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刻尔克》又看了一遍IMAX,诺兰想要尽可能让观众亲历那场撤退

2018-03-0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去看之前,并没有对敦刻尔克撤退的历史和电影的拍摄作过多的了解,我也不是诺兰的粉,他的电影只看过<追随>.<蝙蝠侠之黑暗崛起>.<盗梦空间>和<星际穿越>,对所谓诺兰是玩结构.压缩空间.时间的大神也没有太多感触,可以说是带着新鲜感毫无先入为主的成见去看的,跟第一次看他的电影一样,所以看过之后并无一些影评人说的电影很不诺兰的感受,只是看的时候沉浸其中始终被某种紧张和眩晕感紧紧抓住,看完后久久回不过神来. 不知你们有无此种感受,就是当你看完真正的好电影,并没有多少

去看之前,并没有对敦刻尔克撤退的历史和电影的拍摄作过多的了解,我也不是诺兰的粉,他的电影只看过《追随》、《蝙蝠侠之黑暗崛起》、《盗梦空间》和《星际穿越》,对所谓诺兰是玩结构、压缩空间、时间的大神也没有太多感触,可以说是带着新鲜感毫无先入为主的成见去看的,跟第一次看他的电影一样,所以看过之后并无一些影评人说的电影很不诺兰的感受,只是看的时候沉浸其中始终被某种紧张和眩晕感紧紧抓住,看完后久久回不过神来。

不知你们有无此种感受,就是当你看完真正的好电影,并没有多少话想说,好像还沉浸在电影里没出来,你有很深的感触但还没完全想明白,过后一段时间你还会不断地回想电影里的场景,有点不可自拔,不同于看一些稍好的片子或是烂片,会很激动地夸电影里让你感到惊喜的部分,或忍不住地吐槽。

回来后了解到电影70%都是用IMAX胶片机实景拍摄的,一些看过IMAX的人都说特别是李海鹏:一定要看IMAX,否则不行,于是我又去看了一遍IMAX版。

不同于第一遍对三条时间线平行交叉剪辑的部分有些混淆,我可以更为专注地凝视那些细节的震撼,包括音效和紧张节奏的控制,当然也可以有条不紊里理清那些时间线索,有种跳脱出来和深陷其中不断交替的明显感受。

看普通版你是在电影之外(就算是巨幕),而IMAX让你感到被电影所包裹,它不单是屏幕大,而是包括音效的全方位的感受,看的时候很明显的感觉到船在海上颠簸的眩晕感,让我瞬间想起之前坐轮渡的感觉,那种海浪翻涌的潮声和战斗机的轰鸣声彷佛包围在你的耳朵周围,而炸弹的巨大爆炸声好似就在你的椅子底下,还有全程萦绕挥之不去的背景音效,确实很多时候会让我感到有些不舒服,但我都刻意忍住好进入到电影里,这或许就是诺兰想要的效果,让观众尽可能的身临其境,不单是通过画面,还有现场各种让人不舒服的声音,战斗机的巨大轰鸣、翻滚的海浪、不时从空中投下的炮弹、混乱的求救声,以及被困沉船里的窒息感。

电影的叙事十分克制,除了尽可能地让你亲历一遍那场撤退,没有做各种刻意的渲染,既没有明显升华的英雄主义光辉,也没有在绝望求生环境下刻意的人性绞杀,也许这就是很多人认为剧情单薄的原因。

法里尔(汤姆.哈迪饰)用尽全力后平静地在沙滩上迫降烧毁战机在夕阳下平静地被俘,救下很多人的道森先生只因简单的信念:“我们这个年纪的人发动了战争,不能总让年轻人去送死”(他儿子也在空战中牺牲);年轻的乔治为了在父亲、老师眼里显得有用最后如愿登上本地报纸成了敦刻尔克17岁的英雄,他或许是这场撤退中最年轻的英雄,也可以说是不完全的英雄(在去救人的途中意外牺牲),但他最让我感到动容,一个苦闷彷徨处于迷茫青春期的少年,遭遇时代的大事件,因纯粹的想法和年轻气盛意外牺牲,最能凸显战争的残酷,让人唏嘘不已。

同样渴望求生和回家,汤米仍坚持对错,亚历克斯则更为自私,为了自己存活可以理所当然的牺牲他人,但他最后逃生前依然提醒吉布森,不幸的是吉布森最后关头却没能幸存,他可说是里头求生欲望最为强烈的,命运就是这么不可捉摸。

看了两遍后,对诺兰感到深深的折服,那种对紧张节奏的精确控制和现场细节的逼真再现,全片没有关于德军的任何画面,但那种步步逼近,却从零星的对话和士兵的脸上不断真切地感受到,观众是从汤米、亚历克斯、吉布森、乔治、受惊士兵、波顿指挥官和温纳特上校......脸上的表情和反应,来感受那场撤退对他们的影响的。

我想说看故事并不是看电影唯一和最重要的目的,而是看它如何呈现故事,有什么全新的不一样的叙事方式,有追求的导演也不仅仅满足于讲述一个所谓饱满的故事,而是在各个方面玩出新花样,对影像画面、细节、音效、叙事节奏和氛围营造的全盘精准控制与极致境界的追求,在这个意义上,同小说和其它艺术一样,它是个手艺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