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西成银元 贵州赤造银元 “周大洋”

2017-07-0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贵州赤造银元版式始终是一个谜.周西成的"周大洋",像鬼魅一样神秘,若隐若现,一直受到藏友和专家的深度关注.不久前,笔者曾撰文对赤造银币版式问

贵州赤造银元版式始终是一个谜。周西成的“周大洋”,像鬼魅一样神秘,若隐若现,一直受到藏友和专家的深度关注。不久前,笔者曾撰文对赤造银币版式问题作探索和推断,最近终获真品。“周大洋”是按照四川军政府十八圈“壹圆”银币版式铸造的银币,但又在币的正面珠圈内右下方工整地錾刻了一个“周”字,在银币上留姓名为周西成的一贯作风。

要说周大洋,还得先说赤水和周西成有关的人和事,以及有关周大洋的记载和传说。

周西成在赤水

贵州赤水,位于黔北川南交界处,风光旖旎,被评为世界自然遗产“中国赤水丹霞”,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级桫椤自然保护区”、“中国竹子之乡”等称誉。以“竹子之乡、千瀑之市、桫椤王国、丹霞之冠”及红军“四渡赤水”而闻名于世。

赤水市市中区位于赤水河下游,近出长江,宋代即已设县,明代万历年间修建古城垣,城内建有九宫十八庙,清代改设直隶厅,为黔川两省边境贸易的纽带和政治、经济、文化比较集中的边陲重镇,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文化传统,是临川入黔修养生息的最佳军事要地。

据《赤水县志》人物篇记载:“民国12年(公元1923年),周西成任川军十二师师长。民国十三年率黔军第三师进驻赤水,并任军务善后会办。”

周西成任川军十二师师长时,曾占领川南合江、叙永、古宋、纳溪、江安、古蔺6县,后驻防赤水。转入黔军后,又觊觎全黔,以赤水为扩张势力根据地,他一面采取抚剿兼施的策略,招降收编或武装追剿股匪,扩大军事力量,并开办军官教育团,培养基层军官,并开办兵工厂,制造枪弹充实军备。

另一方面整顿市容,改修县城街道为石板路,整齐正街屋檐,倡导建立纺织工厂、被服厂、硫酸厂、电灯厂、裕国钱庄、怀阳宾馆、番菜馆和川戏园等,并引进机动车、船,同时开办造币厂,增加税种,开辟响源,建立军库,统一军政经费收支,实行武装保商收税。

赤水铸造货币的记载和传说

最早记载“周大洋”的是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张肖梅博士,在1938年编著的《贵州经济》第十五章第二节中说:“民国十五、六年间周西成主持黔政。积极整理金融。……乃于贵阳城外设造币厂铸造一元‘川洋’”。张肖梅博士肯定了当时周西成铸造“川洋”的史实,但指出铸造地是在贵阳而非赤水。

1973年6月,由中国人民银行贵州省分行编著的《鉴别金银技术资料》中载:“周西成在驻守赤水时期私铸的两版式‘赤造银元’,有贵州赤造中山纪念币,毛重25.63克,成色百分之五十,纯重12.81克。另有打钻‘周’字四川银币,毛重25克,成色百分之五十,纯重12.50克。”

钱存浩先生在1984年《贵州钱币发展史概述》中载:“在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以前,本省设有铸造过银元。贵州开始铸造银元是由周西成主持,在赤水县仿‘孙头’和仿‘四川汉版’银元打钻有‘周’字标志的‘赤造银元’”。

钱存浩先生又于1986年在《贵州汽车银币铸地考》中载:“据四十年代起即在贵阳中央银行经手收兑银元工作。解放后仍留在中国人民银行贵州分行,继续经办收兑金银工作的陈永元老同志谈称:“民国十三年周西成驻扎黔北赤水时期。

铸造过大量‘赤造银元’,市上称为‘赤造’。共有两种版面:其一是仿中山纪念银币,毛重25.63克,另有一种是仿四川银元并在币面打钻一个周字。俗称‘钻版’,毛重25克。上述两种赤造银币的成色均为百分之五十”。

《赤水金融志》金属货币发行中载:“……周西成进驻赤水后,不久即开始自铸银元,造币厂设在三府庙,即今纺织品公司地址,银元模具来源有两种说法,一说来源于成都的川汉版十八圈纹模;一说来源于周西成打重庆铜元局(造币厂)时即带来,也是汉版十八圈模具,两者均有可能,但以后说可能性较大,赤水造币厂在祖模上加一周字,就为赤水首铸银元,民间呼为‘周大洋’,此币成色较差,除缴纳钱粮十足准用外,在市场上一般都要敷水三百文的水,毗邻的泸州、合江等地,有的拒用,有的准八折流通。

