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远征的电影 如何评价冯远征说的样板戏电影比 NTLIVE 牛多了?
难得看到有人在关心NT Live的相关问题,正好连带着把自己对于这件事的观点讲了吧。 先说关于冯远征老师的部分,其实他对NT Live的认识有一些误区的。 NT Live的全称是National Theatre Live,这个东西在英国,是真正做到“Live”的。
而不是冯老师所理解的“把戏拍成片儿”。 NT Live是由英国国家剧院现场摄制并直播的“高清戏剧影像”,就像直播运动会或是演唱会一般,多个机位 现场导播给屏幕前的观众们最直观的体验。
2009年由海伦·米伦(Helen Mirren)主演的《费德尔》(Phèdre)是NTLive的第一位成员。在这部戏在剧院上演之时,英国各地228家影院也同时坐着将近5万观众,看到了这部戏的现场同步直播。
几年以来,NT Live在卷福抖森以外,已经出品了五十多部作品,基本上把有名的剧目给涵盖光了。除了NT,其实RSC(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和美国的大都会歌剧院也都在做类似的舞台影像化尝试,没记错的话大都会比NT还要再早上一点。
但是在国内肯定是不可能以直播的形式来做的,所以大家现在在市面上看到的NT Live就不是直播,而是高清录像了。顺便要提醒大家一句,如果你去看NT Live的话,记住,是录像,是录像,是录像,真的不是真人演的。
拿样板戏来对比,我觉得也就是无心一言,没必要从这句话中挖出什么大新闻。这句话的引申含义是“戏剧电影这类东西我们几十年前就有了你们看NT Live那么大惊小怪干嘛”,我觉得也是没错的。
但其实冯老师可能会错了意的一点是,观众们真不是因为看到“舞台电影”这种形式而激动,确实是因为他们能看到男神演戏,或者是在国内能够看到英国的戏剧作品而高兴。
就我看过的几部NT Live来说,没得说,英国戏剧的整体实力当然还是远在我们之上的。 但冯远征老师后面的论据我举双手双脚赞成,也就是“真正感受戏剧的魅力还要走到剧场。” 这个道理很简单,剧场是一个“场”(Field),是一个观众和演员共同存在的地方。
为什么大家肯花大价钱来到剧场里,这种“共同存在”带来的审美快感还是一个高清巨幕所无法替代的。 所以关于戏剧影像化,国内现在的争议一直有。
分别跟孟京辉和赖声川导演沟通过这件事情,他们基本上持反对意见,主要的理由在于“这不是戏”。 他们认为在缺少了“现场感”的情况下,戏剧的最重要元素就消失了。哪怕一部特别好的戏被拍成片子,审美乐趣也折损了大半,他们是不愿意让自己的作品以这样的状态见到观众的,这可能也是早年他们还出一些戏剧影像,现在纷纷停手的原因。
但其实有趣的是,现在国内最火的这几部戏,恋爱的犀牛也好,暗恋桃花源也好,当年的录像对于传播的功劳绝对是要排到第一位的。
基本上很多人都是在大学时代看过这些戏的录像,也看过学校剧社同学排演的这些戏,才对它们印象如此之深。 所以就“如何看待戏剧影像”而言,两方的观点都有道理,到现在也没个定论。
在我个人的立场上来说,我还是支持影像的传播的,毕竟传播基数天壤之别,很多看了视频觉得喜欢的观众,最终也还是会走进剧场里。 回到正题来说,冯远征维护的当然不是样板戏的艺术成就如何如何,一定还是剧场的“现场性”这件事情。他的论据一点错都没有,影像只能启蒙,真正的戏剧魅力是一定要在剧场里才能体会的。 希望大家多进剧场看戏,看好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