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罂粟花:走近老挝毒品替代种植(组图)

2017-10-0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铲除罂粟,扫除毒源,发展经济,走禁毒与扶贫相结合的道路."为了这一目标的实现,云南西双版纳州中老科技中心主任姚松林在老挝勐新县奋斗了11个

“铲除罂粟,扫除毒源,发展经济,走禁毒与扶贫相结合的道路。”为了这一目标的实现,云南西双版纳州中老科技中心主任姚松林在老挝勐新县奋斗了11个春秋。“毒品危害人类,必须实施禁毒,出路是替代种植。”正是基于这种信念,1983年毕业于中山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姚松林把自己的青春都献给了那片土地,献给了这场艰巨的禁毒人民战争。

11年中,离异妻子的支持,也是他最大的动力。据姚松林介绍,在搞替代发展前,老挝勐新山区种植罂粟已有200多年的历史,甚至部分村民自己也吸食毒品。烟农们大多采取互换劳动力的方式种植,每亩成本在100元人民币以内,年产值可达1200元左右。故这里的祖祖辈辈都将罂粟视为经济作物栽种。老挝山区要彻底摆脱毒品的依赖,必须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走出一条超罂粟经济发展的道路。

为此,中国方面也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当地的毒品种植面积也从上世纪90年代近1200公顷下降到2002年的280多公顷。全面禁种 老挝新增刑法135条2001年8月中国政府在北京召开了中、老、缅、泰4国禁毒合作部长会议,发表了《北京宣言》,随后老挝政府出台了《老挝国2001年-2005年禁种毒品计划》,全面加大禁毒力度。

今年2月底,老挝政府副总理阿三老李率国家禁毒委员会乘直升机亲临老北地区实地检查禁种情况,并对该地区在罂粟收割时节仍有2000余亩未铲除作出指示。同时,老挝政府新增加刑法条款135条,规定贩卖鸦片5000克,***1000克就可判处死刑;对偷种罂粟的农户,第一次教育,铲除种植;第二次警告;第三次追究刑事责任。

据知情人士透露,从2000年至今,老挝已对10名重大毒贩实施了极刑,实现了死刑零的突破。替代发展种罂粟改成种甘蔗,记者在老挝采访时,中老友谊合作委员会主席对记者说:老挝边境地区与中国合作种植甘蔗等农作物,使参与该项目的农民脱离了贫困,走向了富裕之路,减少了因种植罂粟带来的危害。

在丰沙里省,很多交通不便的山区老百姓在政府的号召和扶持下,告别了深山,搬迁到公路沿线,改种粮食和其他经济作物。据该地区班约村一搬迁的农户金老二介绍,他一家3代共7口人,原住奔怒县河寨子,以前都是在深山里种大烟,现在政府不允许种了,就搬迁到南拼村种植橡胶树,至今这里已搬来10多户人家了。

另据65公里村(该村有250户,搬迁来之前仅80多户)一个从上世纪90年代就迁到这个村里种甘蔗的农户黑山介绍,以前这里的农户种罂粟,饭都不够吃,自从搬迁到这里种甘蔗、旱谷后,粮食够吃了,每年还有近5000元人民币的收入。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老挝北部地区的生产观念,减轻了老挝许多农村对罂粟种植收入的依赖。

老挝种植罂粟逐年减少,据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公安局禁毒大队长罗钟介绍:自去年以来,中老边境地区涉及鸦片走私犯罪活动案明显减少,我国境内300余名吸食鸦片的吸毒人员因很难购买到鸦片,出所后戒断巩固率明显增高均充分说明,境外老挝全境禁毒计划的有效推进和逐步实现,传统毒品鸦片对我境内的危害也明显减弱。

西双版纳州上世纪90年代在册吸毒人员4903人,去年下降为900多人,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境外老挝种植毒品原植物罂粟的逐年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