“周大洋”的发行,主要靠二十五军军部内设的金库,金库地址在今县政府的旧大楼,原称太极楼内,其次是通过裕国钱庄发行。

民国15年,周西成升任国民革命军二十五军军长,贵州省省长离开赤水后,由其后任候之担主政,于民国22年(公元1933年)在赤水兵工厂内铸银元,厂址在今万寿宫内,祖模是‘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字样银元,孙中山半身像居一面,俗称为‘小脑壳’。这种银元成色很差,民间拒用,只是用以缴纳税款,很少在市面流通。民国23年,二十五军垮台后,赤水铸造货币从此绝迹。”

大事记又载:“1925年(民国14年)周西成在县开铸‘周大洋’银元”。

《赤水金融志》编纂时,主编吴邦肃在县志办得知《赤水县志》“文物藏品”一节中录入笔者集藏古钱币后,特登门向笔者征集周大洋实物制图,可惜没有。书中插图是用一枚四川汉字银币图片在右下方4点半钟位置用钢笔加一“周”字替代。今用实物对照,所加“周”字位置基本准确,但说周字是祖模上有误。采访中,匡剑槐、王光烈两位宿耆还为笔者讲述了两则有趣的“周大洋”民谣故事。

一是周西成离开赤水入驻贵阳不久,率部去铜仁,孙树英乘虚抢占了贵阳。18天后,周部即将贵阳收复。民间因此有“周版十八圈,进城十八天”民谣一首。二是民国十八年,周西成在镇宁与李 (又名李晓炎)部队作战时阵亡。李部入驻贵阳,也是十八天后又被毛光翔部队打跑去云南。民间又有“民国十八年,汉版十八圈,来了十八子,坐了十八天”民谣一首。

神秘的周大洋

贵州赤造银元版式始终是一个谜。几十年来,虽有一些专家、学者曾在一些文献资料中提及描述过赤造银元版式,但一直未见真容。我国收藏热兴起后,在国内一些专业报刊上常有文章涉及过赤造银元版式问题,但多是引用、转载、推论、推断等探索性文章,最终无果。要说真正见过周大洋的恐怕只有“四十年代起即在贵阳中央银行经手收兑银元工作,解放后仍留在中国人民银行贵州省分行继续经办收兑金银工作的陈永元老同志”一代人。

笔者小时候常听大人们讲周西成在赤水开“炮厂”,造银元,整汽车,办电厂,偷梁换柱建周祠,吃汤圆残杀士兵等很多稀奇事。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就关注对周大洋的收集。经常出没于当时的“梁家巷”(有几个古玩杂件小摊),去过镇,下过乡,访问过老者,接识专业生意人,只要听到、见到“川版”都要问问、看看是不是有个周字,追寻三十余年就是不得一见。

我也曾经动摇过,作过假设、推断,但始终坚信那段历史是真实的,搜寻之路从来就没有中止间断过。功夫不负有心人,可能也是虔诚所致,最近,笔者终于在四川合江县九支镇收集到一枚,至此,神秘周大洋终于悄然浮出了水面。

诠释周大洋

一、真容再现

“周大洋”,指民国14年(公元1925年)间,时任国民革命军二十五军军长周西成驻防贵州赤水时,按照四川军政府汉字十八圈壹元银币版式铸造的银币。该币主要标志是在币的正面右下方珠圈内,极其工整地打钻了一个 “周”字。文字流畅,有艺术感。

在银币上留姓藏名,是周西成的一贯作风。民国十七年(1928年),周西成在任贵州省省长时期,为纪念贵阳至桐梓一段公路通车铸造的“汽车银币”上,又在草丛中暗藏“西成”二字。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谷正论在贵州主政时,又一脉相承、所铸的“竹枝银币”上,在甲秀楼大门处暗藏一“谷”字,造就了“贵州银币”留姓藏名特色。

二、周大洋版式

四川汉字银币,其版式纷繁复杂,素有“十有九不一”之说。按照川渝泉界朋友对汉字银币划分,分为厂版、杂版两大类。厂版指成都造币厂和重庆铜局元铸造。成都厂版下又分民有点国有点、民无点国有点、民无点国无点三个系列。重庆厂版下分点金版、垂须版、不垂须版三个系列。杂版下分川中军阀铸造、民间私铸二个类别。

