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自梳女?东莞自梳女陈有娣恢复国籍【图】

2017-12-1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自梳女陈有娣相信户口簿能给她带来好运王俊伟 摄羊城晚报东莞讯 记者谢颖报道:当耄耋之年的老人双手接过由公安部核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复籍证书和户口簿时,老人的脸绽放了欣慰的笑容.昨天,东莞首批四名自梳女恢复了中国国籍,这意味着,她们从此也可享受国家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各项福利待遇,这些在南洋漂泊了大半辈子的自梳女终于"落叶归根".下一步,提出申请的33名自梳女将分批次恢复中国国籍,享受本地社保福利待遇.记者了解到,东莞的自梳女一直广受关注,她们生活困难,没有工作能力,且年老多病(除1人70多岁

自梳女陈有娣相信户口簿能给她带来好运王俊伟 摄

羊城晚报东莞讯 记者谢颖报道:当耄耋之年的老人双手接过由公安部核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复籍证书和户口簿时,老人的脸绽放了欣慰的笑容。昨天,东莞首批四名自梳女恢复了中国国籍,这意味着,她们从此也可享受国家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各项福利待遇,这些在南洋漂泊了大半辈子的自梳女终于“落叶归根”。下一步,提出申请的33名自梳女将分批次恢复中国国籍,享受本地社保福利待遇。

记者了解到,东莞的自梳女一直广受关注,她们生活困难,没有工作能力,且年老多病(除1人70多岁,其余80岁以上),而且因为没有中国国籍,无法参加社会保险。今年3月,东莞市出入境管理科对分布在14个镇街的33名自梳女调查了解,协助她们办理证件,开具亲属关系证明,对符合申请的完成了恢复国籍的办理。

梁检群老人就是这些自梳女中的一位,她于1916年出生,1940年前往新加坡务工并加入新加坡国籍,1997年回到东莞市望牛墩生活至今。 “去到那边打工,年轻的时候都是想赚点钱,没有想结婚,而且在那边以自己的身份找不到像样的人嫁,还不如不嫁,等年纪大了也就嫁不出了。”梁检群和她的姐妹们都抱着这种想法。现在,94岁高龄的梁检群和弟弟梁润林住在一起。梁润林说,姐姐自幼在家务农,18岁那年漂洋过海,随外婆一起去新加坡打工。 1997年,漂泊了大半辈子的梁检群踏上了回乡路,回来后积蓄慢慢用完,只能靠子侄接济,因为没有中国国籍,享受不到社保、医疗补助。姐姐回来十几年,梁润林开始为给她恢复国籍而奔波。现在姐姐终于可以恢复国籍,以后看病也有保障了。

来到陈有娣家中,只见百岁的陈有娣显得格外精神。她的家尚属宽敞,因为是自梳女,膝下无子,没人照顾。不知道自己几多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生日,只记得和村里的一个人同龄;大概是20多岁去的南洋,在那边一直给别人煮饭陈有娣努力回忆着在南洋的生活。2002年回来后,因为侄子有块地,陈有娣出钱建了现在住的这栋房子,后来侄子搬了,就只剩下她一个人住。身体不好,老人多次想去敬老院能有人照顾,但因没有户口,被拒之门外。老人说,有时觉得很孤单很凄凉。

恢复国籍后最想去的是敬老院,“这回有了户口就好办了。”陈有娣说。

自梳女一般是指女性把头发像已婚妇一样自行盘起,以示终生不嫁、独身终老,自梳后的女人被称为自梳女,也称马姐或姑婆,死后称净女,是古代中国女性文化的一种。

来历

“自梳”这个名称的来历大概是:过去广州与珠江三角洲的未婚女子都梳着一条长辫子挂在背后,结婚时,由母亲或女长辈替其把辫子挽成一团紧贴在脑后勺,称为髻。自梳女就通过一种特定的仪式,自己将辫子挽成发髻,表示永不嫁人,独身终老。

起源

自梳女产生于清朝后期,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独有的特殊群体。据《顺德县志》记载:当时,顺德蚕丝业发达,许多女工收入可观,经济独立。她们看到一些姐妹出嫁后,在婆家受气,地位低微,因此不甘受此束缚,情愿终身不嫁,于是产生了自梳女。珠江三角洲其它地区的自梳女情况与顺德相仿。

发展

到20世纪30年代,珠江三角洲地区蚕丝业衰落,这一带的年轻女性听说到南洋打工收入丰厚,遂结伴前往,许多女性在南洋打工多年,没有谈婚论嫁,五六十岁时,买来供品拜祭天地,也就成为了自梳女。而她们就是中国最后一批自梳女。

过去“自梳”具有特定的仪式,先由村中族人选择吉日吉时,良辰吉日一到,便请村里德高望重的婶母、伯娘主持祭祖,然后举行“梳髻”仪式,自梳女将自己的辫子挽成发髻,表示永不嫁人。仪式当日,还要摆上几桌酒席,请亲朋聚会,以示公众。

自辛亥革命的发生和中华民国的建立,封建制度和习俗彻底破除后,自梳这风俗已经式微,到了民国初年,整个中国的丝业崩溃,自梳女无以维生,有部分便去港当“自梳住家女佣”,即妈姐;今日的香港北角东部的七姊妹,也是沿于自梳女。

“守墓清”习俗

自梳女一旦辫子梳起就不得反悔,日后如有不轨行为,就会为乡党所不容,会遭到酷刑毒打,被装入猪笼投河溺死。死后,其父母不得收尸葬殓,由自梳女们用草席包裹,挖坑埋葬;倘村中无自梳女,便被抛入河中随水流去。自梳女自梳后,便自立于社会,可以走出深闺,出外耕作、经商或打工。

按照俗例,自梳女不能死在娘家或其他亲戚家里,只能抬到村外,死后也只有自梳姐妹前往吊祭扫墓,因而一些自梳女被迫“守墓清”。

“守墓清”又叫“买门口”,即自梳女找一死人出嫁,做死者名义上的妻子,以便将来可以老死夫家。自梳女要付给婆家一笔钱来“买门口”。

“守墓清”是守节之意,有“墓白清”和“当尸首”两种形式。“墓白清”又称嫁神主牌,即某家有早已夭折的男性,不论是童子或是成年,只要死者家长同意,自梳女就可出钱买作那一家当媳妇,买成后,要举行“拍门”,“入门”仪式。所谓“拍门”,就是当自梳女来婆家认作媳妇时,婆家先把门关上,自梳女要“拍门”,阿婆在屋内提出种种难堪的问话,如“我家清苦,你能守吗?”,“以后不反悔吗?”等等,自梳女必须回答得阿婆称心后才开门,自梳女入了门就算被接纳为这家的媳妇,以后,必须经常在经济上贡纳给婆家,翁姑死时,要前往执丧。另一种形式叫“当尸首”。即当男子死而未葬时,自梳女嫁去作死者之“妻”,要披麻戴孝,守灵送葬,以后,如翁姑稍有不满,可赶出家门不在再认作媳妇。

自梳女“守墓清”买了门口,便可算作男家族中人。可怜自梳女受尽精神和劳累身体的折磨,才换得个死的“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