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抗美的书法好吗 【名家论书】胡抗美——书法章法的新思考(二)
章法把各种造型元素视作一个整体。这个整体的构建,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介绍几种突出势的章法形式:
第一是周边势的章法
一般说来,书法作品的幅式分为两种形式:一种具有上下左右四条边;另一种属圆、半圆或其他不规则幅式。因为周边一词包括了上下左右四边,所以以下统称周边。从古至今,书法家重视周边空白章法的人少,忽略周边空白章法的多。
重视的人也仅仅各守一法,没有认识到周边这块“领土”的战略意义;不重视的人,则从根本上将周边空白弃之作品之外,不管不问,漠不关心,麻木不仁。我在研究周边空白章法时,发现有两个人值得关注:一个是弘一法师。
他对周边章法极为用心,其重视周边空白的指导思想是无为而治。他无为而治的主要表现是尽量追求周边的宽度,争得宽度之后,一毛不长,保持平淡、平静、平和,以达到无中生有,无声胜有声,“于无声处听惊雷”的审美效果。
还一个是八大山人。八大可以说是经营周边空白的大师,他使尽全身解数,力求周边空白章法的丰富精彩,变化无常。但纵观中国书法史,除弘一、八大之外,几乎再也没有重视周边章法的人值得一提。这倒是一件好事—一古人在章法上给后人留下了空间,留下了发展的余地。
第二是立体势的章法
书法作品的层次感、立体感是怎样创作的?回答这个问题的先决条件,是书法家首先要走出朗诵文字内容的怪圈,变聆听诗词警句的听觉感受,为观照点、线、块、面的质感与速度快慢变化,以及节奏起伏的视觉感受上。书法作品的基本元素是点画、线条及其造型和相互之间的关系,这些基本元素所构成的不再是通常意义上的汉字,而是一种可视的图式。
由汉字的样式变为书法的图式,这既是书法与写字的本质区别,也是考量层次感、立体感的创作审美观。
美是主客观的统一。《兰亭序》之美,既是书法美的客观存在,又是读者的主观反映。就前者而言,美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就后者而言,不同的主观对同样美的事物有不同的审美感受。那么,书法作品《兰亭序》的内容是什么?首先是作者的审美情感反映,其次是对称、均衡、节奏、韵律、比例、秩序和规律等。
由此而见,书法美是指对称、均衡、节奏、韵律、比例、秩序和规律等书法形式背后所蕴含的给审美主体带来的美感,是由读者在形式美的启发之下产生的联想或想象。因此,书法的层次感、立体感的创作要立足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可视与不可视的层次与立体关系。可视,主要指人们视力所能及的一切,即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只包括“视”,不涉及到“觉”。不可视,是指艺术境界、意象层面,它看不见、摸不着,是由视而产生的感觉,是触“景”所生之情。
可视是表象层面,不可视是想象层面。对于读者来说,由可视到不可视靠联想。而对作者来说,可视中潜伏着不可视,不可视的创作靠的是想象。作者创作要意在笔先,“笔”与“意”是立体的,“笔”是可视的,“意”是不可视的,犹如海面无论何其波涛汹涌,海水深处依然平静。无“意”之“笔”,只是一个平面,而没有立体感。
三是线的平面与立感关系。书法以线条、点画为视觉对象,它解构了汉字造型的单元结构,进而引发的突出矛盾,是线的质量问题,即平面与立体的关系问题。平面与立体的关系问题是章法的细节问题,其表现有三个关注点:第一,由于墨色、节奏、虚实的参与,在视觉上一个字变成了两个“字”或三个“字”,而且“字”与“字”之间有层次的不同。
第二,水墨渗化和肌理制作,使水墨分离,产生水与墨的层次感。第三,复笔与交叉笔的强调,使线条局部厚度增加,在线条中构建了梯形结构。
交叉和交接笔墨的把握,既要考虑空间特征,也要考虑时间特征。尤其巨幅作品,同笔、同墨、同时与同笔、同墨、不同时的层次效果有着巨大的区别。现在的许多作品中,平面的东西太多,其原因大都是由于作品幅式的膨胀,导致了用笔表现的简单化。
第四,“笔心常在点画中行”导致笔画中心“有一缕浓墨正当其中”。这即是说,在线条的一画之中,有厚薄、浓淡之别,“厚、浓”立于“薄、淡”之上,形成线条本身的立体感。
我把笔分为三个1/3,即笔尖、笔肚、笔根三分天下。笔尖表现的是蔡邕的“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笔肚表现的是王羲之的侧锋,笔根表现的是米芾的八面出锋。善用笔者,线条可以呈现笔尖、笔肚、笔根三个层次,层次既明,立体感便由追求变为现实。我前面说现在的作品平面多,是因为许多人不会用笔尖,下笔未经铺毫,直达笔肚笔根,而且创作不终止,笔是绝对不会提起来的。
单元,指一行中的分组。巨幅作品的章法不满足于单字结构,它需要长短不等,宽窄不匀,上下错位,墨浓墨枯等组的表现。组的造型方式有几种方法:一是压缩或取消字间距离,使“白”无立足之地;二是夸张字间距离,使“白”的领土等于或大于字的“国土”面积;三是夸张线条,仗势欺“人”,用一根垂直的、或倾斜的、或弯曲的线,去占领一个字或几个字,甚至一整行的位置。
组靠势而生存,最大限度的扩大作品的视觉效果。首先,一个单元一个单元的方式,有效减少了单个字的零乱,增加了各种对比关系的对比强度,对比后的关系效果也会被放大。作品造型频率与视觉效果往往成反比:造型的频率越高,雷同乏味的机会越高;反之,造型频率下降,对比关系明晰,视觉效果增强。
其次,着力编织势的网络系统。单元的划分除依靠空间分割之外,还要注意单元内及单元与单元之间的势的连贯。势的连贯具有极强的向心力,使一件作品有机的成为一个整体。
再次,重视牵丝、连绵线条在单元造势中的作用,经营好每一根牵丝和连绵线条。牵丝、连绵线条的提按部位要准确,要突出,不可以缺位,不能可有可无。同时,要安置好牵丝、连绵线条的位置,把握好方向,掌握好力度,处理好线的质量。(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