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京 冯小刚 王朔往事并不如烟

2017-07-2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最近,一部没有明星.未经炒作,长达52集的电视剧<与青春有关的日子>在碟市.网络上悄然走红.京城老顽主的残酷荒诞青春令人无法释怀,京派方言.

最近,一部没有明星、未经炒作,长达52集的电视剧《与青春有关的日子》在碟市、网络上悄然走红。京城老顽主的残酷荒诞青春令人无法释怀,京派方言、揸琴、揸架、拍婆子、刷夜、革命电影台词……所有那个年代的京派风情激荡人心。

而这部戏又引发了令人意想不到的谈资,剧中几位顽主的形象、性格、命运都不无巧合地与现今中国影视、文坛大家冯小刚、王朔、海岩紧密联系在了一起。而就在几天前,关于冯小刚与王朔的恩怨八卦也成了娱乐圈最大的猛料。

作为《青春》的编剧兼导演,从小与王朔在一个院里混大,又与冯小刚有解不开的渊源,自称老愤青的叶京,才是整个事件发生的主角。本报记者采访了叶京,且听他讲述那并不如烟的往事……客观地说,叶京讲的只是一面之词,而该事件的另一主角冯小刚,则对此未做回应。

冯裤子就是冯小刚,方言就是王朔,汪若海就是海岩……这几乎是看过《与青春有关的日子》的人的共识。

角色特征:动不动就哭,咬手指甲,左右逢源,见风使舵,赖皮狗。

记者:将剧中这些角色对号入座,是不是您在创作过程中本就想要耍的一个小手腕,您就是要让观众产生这样的联想,跟您一起进入虚拟与现实的猜谜游戏中?

叶京:不是。在我创作之初并没有要围绕王朔、冯小刚写这样一个故事。最早启发我的是王朔的小说《玩的就是心跳》,但当我创作时,陷入了自己给自己挖的陷阱,我很困惑,我发现如果单纯用王朔的小说反而成了枷锁,他的小说完全不能成立一部电视剧,索性我把他的小说全部推翻。

只不过我跟王朔确实有一段共同的独特的生活经历,这段经历决定了我最后创作时自然而然走到了这条路上,引起观众很多猜疑、挂号甚至联想,这不足为怪。谁让我写着写着突然有一个所谓的“冯小刚”冒出来呢。

在王朔小说《玩的就是心跳》里确实有这么一个人物,就叫冯小刚。我当时就想,既然有这样一个人,那我何不就这个人物往下写,所以就给这个人物设计了一些比较独特于其他人的生活细节。我可以坦率地承认,很多生活细节确实来自冯小刚,他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

记者:动不动就哭,咬手指甲,抠脚趾,这种生活细节在很多观众眼里大有丑化冯小刚的意图。更猛的是,剧中冯裤子自卑、见风使舵、左右逢源的毛病简直就是在“糟蹋”冯小刚。

叶京:也不能说丑化,很多人看了都特别认同冯裤子这个人物。不仅仅那个时代,包括现在,任何一个圈子都有这样一个所谓的丑角似的人物,永远跟在别人屁股后面起哄架秧子,被大伙欺负,导致很自卑,却又有点机关算尽。只能说还是从大多数人物中提炼出来的冯裤子。

当然冯小刚身上更具有冯裤子的典型性。他的那种特点很有代表性,确实代表那个时代,乃至现在生活圈子里的那些小人物。这样的细节我干吗不用呢?这根本不用我生编硬造,完全信手拈来,我认为这是很鲜活很生动的一个人物。

但冯裤子的成长经历,和戏里人物共同命运的生存关系与冯小刚毫无关联。冯小刚跟我们小时候不认识,他认识王朔无非是80年代末,所以谈不上他跟我们一起从小偷幼儿园向日葵,从楼上往过路人身上吐痰。

到最后,有人说我把冯裤子这个人物拔高了,我没有一味去把这个人物往死了写,这个人物没有变化吗?一定有。生活中冯小刚成功了,他踩着巨人的肩膀成功了,他也有一定的变化。我想过很多结尾,但都不满意,我一直认为冯裤子最后还是当导演才最符合故事的结局。

当年在广东他和高洋、李白玲三人鲜为人知的所谓的阴谋,他是参与者之一,他最后弃高洋,没跟李白玲走,这一细节让这个人物升华了,变得不再单一了,这也是我非常想要的一个结尾。

记者:冯裤子的演员是怎么找到的,据说他是一个非职业演员,当时就要找一个跟冯小刚形象相似的演员吗?您对他的重点要求是什么?对他的表演评价是什么?

