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川的情人 富源供电张小川:在我们身边的好人
中电新闻网讯 通讯员 张莉 毛继华 报道 张小川,云南电网富源供电有限公司富村供电所营业班的一名普通电工,已经工作了十多年,每天都要背着工具箱走村进寨,到各家各户抄电表、收电费,十多年的风雨,他的足迹走过山坡、泥泞,到村子的哪条路好走、哪条路坑洼他张口就来,他的认真负责同事都知道,他的热心肠更是有口皆碑,憨厚老实的他除了是一名电工,还隐藏着另外一种特殊的身份,大山里20多位孤寡老人的免费“药郎”。
平日里他“诊治”线路和表计故障的本事供电所没有一个人不佩服的,但是提起他这6年给老人看病,当免费“药郎”的善举很少有人知道,因为这是张小川心里一直未向人提及的秘密,更让大家意外的是,张小川居然还懂医术,
小善举让大爱川流不息
2009年一个寒冬的早晨,刚分到富村供电所工作的张小川被派到镇上非常偏僻的白石岩弯子头村抄表,由于对这个村子不熟悉,他一边熟悉一边挨家挨户按照表箱号和名字抄录着。不知不觉中他来到了张菊梅老人家门口。这是村里一个十分破旧的土坯房旁,屋子窗户中间一个十字框,连最简单的窗户纸都没有,房屋的两扇门也只剩一扇好的,另一扇正歪歪倒倒在墙壁与门框间斜靠着,这种破旧程度的房子他还真是第一次看见。
抄好电表示数后,张小川礼貌地在门口呼唤了几声想找主人催缴电费。片刻后听到里面有微弱的声音传出来,他推开半掩着的门走进屋里,只见墙角边的木床上躺着一位虚弱的老大娘。张小川走到床沿跟老人攀谈起来,从老人微弱的讲诉和脸部痛苦的表情,他了解到老大娘应该是患了重感冒。
他把电费单子塞到包里,骑上摩托车直奔向离这村子有八公里多的药店。半小时后,张小川提着一提医生配好的感冒药又来到了老人家,家里没有热水,他又急忙跑去隔壁家要一杯热水让老大娘把药吃下,把老人安顿好后,张小川才轻轻关上门走了。
第二天一早,一直挂念着老人病情的他骑着摩托又来到了老人家,推开门看到老大娘家在家里缓缓扫着地,他心头那块着急的石头终于落了下来。
老大娘拉着张小川的手说着感谢,和张小川高兴地聊起天来。老大娘今年已经九十高龄,身边没人照顾,老头子有些老年痴呆,什么都做不了。看到老大娘家里一贫如洗的样子,张小川悄悄地在抄表卡上将户主联系人的号码改成了他自己的。之后每月一收到老人电费短信,他就偷偷帮老人交了电费。
随后的日子,张小川来这个村子抄表都会顺道来看看她,带点她老人家能用上的药。老人家也总爱把自己舍不得吃的荞面,做成粑粑送给张小川吃。在地里刨到几个雪莲果也舍不得自己吃,非要等张小川来的时候亲自削给他吃。时间久了,村子里的人都说他们就是一家人。这电费一交就是6年,从不间断,直到2015年2月,张菊梅老人离世,张小川才将自己在老人家户表信息上的手机号码更改过来,历时六年的电费也暂时终止下来。
自从开始帮着张菊梅老人买药,张小川慢慢发现自己一个小小的举手之劳的确能帮助这些年迈的老人减轻病痛,而且在帮助这些老人中他也收获了快乐和满足,从此,他开始帮起更多的老人。自从张小川成为一名电工以来,他先后走遍了60多个村子,帮助过的老人不下20个。
每次外出抄表等时,他的工具箱里除了一些常用工器具外,往往都会带些治感冒、肠胃、风湿、止痛类的常用药。“老人们用的比较多的是止疼药和治风湿的药,这些我工具包一直备着,只要碰到老人有这种病症,就不用再跑来回了。”张小川说道。
照顾病妻让他对医药无师自通
只读过初中的张小川,说起自己对于这些简单病症的判断诊治能力,大部分都是因为长年照顾生病的妻子而自学来的。张小川的妻子身体自他俩成婚第二年开始就一直不好,胃下垂、糖尿病等等,常年疾病缠身,他刚到供电所的时候正赶上农村电网结构比较脆弱,让张小川更忙了,除去要忙于奔波在为乡亲父老解决用电问题的时间外,他一心扑在了照顾这个妻子上。
看着妻子因病痛苦万分的样子,他更是心如刀绞,为了能更好地照顾好妻子,让妻子能早日的恢复,他慢慢钻研起医术来,他对照着妻子一个个病症,了解起这些病症的来龙去脉和诊治方法,到处寻医问药。那段时间整个家都弥漫着药的味道,整个碗柜上被20多种医药堆得严严实实。