周大洋版式与众不同的四大特征。

1、正面珠圈为“长线珠”(暂称)一条线将珠点连接成窜,线距长。川铸银币版式珠圈单珠独立,或紧靠一起或似有短线连接。

2、正面上下小字和币背上方小字笔划均似双勾凹笔字体,暂称“槽型字”。川铸银币版式小字均是平面字体。

3、背面“漢”字中“口”部为下方口,可称“方口汉”。川铸银币版式口部为下圆口。

4、、为竖点年。点大而有型、似出洞蛇头,可称“蛇头点”,川铸银币版式中也有竖点年,但与此不同。

笔者认为,有必要在汉字银币分类“杂版”分支下,加上贵州赤水铸系列。

三、关于周大洋的重量

1、毛重25克与常理不符。中国人民银行贵州省分行编著的《鉴别金银技术资料》和钱存浩先生的《贵州钱币发展史概述》中都注明赤造汉字银币周大洋毛重为25克成色百分之五十。而笔者所藏周大洋的重量却是25.6克,比之重0.6克。周西成铸造的贵州汽车银币重量是26.3克比之重1.3克,从中看出是极不协调的。

为什么同为周西成铸造发行的两款银币重量差距如此之大?尤其是既然周西成敢在银币上打上姓氏标记,重量成色却如此之差,试想怎么发生流通?

2、发行失败不是因为重量问题。《赤水金融志》中记载:“此币成色较差,除缴纳钱粮十足准用外,在市场上一般都要敷水三百文的水,在毗邻的泸州,合江等地,有的拒用,有的准八折流通。”文中指出周大洋的发行是失败的。其原因不是重量问题,而是成色问题。笔者则认为周大洋发行的失败,不是重量问题,也不是成色问题,而是“周”字惹的祸。

此币面上錾刻上周字标记,必然会受到社会的质疑和不信任。即使成色重量与四川厂版银币相同,也会遭到排斥。市面上只认正规厂版银币,川中军阀铸币、甚至私铸币也可混迹于世。只有“周”字银币,如过街老鼠,目标明确,要么敷水打折,要么准八折流通,或拒用,可说是“四面楚歌,腹背受敌”。这才是周大洋发行失败,导致最终消亡的重要原因。也是《赤水金融志》中所载:“二十五军垮台后,赤水铸造货币从此绝迹”。的必然结果。

3、毛重25克,纯属正常。《四川文史资料》四辑傅友周先生所著《重庆铜元局的片段》一文中说:“黔军远涉川境,响给较为困难,依赖铜元局尤甚。对铜元局的争夺也很激烈。周西成就曾三占铜元局。”钱存浩先生在《贵州银币铸地考》中说:“周西成撤离重庆退守黔北赤水时期,曾将重庆铜元局的部分机器设备、技术工人带回赤水设立造币厂铸造赤造银元。”按说赤造银币同重庆厂版银币是有直接“血缘”关系的。

四川汉字银币的重量并不是极其标准统一的。笔者抽查20枚成都厂版银币重量结果是多有不同,从25—25.9克不等,25.4和25.5克居多,平均重量为25.5克,轻重相差0.9克。再看同赤造银币有直接“血缘”关的重庆垂须版系列,抽查5枚,分别从24.

5—26.1克,竞无一枚相同,轻重相差1.6克。再以同为周西成铸造的贵州汽车银币看,中国人民银行1980年出版的《中国银币图册》中贵州汽车银币重量为26.56克。

中国人民银行贵州省分行出版的《鉴别金银技术资料》中汽车银币重量为25.63克。而本人所藏贵州汽车银币重量则为26.3克。三枚重量也不相等。由此断定《中国银币图册》、《鉴别金银技术资料》中所载汽车银币数据资料当时检测时数量不多,可能都只有一枚。贵州省分行在 “解放后不久”检测周大洋时可能也是孤品一枚。综上所述,记载周大洋毛重为25克也就正常了。

四、关于成色

周大洋的成色及可能低于当时中央政府规定铸造银币成色标准。钱存浩先生在《贵州汽车银币铸造地考》中载:“由于周西成当年铸造低劣银币。往往是收购成色较高的银锭及民国三年袁头进行改铸,谋取差额利润,增加财政收入。如若要求成色达到88%。在当时的生产规模与机器设备条件下,必然增加生产成本,甚至无利可图。那就不符合周西成政权的需要,也就没有必要铸造银币了。”

笔者发现,每一个版式银币的成色也不是极其标准统一的。上海一位探讨者对贵州汽车银币与四川汉字银币的检测结果成色均为88%。贵阳无线电一厂分析四川汉字银币和汽车银币含银量均为78.214%。钱存浩先生《贵州钱币发展史概述》中汽车银币成色为79%。

银币的重量和成色,只是银币的附属参数,可作专题研究。在军阀混战,社会动荡,科技生产力低下的状况下,银币的重量和成色多不是极其标准统一的。若单以重量、成色来断定某一银币的真假好坏,就可能误入收藏歧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