叶京:《非常6+1》,有人发现一个跟冯小刚酷似的人,后来我一见面,那说话、神态都像,关键他还是北京人,胡同里长大的。一上来就给我表演《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冯小刚讲课那段,我当时一想,这人太逗了,很简单把他定了。我当时就希望他能放下来,不要想着演谁,就演你自己。当然后来加了很多生活细节,咬手指抠脚丫,总哭,生活中冯小刚就干过这个。

角色特点:贫,情种,阴阳怪气,优柔寡断,既聪明又重情义,外表冷漠,内心狂热。

记者:大家认定方言就是王朔,那生活中王朔真的是贫,没正型,用情不专却用情太深,招女孩喜欢,像剧中方言那样优柔寡断吗?

叶京:不要说王朔了,我年轻时追的女孩多了,人怎么可能一辈子只喜欢或爱上一个女孩子,这不能简单地说他是用情不专和丑陋。人本性就是动物性,为什么王朔小说叫《动物凶猛》?影视作品是可以多样性的,不光表现浪漫美好的情感,也可以表现更残酷更现实更人性的东西,现实生活中哪有那么多浪漫?王朔是一个很会包装自己而且很会隐藏自己的人,他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人,冯小刚是小聪明,不能比,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冯小刚聪明在他可以放下任何架子,他知道我不如你,那我干脆放下这架子,你把我扶上马,你在前面牵着,坐在马上的是我冯小刚。

记者:剧中倒卖手表、电视机,还有那块荒诞的翡翠石头,这些您和王朔都经历过?是不是也遭遇了像剧中的兄弟间关于忠诚的考问?

叶京:我们小时候从来没有出现过真正的友谊危机,那时候彼此的关系非常干净,不存在互相利用,人与人之间交往怎么会带有目的呢?当然,不光是我们这一代,随着时代发展和变革,大家总要经历友谊的断裂,经历一种背叛。我通过高洋这一人物,也算是给大家一种反思吧。

角色特点:他是那个圈子里的边缘人物,抓住了青春的尾巴力求上进,后来成了集团老总兼言情小说家。

记者:汪若海就是海岩的猜测也很多,又是饭店老板又是琼瑶大叔,您创作这个角色时是怎么考虑的?您和海岩相识吗?

叶京:不认识。我选汪若海这个演员压根儿就没想到过海岩。也是我自己画蛇添足,带着游戏的心态,我觉得观众看了会觉得好玩,实际上跟海岩一点关系都没有。争议多,视角多,倒是一件好事。

可疑点:高洋、高晋=华谊兄弟老板王中军、王中磊或叶京哥俩?

角色特点:哥哥高洋,孩子头,聪明冷酷,所有人低估了他的忠诚。高晋比较单纯,有股痞劲,性格不突出。

记者:有人说高洋和高晋就是华谊的老板王中军,王中磊,你们都是在一个院里长大的。

叶京:我们也是后来认识的,现在有媒体说我们是一个院的,其实是笔误。他们哥俩并不住在我和王朔当年住的大院,也没有我们当年的生活经历,而且比我们小多了,在我们眼里就是“小屁孩”。那哥俩我更了解,我写得着他俩吗?这帮“阶级敌人”,天天也不闲着,他们这群人没少在背后毁我,影视圈就这样。

记者:也有人猜测高洋、高晋实际上写的是您和您的哥哥,或者许逊也可能是您,因为您也有过被人诬陷蹲过半年牢的经历?

叶京:除了冯裤子和汪若海离我比较远,其他人物身上都有我的影子,比如高洋、高晋哥俩,比如方言,比如卓越,最理想化的人物,很多人都喜欢这个角色。他对于理想的颠覆,实际上是对那个时代理想的自省和反思。这是一个群像式的片子,不是我的个人传记或者回忆,是对那一代人的追忆。

80年代末,他们形影不离,构筑了尽人皆知的京派文化。但是现在,这个圈子解体了,大家分道扬镳,各奔东西。

记者:媒体这两天报道你曝料王朔与冯小刚之间的恩恩怨怨,有人说是因为你不得志,才这么挤兑冯小刚?

