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王丙乾 茅台酒的创始人王丙乾小记
若问中国林林总总的白酒品牌哪种白酒的名气最大?我想不管是"好一口"的人还是滴酒不沾的人,其第一时间都会将思维"链接"到贵州的茅台酒。这也难怪,茅台酒享有"国酒"的美誉,也是知名度居于所有白酒之首的酱香型白酒,用"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来形容茅台酒之"响",可谓恰如其分!然而,即便是经常享用茅台酒的人,也未必都知道茅台酒的前世今生;未必知道茅台酒"携带"的精彩故事,更未必知道茅台酒与一位叫"王丙乾"的前辈和一家叫"荣和黔水坊酒业有限公司"的酒企之间的渊源"血肉"联系。
茅台酒的产地是贵州遵义市仁怀县的茅台镇。下面,本人不妨顺着王丙乾——茅台酒——"荣和黔水坊"的时间脉络,说说茅台酒的前生今生吧。
清末年间的王丙乾被公认是茅台酒的创始人,他生产的"王茅"曾誉满全球,"荣和黔水坊"法人代表王素珍藏的一块百年前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的奖牌,足以表明王丙乾茅台酒前身"王茅"的"香度"。
王丙乾的"王茅"、茅台酒和"荣和黔水坊",可谓茅台镇一根藤上的三个甜瓜。茅台镇能诞生出三个集于一"藤" 的非比寻常的"甜瓜",自有它的理由。
静静地躺在大娄山脉臂弯中的茅台镇,四面环山,两岸临水,其独特的气候和蕴含微量元素以及适宜窖藏酒水的地理环境,为当地人酿造美酒提供了天然条件,也可以说是造物主给勤劳的茅台镇人赠送了一份厚礼。流经茅台镇的赤水河,因中央红军的一次出色的运动战——四渡赤水之战而名传中外。
别看这窄窄的赤水河其"貌"不扬,她却是川黔水陆交通的咽喉要地,是连接川黔的重要枢纽和连接历史名城遵义和国家级风景区赤水的通道;别说这赤水河姓"赤",但她既不"赤"也不黄,而是澄莹透明、碧波荡漾。
站在赤水桥上观赤水,弯弯曲曲的赤水河像一条彩带似的向远方飘去,又像垂柳的嫩枝,婆婆娑娑,盈盈弱弱,抚摸着我等游子的脸颊。
日夜奔流、缓缓流动的赤水河,不但是茅台镇人民的母亲河,她那甘甜如醴的水,也是"喂养"王丙乾的"王茅"、茅台酒和"荣和黔水坊"生产的王丙乾老字号酒的乳汁。难怪在2000年前,茅台镇就开始了书写酿酒的历史。
据史料记载,汉武帝时期,在遵义市仁怀县一带,家家户户都有一种特别的房子:尖头顶、圆柱形,房里如蒸笼,温度超出了房外很多,此即所谓我国古代的酿酒坊,那个时候叫"烧房",在"烧房"中酿成的酒叫"枸酱酒"。这种构酱酒晶莹透亮、醇香醉人的白酒,也就是酱香型白酒的源头。
茅台酒最早的酿酒坊名称据考查叫"大和烧房",这个信息是从茅台杨柳湾一尊建于清嘉庆八年(1803年)的化字炉上所铸的捐款名单有"大和烧房"而获得。其实茅台酒在清代已相当兴旺,道光年间已远销滇、黔、川、湘。
咸丰年间由于战乱生产一度中断。清同治一年(1862年)茅台酒坊在旧址上开始重建,这以后的发展主要有三家作坊,名叫"烧房":华姓出资开办的"成义烧房"、称之"华茅";王姓出资建立的"荣和烧房",称之"王茅";赖姓出资办的"恒兴烧坊",称"赖茅"。
1951、1952年,地方政府通过购买、没收的方式,将成义、荣和、恒兴三家烧房合而为一,成立了国营茅台酒厂。1953年,正式成立了贵州茅台酒厂。游人在参观坐落在茅台酒厂厂区内的中国酒文化城过程中,会注意到"国酒源起"这一室内小景。
说到国酒——茅台酒的源头,就不能不说到王丙乾:1915年,在世人瞩目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 ,"荣和烧坊"的酱香型白酒荣获金奖。
非常有趣的是,这块代表着茅台酒文化之根及历史荣耀的奖牌,如今就在陪同我参观茅台酒厂的朋友——贵州荣和黔水坊酒业的负责人王素手中。这块看起来并不十分特别的奖牌,可是一块携带着巨大无形资产的无价之宝,也是一块融进了巴拿马万国博览会殊荣的沉甸甸的奖牌。
王丙乾的"王茅",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是以别样的独特的方式轰动会场、扬名世界的。
将日历倒翻至1915年,中国大地军阀混战,国力衰微,操控大片江山的北洋政府,急欲在世界上争夺一席之地。恰恰在这个年代,巴拿马运河通航,为了庆祝历经12年艰难开凿的巴拿马运河通航,美国决定在1915年举办"庆祝巴拿马运河通航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以示庆贺,并显示其国力。应邀参加博览会的共有41个国家,其中包括中国。中国作为国际博览会的初次参展者,第一次在世界舞台上抛头露面,格外引人瞩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