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波的满分 邱波的故事:“满分先生”我们下次再来

2017-05-1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内江新闻网讯(记者 田映丽 实习生 伍华杨)8月12日凌晨3点30分,伦敦奥运会男子十米台决赛正在进行.此时,在中国四川内江的一个体育馆内,

内江新闻网讯(记者 田映丽 实习生 伍华杨)8月12日凌晨3点30分,伦敦奥运会男子十米台决赛正在进行。此时,在中国四川内江的一个体育馆内,中国队参赛选手邱波的父母、教练、亲友以及热情的市民两百余人,共同守望为邱波加油助威。透过电视荧屏,两个相隔万里的城市因为邱波拉近了距离。

“波波,家人为你喝彩助威。”亲友团们拉起了支持邱波的横幅。

此外,格外醒目的“妈妈团”和“战友团”,他们全是邱波父母的同事和战友。

作为最后出场的选手,邱波走上跳台的一刻,“邱波,加油!邱波,雄起!”体育馆内的助威声此起彼伏。而在起跳前,场内则像电视机调为静音状态一样悄无声息。入水后,场内马上又响起“邱波,好样的!”的欢呼声。

邱波的启蒙教练郭川坐在了观赛的第一排,一直紧盯着每个选手的表现。当英国选手戴利因为受到观众席上的闪光灯影响,申请重新完成第一跳时,馆内一阵唏嘘。对于戴利的重跳,邱波的妈妈刘里玉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她说:“我关注跳水那么多年,从来没有重跳的例子。”

跳水是个“自古英雄出少年”的项目,今年19岁的小将邱波也不例外。

14年前,5岁的邱波在大伯邱水陆的带领下初次来到内江业余体校,“看到别的娃娃在训练,他也在旁边跟着动了起来,这说明他喜欢。”郭川对此记忆非常深刻。他当即对邱波进行了简单的测试:立定跳远、翻滚、弹跳等,看腿部力量、脚尖膝盖、骨骼骨节、腰腹肌力量等。郭教练说:“娃娃的身体类型、接受能力、吃苦性,必须要通过训练才能观察到。”于是邱波开始了在业余体校的训练。

“当时娃娃仅是有这方面喜好,根本没想到他会走到这一步。”邱波的父亲邱水银说。也许因为遗传的原因,邱波全家对体育都有着爱好。

白天上学前班,晚上7点到9点固定2个小时训练,练习项目是技巧和蹦床,这仅是为跳水打基础,因为内江根本就没有跳水池。

即便是这样,邱波也仍然刻苦训练,有一次,刚训练完走出场地的邱波不知咋个把脚划伤了。在医院缝了几针后,郭教练让他休息几天再训练。“哪晓得他第二天他又来了,说明这个娃娃吃得苦,如果吃不了苦,那他肯定就不愿意来了,有些东西是从小看到大。”在内江业余体校两年的训练中,郭川认为邱波能力强、吃苦性好。

由于训练刻苦、基础打得牢,2000年,7岁多的邱波被输送到省业余跳水队,这才真正接触了水。2005年,邱波作为省二线业余队员,面临能否进入专业队的“生死关”。“进”则继续发展,“退”则淘汰出局,而“进入”方式是教练自选。当天,拔尖的8个队员中有6人被教练选走,邱波因个子矮偏胖而无人问津,眼看就要被淘汰出局。

“好的娃儿都选走了,我们娃娃没人选。”这让邱波的父母非常诧异,因为邱波在二线还是属于比较优秀的运动员。

而在这关键时刻,曾任高敏助理教练的刘美川对选材却有着别样的眼光,她说:“我看邱波发育的很早,发育得早的娃娃出成绩就出得早。”她告诉邱波的父母,不管能够出成绩,先带半年。在2006年全国的一个比赛中,邱波获得了第三名,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就带出了“惊喜”,刘美川非常高兴。

“2008年底邱波进入国家队,特别是2009年以后,邱波状态越来越好,逐步出成绩。”郭川说:“特别是去年,在俄罗斯一站和中国水立方一站都跳上了600分以上的高分,全世界没的任何一个娃娃跳上600分,邱波他一个人就跳出了两次。”

众人的帮扶成就邱波的辉煌

第三跳结束后,邱波排名第二,邱妈妈一直紧咬着嘴唇,右手不停地揉着胸口,闷热馆场和紧张情绪,让她觉得有些呼吸不过来,起身到体育馆外透气。当问及赛后想对帮助支持邱波的人说些什么?邱妈妈说:“最想说的是感谢,这一路很不容易,曾经有过无数次想放弃,正是因为众人的帮助和支持,才让邱波走到了今天。”

邱波的父母均是企业的职工,效益都不好。在邱波到省队训练之后恰逢父母双双下岗,家里只有四五百元收入。而邱波在省业余队训练,借读、训练、住宿、生活等要680元,外出比赛全部自费,一年至少需要1万多元。为了让邱波练下去,邱爸爸在餐馆洗过碗、当过安装工。

邱妈妈只能3个月看望一次儿子,吃方便面,坐最便宜的火车,看10元通宵电影以节约住宿费,仍难以支撑“巨额”开支,使得他们反复地犹豫和徘徊,一度煎熬又一度地坚持。

“一句话说穿了就是经济跟不上。”邱妈妈说,此外也考虑到如果没能进入专业队咋个办?娃娃的文化课没学到,回来了还得补。“作为家长,压力太大了。”邱波父母坦言。

但是邱波却从未想过放弃,每次“走不下去”时,总有人“雪中送炭”。在家中,本已拮据的爷爷奶奶,坚持不收邱波一家人的生活费,爷爷的丧葬费也用在了邱波训练上。为了安抚邱波的思家之情,收入微薄的四姑“忍痛”安装电话……

此外,邱妈妈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在广东汕头的比赛,参赛费2200元钱。“当时100块钱对我来说都是一笔大数字,根本就拿不出那么多钱。”因此当时邱妈妈就决定不让娃儿去比赛。爷爷知道后说,训练就是为了比赛,不出去就是“井底之蛙”,并马上召开家庭会议,最后经济条件稍好的大伯,“认捐”了邱波的比赛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