叶京:那些媒体也没真正说到点上,他们把我很多话都省掉了,就皮毛地登了一点现象,比如拍《甲方乙方》王朔把钱扔给他,两人开始不合,包括冯小刚就是一个为了自己成事,什么都肯做的人。但究竟他为什么会这样,真是一两句话没法说清楚的。

我当时也想到了,老百姓看了一定会想,你叶京有必要这么说人家吗?人家现在成功了,你就背后说人家,你吃不着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你不厚道。更有甚者说你是借着冯小刚、王朔炒作你自己。实际上,我早就吃过葡萄,它压根儿就是酸的。

我后来想明白一件事,他们都是靠这些成长起来的,尽管我不能苟同那样一种成长方式,但你必须承认成者王,败者寇,这是再简单不过的理论了。我对这些无所谓,我叶京没有得志不得志,因为本身我就不是这圈里的人。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我根本不在乎任何人的看法,你不可能为了别人对你的看法活着。

我当初为什么选择搞影视,就是因为当初我发现连这些没文化的人都干了导演、写了剧本,甚至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引领了中国影视文化潮流,引领了大众口味。他们成功了,取得话语权,他们放个屁,老百姓都觉得是香的。我为什么要去说?就是想说大家不要再把那个屁当成香的去闻了。

记者:您在冯小刚的《甲方乙方》里演过一个让人过目不忘的角色,把全村鸡都吃光了,按理说,当时您和冯小刚的关系不一般?

叶京:《甲方乙方》纯属我帮冯小刚忙去了。冯小刚是很会利用别人的人,你知道他当时拉我去为什么吗?我太了解了,冯小刚为人行事是带有强烈的个人目的性的。《甲》当时没钱啊,340万能拍什么?搁现在,340万给他一人酬金都不够。

三百多万,还包括他自己的酬金都压进来了,葛优还压进10%,连葛优那么爱财如命、谨小慎微的人都压进来了。巴顿将军那场戏,我无偿给他调来一个营的坦克。你知道坦克要多少钱吗?就拧一下钥匙点一下火,每辆坦克就五六千块钱一个磨合小时。

记者:当时为什么给冯小刚这么大的面子?

叶京:是王朔领着他认识了我叶京。冯小刚多会做人啊,天天叶老师长叶老师短。我曾经问过王朔,既然你这么讨厌这个人,早干吗了?王朔来一句:如果一个人天天拍你马屁,你不能跟他急吧。我觉得这话特经典,因为我也特有感受。冯小刚夸人有个技巧,能在你不在的时候当着你特别好的朋友面夸你,这招最灵。冯小刚在我面前没说过一个王朔“不”字,他知道我会把这些话带给他的王老师。

受王朔影响,后来我也发现这人跟你套近乎有强烈的个人动机。我坦克调不来他能拉我拍《甲》吗?当然还有一个最主要的原因,他知道我跟王朔的关系,因为当时王朔已经在跟他疏远,更何况,在当时情况下,又不能署王朔的名字。

记者:至少那时你们还相安无事,彻底翻脸是为什么?

叶京:我操作我的第一个剧本《梦开始的地方》,当时很多导演都想做这部戏,包括姜文、赵宝刚。冯小刚也特想窥着这剧本。按王朔的话是,这人有好事从来不落空,他生怕你的事跟别人合作,没跟他合作。但事后,冯小刚以能给我搞到拍摄《梦开始的地方》的资金为交换条件,拉我陪他宣传《甲方乙方》,并且表示路上还能跟我一起探讨剧本。

后来我发现他最大的动机是想拉着我陪他一路玩扑克牌,因为当时他们三缺一。那时冯小刚天天沉溺于玩扑克牌。

一路上,冯小刚对《梦开始的地方》剧本的事只字未提。《甲方乙方》宣传回来后,由于他跟投资人开黑价,把《梦》剧本投资谈崩了,并且连声招呼都不打,就没信儿了。我对他的这种做法深恶痛绝。

记者:冯小刚与王朔之间怎么就不明不白地分手了?