他就是这样一心守在妻子身旁,不离不弃地照顾了24年。在他的悉心照顾下,妻子的病也恢复了大半,如今能独立地做些日常家务。他也因此学会了很多疾病的初步诊断与治疗方法,对于很多简单的病症能对症下药。因为自己对疾病给病人带来的疼痛有切身感受,去村里干活的时候,看着那些疾病缠身的孤寡老人他总是心生怜悯,不自觉就想着为这些老人能做些力所能及的的事情。
“自己家就有个常年疾病缠身的人,一年的药费就要8000多元,自己就深有体会,生病的确会让人思想感到繁重,内心也很容易烦恼。”张小川感慨地说道。
寻遍富源终为老人觅得救命药
他负责的村子很多地方都比较偏僻,路就算有也都是坑坑洼洼,出来到镇上一趟非常不方便,尤其遇上生病什么的,更没有这个体力走到镇上去买药。他如今早已记不清楚多少为这些深处偏远地方的村民买药了,说起其中经历,他脑海里记忆最深的是那次为一个老人寻找救命药的经历。
老人的名字已经模糊,只记得她得了偏瘫,半身不遂且口齿不清,照顾她的只有两个行动也不方便的女儿。张小川一次到老人家抄表时,在跟她聊天的过程得知,老人常年需要服用的一种救命药快没了,如果停药一个月会有生命危险。
得知消息的张小川拿着药的包装盒在镇上跑遍了各大药店,但是跑遍了整个富源县都没找到。看着老人着急的脸庞,张小川心里也非常着急。于是,他多次到药店请工作人员帮忙联系药品厂家定制这种药,经历半个月的波折、等候,老人要的救命药终于拿到了。
当张小川激动地将药送到老人手中时,老人给了他70元钱,远远不够这专门定制的药剂费用。老人含糊不清地表达着自己的歉意,而在张小川的他心里,重要的并不是药费,而是看着老人拿到药时的笑脸,那才是他做这一切最大的回报。
家里“铁公鸡”却赢得村民一片赞誉
俗话说:“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做了这么多好事,外面人不知道,张小川的老婆还是知道的。张小川是家里的顶梁柱,上有四个老人,下有还在上大学的儿子,再加上常年吃药的妻子,每月工资算下来本就所剩无几,医保卡里的一点余额几乎都被他拿去帮那些老人买药了。
虽然家里条件也不好,但常年与药罐子打交道的她深知病痛带给人的那种折磨,因此对丈夫的行为并没有制止,而是在背后默默地支持他。身体状况好的时候,她也会随丈夫去那些年迈的孤寡老人家里,帮他们整理下被子,打扫下家里的卫生。
在外面慷慨帮助老人时的张小川,回到家里却是名副其实的“铁公鸡”。每一分钱都要当几分用!最让他老婆记忆犹新的是有一年的一个炎热的夏天,本来应该浑身冒汗的她,总是感觉浑身发冷,只能躺在床上盖着两三床被子取暖。
张小川下班回家,他老婆就让张小川去拿医保卡到药店买点退烧药回来。可张小川却偷偷地跑去卫生所自己花钱开了点药。张小川老婆痊愈后,在一次和卫生所医生闲聊中知道了此事,回去追问下才知道医保卡的钱早被张小川刷光了。买个那些老人家吃是用医保卡刷,自己家不够吃又拿钱买点。一年还是要买几百块钱,他去的地方又多,他觉得他们很可怜,他是个好人,他心又好,张小川妻子 黄重英说。
问起张小川为什么会给老人买药,他的每一句话都很实在,却句句铿锵,打在我们心上,张小川说,老人一生病又碰上(孩子)在外面打工的,自己也要老的那一天,送点药,昂贵的药也买不起,正常情况都是普通的,一些感冒、止痛药,也花不了多少钱,少抽一包烟,少进一顿馆子,你买点药给他整个家庭就和谐了,就可以帮老人家减轻点病痛,自己这样帮助别人也希望自己老的那天也有人这样帮助(自己),心里的想法是这样。
还有送惯了,我只要在外面讲话,他就会叫我的名字,小川,你来了,听到那个声音自己感到很高兴,心理暧暖的,别的不图什么,就希望这些老人家健健康康的。
张小川的乐于助人赢得了村里人的一片赞誉,在他所住得村里的老人无不对他赞不绝口,经常一遇到他老婆,就当着面滔滔不绝地夸起他来。只要哪家有点问题,张小川每次都是随叫随到。村民们也被他的善举所感召,每到一年农活比较多的季节,村民们都主动上门询问是否要他们帮忙耕种,而且一点工钱都不收。
忙于工作的他和常年疾病缠身的妻子无暇耕种家里的15亩地,但是家里的新鲜蔬果却总是源源不断,因为村民们一到庄稼收获的季节,总爱把刚从土里才挖出来的新鲜蔬果送点给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