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伟公示 康保王东伟:面向未来公共领域的“便捷通行”时代
交通系统的迅速崛起,支撑起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真正实现了横贯东西,纵穿南北。随着城市交通体系的规模性增长态势——运营管理成为重中之重。面对便捷通行时代,如何更全面的兼顾公共环境安全性?如何提升乘客服务体验及运营管理效率?如何更加规范、科学的进行流程管理?……出入口智能化管理解决方案的应用,成为有效提升管理效率与通行体验的方式之一。
作为较早进入中国轨道交通市场的产品厂商,康保如何看待近十年的市场变化?
十年,对于中国的轨道交通建设,既是一段历程,也是一个缩影。从2008年,康保公司全面进入中国高铁市场,我们亲身经历,并见证了中国铁路建设的飞速发展与革新。我们看到了中国铁路在实现全面覆盖、畅行提速的同时,也再逐步推进着"科技化""IT化"的脚步——城市交通体系的智能化建设,也是 "智慧城市"建设的一条主线。
与此同时,我们也感受到轨道交通建设不再仅仅是政府行为与政绩表现,它正在越来越关注乘客的安全、通行的舒适体验、管理的高效运营……
2006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已经进入快行线,在建、投建以及规划中的轨道交通线路总长超过4000公里,并且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所以当时已经开始关注其IT化投入,并主要围绕着自动化领域进行,其中重点的IT系统包括监控系统、自动售检票系统(AFC)以及综合业务管理信息系统等。
而随之到来的北京2008奥运会、上海2010世博会则成为推动发展的契机;2008年,作为标杆事件的中国高铁通车,更是将中国轨道交通的智能化建设全面推向高潮。
随后的十年,以京津、珠三角、长三角为核心的三大经济圈,在地铁、轻轨等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上表现最为活跃,推动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迅速发展,并持续带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技术控制、标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2016年,根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科技网调查分析报告显示,到2020年,国务院批准修建城市轨道的城市数字将达到50个。而随着中国"一带一路"政策的铺展,"十三五"期间,中国无疑将进入轨道交通建设的高峰期,对于建设方、设备供应商、铁路运营商来说都是难得的发展机遇。"未来中国的轨道交通系统,远远不是‘十二五’时期提到的六千公里的概念,它的市场份额将按十万亿来计算。"
这就是我们看到的中国轨道交通的十年,它像一张宏图,从地理范畴扩展到经济大关,横向纵向连接着所有的点和面,映射着我们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康保安防系统(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东伟
除了在高铁的全面应用,我们了解到2014年康保中标香港地铁沙中线,而面对中国"火热"的地铁建设潮, 康保中国是否有新的市场策略?中国的地铁智能化建设有哪些特点和难点?
港铁项目对于康保公司而言不仅只是一笔"大单",更像一件精心打造的良品。
港铁(HK MTR)被公认为全球首屈一指的铁路系统运营商,以安全、可靠、卓越的客户服务及高效率著称。本次沙中线项目即由港铁建设,贯通东西线和南北线,跨越香港多个地区,覆盖数个人流密集的重要站点。因此,高品质、高效率、高稳定性的产品解决方案,是港铁的不二选择。
其实早在港铁项目之前,康保公司就在接触并关注中国的地铁智能化建设,如2010年广州地铁APM线的检票闸机应用,当时我们提供的整机设计方案,也开创了中国地铁检票设备摆动式门翼应用的先河;而近期我们的成都地铁项目,也充分结合了客户的应用需求,不管从产品设计还是功能实现,均进行了全面的产品解决方案定制化设计。
谈到中国的地铁智能化建设,坦诚而论,如果对比我们的高铁建设以及其他亚太区地铁市场,我们的建设思路确实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地域性",不同的区域、城市存在着不同的政策环境与经济环境,成本与品质如何达到平衡?这是核心的问题。同时也意味着更加复杂、多样化的需求:如何帮助客户"因地制宜"的进行产品解决方案设计?如何为客户提供更加灵活的合作方式?这是客户的痛点与关注点,但这也是康保公司的核心价值。
我们已经看到中国的地铁运营商正在不断拓展思路,他们更加理性也更积极,他们已经关注到产品品质的重要性,并不断向国际化城市智能应用体系看齐,我们相信中国地铁革新的潜力与决心。
面对地铁/高铁日益激烈的产品竞争及同质化问题,如何体现客户价值?如何在客户关注成本的前提下,保持产品品质和科技创新,避免"产品价值萎缩"?