叶京:很多事不是一句两句话说得清的。王朔是一个多变的人,很情绪化。当时是他最低潮苦闷的时候,又赶上当时对冯小刚彻底失望,他不想再插手管任何影视圈的事。他说影视跟我没有任何关系了,我以后就写我的小说。这是他的原话。

但是你说他能不介入吗?他前段时间接受孙甘露采访,围绕中国电影,围绕他和徐静蕾拍的《梦想照进现实》做了一次长长的访谈。那一次,王朔把中国电影连同冯小刚一个没落全讽刺一遍。王朔的话你也不能全信,就跟他从前跟我说姜文似的,姜文的话你只能信40%。我觉得他说得很对,别说姜文,现在娱乐圈大多数人你只能信30%,70%是不可信的,全在装和做秀。

记者:您曾说过冯小刚特别在乎王朔对他的评价?

叶京:王朔是他的恩师,大家一致公认的一句话,王朔是他的精神支柱,他的灵魂。没有王朔,就没有冯小刚的今天。冯小刚跟王朔签完《一声叹息》合同,第二天他抱着我又哭。为什么说他左右逢源?他第一次跟王中军、王中磊合作,那是他哥俩掏钱。

他既想巴结王中军、王中磊,又想讨好王朔。他哭着对我说:朔爷为什么那么不给我面子啊?人那么大老板掏钱买朔爷的剧本眼睛都不眨啊。王老板很大度,人家把给你的税钱都背了。结果王朔不冷不热回了一句:哎,人那么大老板也不缺这几万块钱。当时搞得冯小刚很下不来台。我说你就嘴欠,就是一农民。

记者:王朔最近给徐静蕾创作的《梦想照进现实》不知您看了没有,评价如何?您觉得这么多年王朔隐在后面,不再抛头露面的原因是什么?

叶京:王朔曾经跟我说过,绝不再接触影视圈,他说我嫌恶心,嫌脏。我也认为,人多的地方是非就多,是非多就不干净。他跟徐静蕾搞的那个电影再自然不过了,那是他兴趣使然,说老实话,他做那东西很正常,他自己不也说了吗,他想养家糊口,挣点零花钱。

记者:您曾说是因为王朔疏远了冯小刚?

叶京:我彻底跟冯小刚掰的确因为王朔,并不是他亲自跟我说了什么,而是因为我跟他几次聊起这方面的事,王朔话里话外透着对这人恶心。我想王朔都跟他掰了,我何必再搭理他呢?

记者:和王朔之间,你们是相互影响吗?

叶京:在生活上相互影响,因为我们有共同的生活阅历,不是能割舍得掉的。在创作上我们不搭界。

记者:您和王朔现在也不来往了,是不是跟他也掰了?

叶京:我们原来也没真正共过事,只不过我们是生活中的好朋友,一块从楼上往过路人身上吐痰的发小,我们都很在意我们小时候的情谊。但现在生活中我们很难有机会再聚到一起了,我跟王朔大概有三年没见了,连电话都没通。但说老实话,我知道他在干吗,他也大概知道我在干吗。我们之间也曾经历过一些挺伤感的事。

记者:这两天,包括王朔、冯小刚或者当年和您一起的朋友,有没有给您什么反馈?

叶京:绝不会有,要有首先是冯小刚,他怎么会给我呢,王朔更不会了。冯小刚敢回应我吗?如果他敢回应,只能说他聪明了半辈子,终于傻了一回。很简单,第一我说的这些全是事实,他拿什么回应我?第二,他越回应越此地无银三百两,不打自招。第三,他能傻到帮我炒作啊?

记者:怎么看你们三人现在这种关系?

叶京:没什么关系,道不同不相为谋,我们已经分道扬镳,而且我们都快到了知天命的人,还何惧所有,谁靠谁啊。

记者:《梦开始的地方》《贻笑大方》都是非常有影响的作品,但您很少接受媒体采访。现在您爆出这么多猛料,为什么一下有这么大的转变?

