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西成对贵州的统治 统治贵州23年的军阀
一九二二年,周西成挤走参谋长徐朝光,将第一混成旅控制在手。周西成便以这一旅为基础,依附强者、兼并弱小,在西南各军阀势力间投机取巧,不折手段的扩充实力,终于登上了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五军军长兼贵州省省长的"宝座"。
桐梓系掌权后,大肆任用桐梓人,以致社会上流传着"有官皆桐梓、无酒不茅台"的谚语。在集团的高级亲信中,周西成还排定了"群(毛光翔)、绍(王家烈)、佩(江国璠)、用(犹国材)"的继位顺序。在政治上,周西成倾心结交新桂系,拉拢四川军阀刘湘,竭尽全力打掉国民党中央势力染指贵州的一切企图,独揽贵州军政大权。
蒋介石对此极度不满,但周西成已牢牢控制了贵州政局,蒋对他也无可奈何。在经济上,周西成修建公路、兴办实业、彻查财政积弊,使其当政的年代成为贵州军阀史上经济上的"小康时期"。
周西成稳固贵州财政后,曾一度对外扩张。后来在趁云南军阀内讧之机,又想攫取滇政,结果反被云南军阀龙云与袁祖铭余部李燊打败,周西成亦战死于鸡公背。周西成死后,桐梓系的矛盾表面化,毛光翔虽接管统治权,但其才识平庸、威望不足,整个桐梓系貌合神离。
一九二九年以后,蒋介石加快了从桐梓系集团手里夺取贵州军政大权的步伐,运用政治上分化瓦解和军事上逐步渗入的方法,动摇桐梓系在贵州的统治基础,扩大和加剧桐梓系集团内部的矛盾。
一九三二年,王家烈在蒋介石的支持下,接管统治权,就任省主席。王家烈当政的三年,始终未能将桐梓系的军权统一起来。毛光翔虽然交出军长和省主席职务,仍继续保留着总指挥头衔,一定程度上依然可以暗中指挥除王家烈之外的队伍。
而王家烈妻万氏肆无忌惮的干预政治,兄弟子侄纷纷出任要职,形成"二同"(桐梓、铜仁)人掌权的局面,两派争权,酿成"金克木"之类的闹剧。在桐梓系元老眼中,投靠了蒋介石的王家烈,已经背叛了周西成组织的桐梓系,只有将王赶下台,桐梓系才能在贵州继续生存,遂爆发了贵州军阀史上最后一场大战"王犹之战",战争从一九三二年打到一九三五年,历时两年多。
而蒋介石中央亦借一九三四年红军入黔的机会,派遣嫡系部队进驻贵州,俟王家烈部队经王犹之战的消耗和主力被红军所歼后,即策动王家烈部下逼使王家烈交出兵权。后王家烈被蒋介石授予中将参议,一九三五年五月三日,偕同张学良飞往汉口,从此结束了他军阀的统治生涯。
从王家烈下台,"黔军"被整编起,贵州军阀的统治正式结束。从此,占有全省地盘、拥有独立军队,并与中央及外省军阀分庭抗礼的政治、军事实体在贵州就不复存在。贵州军阀统治,从一九一二年三月唐继尧入黔始,到一九三五年四月王家烈下台,首尾共经历了二十三年。这二十三年,没有一届军政府不倾全省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军事扩张,称霸贵州;这二十三年,是贵州各族人民所经历的最黑暗最痛苦的年代之一。
附:黔军与滇军"鸡公背"之战始末
1929年4月14日(农历),发生了轰动西南的黔军和滇军的"鸡公背之战",时任贵州省主席的周西成负伤于此,死于黄果树瀑布下游冒水塘,致使黔军溃败。笔者于1992年至2000年先后多次到鸡公背和对面的关索岭进行了实地调查,找到了当年亲见亲闻"鸡公背之战"之战的李敬臣(103岁)老人座谈,听取了当年镇宁县城一天之内亲自参加迎接周西成和李燊的杨宗彦先生等的讲述,并参考《贵州军阀史》等有关资料,弄清了黔军周西成与滇军李燊之间矛盾的产生及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周西成死于鸡公背的前后过程,今年是李敬臣老人已作古10年了,为使人们了解周西成死于鸡公背的这段历史,现记述如下。
周西成作为一个军阀,从一个士兵爬到了军长、省主席。他对军队和地方官吏的管理很严。对军队,规定各营都直属军部管辖,他直接管到营;对地方官吏,规定还县、局以上行政官员的任命,必须经他目测、审定的人才能受给职衔。
在整顿财政方面:1926年6月1日周西成任省长时,从彭汉章手里接过来的是一个疮疾满目,民生凋敝的烂摊子。农业崩溃,工业萎缩,百物腾贵的状况。周西成为了摆脱这种经济上的困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整顿财政积弊,兴办实业,在他"当政的时代,出现了贵州军阀中经济上的'小康时期'。"在他以前的军阀中是绝无仅有的。1929年周西成也自感意气风发,曾赋诗一首,印发各县张贴,以明其志。诗云:
短泽三年感,长江万里情。 民欢田野治,贼尽道途平。 宝藏新开地,弦歌不夜城。 大同竟何日,南望颂修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