳文化论坛、社科普及周等高水平的社科成果交流展示平台。
(二)强化舆论引导能力,为"加速"之年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一要抓好主题宣传。重点围绕我市"十二五"规划的目标任务,全面解读珠海未来五年发展的战略部署,广泛宣传"率先转型升级、建设幸福珠海"的重大举措和成效。持续关注广珠城际轨道、广珠铁路、港珠澳大桥、十字门中央商务区等重点工程的进展情况。
加大对我市西部地区的宣传力度,组织推出特区扩容之后各区狠抓机遇、谋划发展的系列报道。加强对先进人物和先进单位的典型宣传,以主题宣传、成就宣传、典型宣传来内聚人心、外塑形象,为"加速"发展鼓劲加油。
二要完善沟通协作机制,拓展对外宣传平台。坚持做好每月一次新闻通气会、一次主题采访、一个典型报道的"三个一"活动。进一步完善与外驻记者和媒体的沟通协作机制,建立新闻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健全新闻媒体例会制度。
支持珠海特区报社、珠海广播电视台在新闻业务、传播手段上的改革创新。主动邀请国内外有影响力的主流传媒莅珠采访,深入推进"采访线工程"建设。发挥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加强与香港、澳门主流媒体的交流与合作,完善本市媒体与港澳及珠三角地区媒体的新闻信息交换机制。
三要健全新闻发言人体系,加强互联网建设和管理。建立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做好以新媒体管理、舆论引导、突发事件新闻处置、城市整体形象品牌推广等为主题的新闻发言人队伍培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新闻执政"能力。
试点推进网络发言人制度,健全网络舆情管理机构。继续做好市领导与网民的在线交流工作,推动"网络问政"常态化。成立网络文化协会,大力支持珠海新闻网等门户网站建设,鼓励手机报、手机网站等新媒体业务。进一步健全突发事件应急新闻处理机制,提高快速反应、信息通报、部门联动能力,把握舆论引导主动权。
(三)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做大做强文化产业。
一要加强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以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抓手,加强对重点文物的有效保护,推进菉猗堂及建筑群、前山寨城墙、会同古村、荔山古村等遗迹遗址的修缮工作,申报一批国家和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和文物保护单位。
加快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机构,培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支持斗门区等争创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以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为契机,大力宣传容闳等一批代表珠海文化形象的历史人物,建设中国留学文化博物馆,扶持拍摄电影《辛亥新娘》,出版专着《辛亥革命时期之香山社会》。
成立珠海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编撰《珠海简史》、《韦卓民全集》等一批历史文化研究精品,办好第二届中国留学文化国际研讨会、第三届珠澳文化论坛,打造粤港澳乃至全国性的文化交流平台。
二要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推进珠海歌剧院、博物馆新馆、文化馆新馆、城市规划展览馆等重大文化工程项目,规划建设香洲文化中心、西部城区文化艺术中心。完善基层文化站建设,做好农村电影放映、送戏下乡、广场文化演出、数字影院建设等文化惠民工程,努力构建全覆盖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网络。
增强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能力,建立健全文艺精品创作激励机制,充分发挥"苏曼殊诗歌奖"、"古元美术奖"的示范带动效应,推出电视剧《容闳》、电影《辛亥新娘》、动漫《幼童留洋记》、舞剧《水上婚嫁》、《鹤歌鹤舞》等本土题材的精品力作,鼓励和组织优秀队伍参加全国重大艺术活动和比赛。
办好庆祝建党90周年系列活动、第三届珠海合唱节、第九届国庆沙滩音乐派对、"周末大舞台"广场文艺演出等重大公共文化活动,提升城市文化凝聚力和影响力。
三要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文化管理体制机制,尽快出台《珠海市关于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及配套政策,推动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人事、分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做大、做强、做活国有文化产业。
制定《珠海市政府购买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向社会艺术机构和专业团体定向购买重要公共文化产品和重大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完善文化事业投融资机制,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创新人才引进合作机制,编制文化人才引进需求名录,形成吸引文化人才创业、创作的政策洼地。
四要打造区域性的文化产业高地。科学编制《珠海市"十二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形成各区优势明显、特色鲜明、错位发展的文化产业新格局。充分发挥珠海(南方)影视文化产业基地和南方数字娱乐公共服务中心的辐射带动作用,打造"影视之城"。