叶京:以前我立过规矩,绝不接受任何采访。后来想了,凭什么许他们州官放火,不许我们百姓点灯。不要忘了,王朔他们出道不久也骂过不少人,冯小刚不也是在骂声中成长的吗?我看不惯他们的做法,我为什么不能说呢?另外一个原因,无数人劝我,《与青春有关的日子》你为什么不接受采访?我就接受了。

本来我说就谈《与》这部戏,但聊着聊着,我有必要为大家揭开戏里的谜团。本来不想说的就说出来了,肯定口无遮拦,会得罪人,我说话太直白,连弯都不拐,而且说得比较刻毒。

《与青春有关的日子》:玩的就是心跳

记者:这戏涉及很多敏感话题,脏话、嫖娼、诈骗,感情也特别复杂,谁对谁似乎都不专一,又都用深情,有观众指出这些人就是一群流氓,您怎么看?

叶京:有人说这部戏过多地耍贫嘴,其实不是,那个年代一些人的生存状态就是带着一种游戏感,有这样一批人,他们无所事事,无所适从,很迷茫,对自己不负责,丧失自我,所谓的自谑倾向,想要颠覆什么,最后颠覆的是自己,其实跟美国60年代所谓跨掉和迷惘的一代,追求叛逆精神,性解放,那种生存状态非常吻合。

而且那时我们都有过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但真正到现实中,我们这一代人被理想击得粉碎,我们对待生活所谓的消极、愤世嫉俗、反叛,跟时代背景有关,不是单纯为了耍流氓而耍流氓。只不过这样一些年轻人是更加前卫的年轻人。我们做了颠覆性的尝试,完全是集体无意识,这种无意识在任何时代都有,就像现在80后疯狂追超女,也有一种盲从。所以,也不能说,这里怎么那么乱啊,说这话太肤浅。

记者:李白玲是谁?有人说这个女孩是存在的,或者说,她身上有几个女孩的故事。王朔、叶京早年和她纠缠不清?

叶京:有这样的女孩,但不是我们现实生活中追的。剧中有一个女孩,的确我对她寄托了很多美好的东西,就是夏红,这个女孩当年我在广州确实遇到过,对我们无微不至,无私奉献,就喜欢我们北京人,觉得我们能说会道,浑身长满了笑筋。像李白玲、乔乔这样的女孩也是那个年代很多人的缩影,这些人至今还在我们生活中,只不过不为人知。

记者:演员都说您是疯子、变态?

叶京:拍最后卓越墓地一场戏,很多人不进戏,包括佟大为、果静林。我急得泣不成声,扯着嗓子骂:“你们不是人,你们有良心吗?你们对得起那个年代的人吗?你们配做演员吗?骂完后,所有人的状态立马都出来了。

记者:戏中大部分演员都是新演员,却让人惊喜。

叶京:包括果静林,还有齐欢让我比较满意,很多女演员做梦都想演李白玲和乔乔,齐欢原来演金燕,前面演李白玲的不合适,我把她炒了。齐欢能把跟她所有对手戏的台词倒背如流,这让我惊了。陈羽凡是真正给我惊喜的,他生活中的本色就是这样,我写剧本时就觉得他特适合许逊这个角色。

有一场戏我特别满意,就是方言和许逊多年后在酒吧重逢,两个男人之间的情谊交流。我曾担心,陈羽凡能把许逊小时的折腾劲演出来,很多年后沧桑的东西他能演出来吗?演完觉得确实不错。

墓地大结局、卓越死、金燕自杀,还有所有火车站告别戏我都特别喜欢。演高晋的黄勐也给我惊喜,他的戏不多,他是北京人。演乔乔的白雪是特聪明的女孩,一人精,她背台词不在齐欢之下。完成全片剪辑后,佟大为整体感觉我认为也还是不错的。

(戏中出现的很多词儿现在已经不用了,但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都耳熟能详。)

揸架:基本等同于“打架”,不过多指两拨人,约好时间和地点,约上更多的人打群架。

揸琴:这种现象基本出现在改革开放前后,指两拨人约好时间地点,带上吉他,比拼琴技。

拔份儿:指某人在某件事上,显露风头,甚至替别人出头,来平息事情。

圈子:这个词用于六七十年代,当时释之为不正经的女孩的意思。而现在看来,只是特指一些思想前卫、追求时尚、喜欢与男生混在一起的女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