其实这是所有行业甚至是整个市场在某个阶段都会面临的问题,当这个市场的成熟产品、品牌不断累积到一定程度——那么产品价格和价值之间的对等关系必将受到挑战。
但是如何避免"产品价值萎缩",我认为其实方法很简单:坚持自己,但永远保持像创业者一样的探索与好奇。这意味着,对于康保公司而言,我们将始终关注并坚持品质,这是永远不会有任何妥协和改变的;但是对于市场环境的快速变化,对于客户需求的不断变化,对于新技术新材料的革新……我们会不断保持好奇与敏感,并会勇于尝试,努力去做一个探路者和引领者。
今天的中国机场正在快速与国际接轨,对比最初几年,康保中国如何看待市场的变化?我们与欧洲机场从建设到服务理念,还有哪些差距?
康保公司作为最早关注并进入中国机场行业的出入口解决方案提供商,我们能够真切的感受到中国航空业的高速增长拉动着机场服务快速提升,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带动了中国航空客运量逐年高速增加,特别是近两年,我国将在"一带一路"沿线省份新建15个民航机场,扩建28个机场。
后续,中国的地方城市将有780亿元人民币的机场投资计划,预计到2020年底中国的机场数量将增加到260个。中国民用航空总局预计,2016年将有4.85亿人乘坐飞机出行,与2015年相比增长10.7%。这意味着,确保旅客能更快速、高效的通过机场,并享受便捷友好的服务体验,已成为当务之急。
在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便捷旅行计划的推动下,整个航空业正全面关注并投资于机场自助服务,并将其视为有效解决方案,而中国,作为巨大的"空中乘客"市场,也正在积极的全面投入"便捷旅行"时代。
我们从2011年开始,便持续关注机场行业智能化应用的导入,并最早将欧洲先进的自助登机服务理念与成熟的智能化设备技术引入中国机场,加速推动中国的"便捷旅行"时代。随着近年中国持续打造"智慧机场"的决心与投入,我们的自助登机设备凭借成熟广泛的全球案例经验,率先应用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海口美兰国际机场等大型国际机场,中国自助登机服务开始全面上线。
近三年,中国机场智能化建设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我们能够感受到中国机场正在全速顺势前行,视野更加开拓,服务理念也更加新颖,所谓与欧洲的差距,其实更像是实现方式的升级,这是一个转化的过程,中国机场正在不断吸收国际化的管理及服务经验,并借助先进的智能化设备,将国际化理念与中国乘客市场进行有机融合;而中国这个巨大的"空中乘客市场",也在通过自身的发展能量,为全球机场行业的快速革新与发展提供着更多的动力与机遇。
随着其他厂商逐渐进入机场行业,康保中国是否还具备最初的竞争优势?
我想大家都有各自擅长的细分市场与领域,但是对于康保公司而言,针对机场行业这个特殊领域,专注与专业尤为重要,我们沉淀并积累了几十年的先进技术与全球的广泛应用经验,我们对于这个市场拥有最深入的理解与认知,从而可以不断的进行产品创造、升级与革新;同时,我们拥有最完善的产品解决方案,可以更加系统的帮助机场打造安全、便捷、高效的整体出入口环境与人流通行管理方案。
最有力的竞争优势,不仅仅是有效实现我们的客户价值,更重要的是,可以带动我们的客户不断向前超越。
品牌建设,一直是目前安防行业厂商面临的一大课题与挑战,康保作为一家德国公司,如何在中国市场,特别是面对轨道交通、机场等特殊行业,建立品牌认知?有什么样的品牌策略?
康保公司1999年进入中国市场,从设备供应商、到综合型生产基地、再到定位亚太市场的解决方案提供商,十七年的成长与蜕变,我们每一天都在通过自己的努力守护并践行着我们的品牌承诺。而康保公司的业务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非常全面与庞大的产品家族, 接下来,基于我们目前的客户定位与产品定位,康保公司业务体系将划分为两大产品序列:商业级产品系列及公共事业级产品系列,两大产品系列将分别针对商业楼宇市场客户及以机场、口岸、轨道交通为代表的公共领域市场客户。
我们希望通过更加清晰的产品体系定义与品牌区隔,更加有针对性的进行资源分配,帮助我们的客户更快速的对应到相关需求,以更精准的视角提供更加专业的解决方案。
面向未来,科技创新才是企业的生命力,如何保持这种生命力?康保中国的未来如何规划?
未来趋势已经在我们眼前呈现:互联网 时代下的出入口领域,"IT"化将持续升温;如果说越来越人性化的设计理念让产品更加生动、直观;那么机器视觉的应用则使智能型设备更加敏锐、精准。
我们已经向新技术打开怀抱——从移动支付的关注到3D面相识别的应用,从高科技型材的尝试到先进感知技术的探索。康保中国从出发的时刻开始,就没有停止过追求创新的脚步。除此之外,我们仍将持续打造最全面的"纵向一体化解决方案":从核心模块设计、产品设计研发、生产制造、解决方案设计到整体项目实施——贯穿整个产品生命周期。
所以,我们期待未来:康保中国将更加自信,也一定可以带给这个市场更多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