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玲抄袭不能动 李亚玲:圈内不只是于正抄袭

2017-08-2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今天下午,琼瑶写给广电总局的公开信,批评于正屡次抄袭自己的作品,"从<六个梦>到<梅花三弄>到<还珠格格>,无一幸免",琼瑶呼吁有正义的朋友

今天下午,琼瑶写给广电总局的公开信,批评于正屡次抄袭自己的作品,“从《六个梦》到《梅花三弄》到《还珠格格》,无一幸免”,琼瑶呼吁有正义的朋友拒看于正电视剧。

于正很快在微博回应,认为是“有部分网友和媒体炒作一些耸人听闻的话题”,剧本桥段雷同,“这绝对只是一次巧合和误伤”。

琼瑶举报于正抄袭,迅速引起网友热议。于正的旧日合作者李亚玲和“瞬间倾城”也在微博发声,揭于正抄袭史。

编剧李亚玲透露,于正“说抄袭只要不超过20%,比如你把20集戏全抄了,但只要扩充到100集,法院就不会追究。”“于正制作《大丫鬟》时很喜欢《小娘惹》,于是在《大丫鬟》片头强加了几分钟与全剧毫不搭边的现代戏,完全抄袭自《小娘惹》开局。由此引来不知情网友痛骂我抄袭。”另一名编剧“瞬间倾城”在微博跟帖称于正也跟自己说过“20%理论”。

有作者在微博呼吁“全体被于正抄过的作者联名抵制”,但也有网友认为这些编剧在于正背后插刀。作为从记者转型后就跟于正开始合作的编剧,李亚玲向媒体介绍了自己眼中的于正。

Q:你跟于正最早是什么时候接触的?

A:2007年底或者是2008年初,那时候于正还没有现在这样的名气,他当时刚与范冰冰合作了《胭脂雪》。当时我在网上发了小说《如是我闻之挣扎》,北京一家影视公司老总正在投资于正的《玫瑰江湖》,看到这篇小说很喜欢,准备改变电视剧,但当时我还没有写过剧本,这位老总介绍于正给我认识,让他指点我。

Q:在你们早期的合作中,他就提到了“20%理论”?

A:他当时就不是在创作,而是整合桥段。他让我把《胭脂雪》副线和《梅花烙》主线结合起来写成一部戏给他制作,我当时就拒绝了,说我做不了。2008年,我从报社辞职后创作了电视剧《国色天香》,并与一家大型影视公司签订了版权购买合同。

于正知道后让我再写一个年代戏。我创作了《大丫鬟》,完成30集剧本后,才签订合约。我到北京与他见面时,他还没有看到全剧本,就支付了50%的稿酬,于正说,他理解新编剧的不易,而且对我的剧本质量有信心。我当时非常感动,告诉他,如果因为我的剧本质量问题导致拍摄流产,他没能从投资方手中拿到相关费用,我将把已经收取的稿酬全部退还给他。

在《大丫鬟》开播期间,于正要我把《国色天香》剧本从原来签约的影视公司撤回,跟他合作支付相同的费用和分红。当时正好原公司人事变动,我提出撤稿,退还了稿酬,和对方签订了解约协议。但之后于正要求按原来商量的价格三分之二把剧本卖给他。我考虑到于正对我有知遇之恩,也是对我的莫大信任,我不能去赚他的钱,于是也爽快地答应了。尽管那时因为《大丫鬟》的热播,已有多名投资商找到我,要出更高的价购买《国色天香》,甚至其中一个投资商还开出了每集五万元的高价,但我都拒绝了。我还是那句话,于正在我还是一个全新人的时候帮助过我,对我有恩,我不能负他。

A:你们的合作什么时候出现裂痕?

Q:《大丫鬟》的前期拍摄,我们合作还算愉快。但于正始终用各种理由禁止我去剧组,在此过程中,常有各种消息称于正是《大丫鬟》的编剧,我隐有所悟,都没有发表过任何意见。后来的海报宣传中,只字未提“编剧李亚玲”,只打上了“于正作品”。我始终认为于正对我有知遇之恩,在某些问题上我不能太过计较,又何必去争抢一个虚名?后来投资方的负责人告诉我,本来海报上和宣传资料上都打了我的名字,可是于正说我还在报社做记者,领导看到业余写剧本会不高兴,所以把我的名字去掉了。

和于正交往中,他的话让我感觉有事瞒着我,《国色天香》开机后,演员在博客中公布了开机时间,可于正还骗我说,拍摄许可证没下来。后来的《国色天香》主创名单,在“编剧李亚玲”后面加了一个“改编邹越”,我不知邹越为何人,也不知我的剧本何时被人“改编”了,事实上,《国色天香》的拍摄稿我早就拿到了,就是用的我的原稿,只不过删了部分戏份,另对部分台词略作了调整。

他的目的就是要编剧永远依赖他,成为他幕后的“抢手”。这些我在自己的博客中都公布了,但是没用,很多人还在骂我,让我背了这么多年骂名。他传我绯闻,造谣我生活作风有问题。

A:于正被称金牌编剧,琼瑶举报于正作品抄袭,这些作品你看过吗?

Q:我一点都没看。但是正常的逻辑,一个人连编剧带制作一年几部作品,这是需要三头六臂才行。于正从20岁开始混剧组,在剧组的大染缸里,但他生活阅历少,缺少原创,只能整合。他缺少创作能力,越往后越没有能力原创,但又不想放过编剧的光环,又找不到好的编剧。

但他确实是有才华的,市场眼光独到,强调快节奏,为整个电视剧行业节奏提速。这个不能怪于正,很多影视公司会要求编剧去整合当红剧。中国对知识产权保护不够,原创生存很艰难,很可怜,不管是编剧,还是作词作曲广告创意,都缺乏对脑力劳动的保护。

A:你觉得琼瑶的举报是否有助于这一现象改观?

Q:我只是希望这件事能有助于更多人了解真相,但是我并不看好最终结果。这个圈子不相信能力,更关注名利。

据于正、李亚玲微博博客,《东方早报》等媒体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