加快南方(珠海)数字内容产业基地、金山软件文化创意(网游)研发中心的规划建设,大力发展以数字娱乐、动漫网游、影视出版为重点的数字内容产业,抢占文化产业发展新机遇和制高点。加快推进横琴粤港澳文化创意产业实验园区建设,积极探索"一国两制"下粤港澳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
完善文化产业投融资平台,探索设立文化产权交易所,鼓励风险投资基金进入文化产业领域。用好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形成市区联动的财政扶持机制。充分利用大学园区的科教人才优势,建立完善的文化产业产学研孵化平台。
(四)举全市之力做好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今年是我市参加第三批全国文明城市评选表彰的冲刺之年,6、7月份将迎来中央文明办对全市创建工作成效的总测评。市委市政府对这项工作非常重视,甘霖书记、钟世坚市长多次召开会议,提出一定要举全市之力认真做好全国文明城市的迎检工作,确保我市今年顺利跨入全国文明城市的先进行列。对此,我着重强调以下几点工作:
一是要高度重视,切实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各有关单位要按照《珠海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责任书》的要求,高度重视创建工作,要将文明创建迎检工作纳入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在人力、财力、物力上给予充分的支持和保障。要及时了解创建动态和工作进展情况,巩固完善已达标的指标项目,及时查找创建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迅速采取措施,攻坚克难,又快又好地完成达标任务,充分做好全面迎检的准备工作。
二是要进一步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分工。各责任单位要按照《珠海市2009—2011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规划》和《珠海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责任分解表》的内容和要求,把测评项目分解,做到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单位和个人,形成党政领导齐抓共管,责任单位协调配合的良好局面。
要对照《测评体系》126项测评内容,巩固已有成果,重点突破不足,尤其要确保不发生重大安全事故、重大环境污染事件等"一票否决"的情况。严格对照《测评体系》中新增加的内容,开展自查自纠,在今年7月份前组织两次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模拟测评,力争各项指标达到《测评体系》中的A级标准。
三是要密切配合,加强协调与督查。要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的形式,与公安、发改、教育、卫生、城建等相关部门紧密结合,开展好经常性的督导督查。对照测评体系的要求,及时发现未达标项目和严重影响创建工作的问题,真正做到任务分配到位、考核到位、落实到位。
要强化群众监督,设立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市民投诉电话,聘请文明监督员,认真受理群众来信来访,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要强化舆论监督,利用新闻媒体实行全程监督,对工作不力、成效不大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曝光批评。
(五)切实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干事创业的能力。
一要认真抓好各级领导班子的自身建设。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在用人机制上大胆探索,培养选拔一批德才兼备的年轻干部。加强班子成员的集体学习,形成干事创业的合力。进一步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与引进机制,积极吸纳一批社科理论、文学艺术、文物保护、文化产业等领域的领军人才,培养造就一批复合型文化事业人才。
二要不断提升干部队伍的素质和工作能力。积极构建党风廉政和机关作风建设体系,建立健全宣传文化系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制度化建设。甘霖书记在市委六届九次全会上对全市党员干部提出了始终保持"一股子冲劲、一股子闯劲、一股子拼劲、一股子韧劲"的明确要求。
我理解这"四股劲",就是一种状态、一种激情、一种精神,它表现为蓬勃向上的朝气、昂扬奋进的锐气、百折不挠的志气和战胜困难的勇气,它能凝心聚力,激发斗志,决定事业成败。这是"率先转型升级、建设幸福珠海"新使命对党员干部队伍素质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必须适应形势发展需求,不断拓展视野、充实知识,提高创新能力。
同志们,今年我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任务重、要求高、压力大,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念,锐意进取,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按照市委的工作部署,全面推进我市宣传文化工作科学发展,为"率先转型升级、建设幸福珠海"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