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安邦癌症 067 潘安邦因腎臟癌過世 這種癌很難纏嗎?

2017-06-1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更早以前,公益平台基金會董事長嚴長壽.前悠遊卡董事長連勝文,都因腎臟癌摘除或部份切除腎臟. 這種癌很普遍嗎?●腎細胞癌腎臟細胞癌雖不是前十大

更早以前,公益平台基金會董事長嚴長壽、前悠遊卡董事長連勝文,都因腎臟癌摘除或部份切除腎臟。 這種癌很普遍嗎?

●腎細胞癌

腎臟細胞癌雖不是前十大好發癌症,但近年發生率有增加趨勢。根據國民健康局最新癌症登記報告,2009年增加937名腎臟癌新病人,每年增加1.5%,成長速度和肺癌一樣快;同年因腎臟癌過世的有468人,超過九成是腎細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 RCC)。

台北榮總泌尿外科醫師張延驊表示,腎細胞癌患者平均年齡為60多歲,男比女多,由於腎臟位於後腹腔深部,如果發生腫瘤不容易發現,腎細胞癌早期幾乎無症狀,等到出現血尿、後腰疼痛,或者摸到腫塊時,多半已是晚期,且腎癌用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的效果不佳,又因為腎臟是人體淨水廠,每分鐘有近1200㏄血液流經腎臟,血流豐富,使得腎癌細胞特別容易經由血液轉移到肺、肝、骨、腦等重要器官,容易復發且存活率低。

●泌尿道上皮細胞癌

另一種生長在腎盂的泌尿道上皮細胞癌(Urothelial cancer,UC ),亦被視為腎臟癌的一種,但是與腎臟細胞癌(RCC)卻有所不同。 泌尿道上皮細胞是覆蓋自腎盂、輸尿管、膀胱、到尿道口的細胞,發生癌症以膀胱癌最常見。一般國外少見,但在台灣卻常見的是發生在腎盂與輸尿管上端,而且與過去服用含馬兜鈴酸的中草藥,或生活上受到馬兜鈴酸的暴露有密切關係。

國內外研究指出,過去20年,馬兜鈴酸已被證實與上泌尿道泌尿上皮癌以及末期腎臟疾病有強烈相關。國泰醫院和新光醫院各自對中草藥腎病變的調查發現,患者以女性為多、服用中草藥多不是為了治療腎臟病(比方龍膽瀉肝湯),主要目的是體重控制、營養補給或治療非腎臟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