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微因百度百科 林徽因 我最敬佩的人(转自百度百科)

2017-07-2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林徽因(1904.06.10~1955.04.01) 女,民族:汉,福建闽候人,建筑师. 教授.诗人.作家.林徽因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作家

林徽因(1904.06.10~1955.04.01) 女,民族:汉,福建闽候人,建筑师、 教授、诗人、作家。林徽因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作家,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同时也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三十年代初,与夫婿梁思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

从三十年代初至中日战争爆发,几年间他们走遍了全中国15个省、200多个县,实地勘察了2000馀处中国古代建筑遗构。

他们的工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并写下有关建筑方面的论文、序跋等二十几篇,另有部分篇什为其与梁思成等合著的建筑论文。在文学方面,她一生著述甚多,其中包括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作品 ,均属佳作,其中代表作为《你是人间四月天》,小说《九十九度中》等。

此外,1949年以後,林徽因在美术方面曾做过三件大事:第一是参与国徽设计。第二是改造传统景泰蓝。第三是参加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为民族及国家作出莫大的贡献。只可惜她壮志未酬,在1955年4月1日清晨,经过长达15年与疾病的顽强斗争之後,与世长辞,年仅51岁。

在林徽因的感情世界里有三个男人,一个是建筑大师梁思成,一个是诗人徐志摩,一个是学界泰斗,为她终身不娶的金岳霖。

16岁的林徽因游历欧洲,在英伦期间,结识了当时正在英国游学的徐志摩。当时徐志摩已是一个两岁孩子的父亲。情窦初开的林徽因被徐志摩渊博的知识,风雅的谈吐、英俊的外貌所吸引。两位才情横溢的青年热烈地相恋了,林徽因深爱著徐志摩,但徐志摩的妻子 张幼仪的影子在她心中总是拂不去,经过痛苦的思索,和父亲一起提前回国了,而且是与志摩不辞而别……徐志摩写给林徽因的那首有名的《偶然》诗是这样写的:"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芒。

"这是徐志摩对林徽因感情的最好自白,一见倾心而又理智地各走各的方向,这就是世俗所难理解的一种纯情。

之後林徽因经过一番理性的考虑,同意了父亲为她定的一桩婚事,嫁给著名学者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林徽因和梁思成在梁启超的安排下,游学欧美主攻建筑设计。1928年,林徽因与梁思成在渥太华梁思成姐夫任总领事的中国总领事馆举行婚礼。

婚後梁对林呵护倍至,夫妻二人致力于他们所热爱的建筑事业,林徽因不仅具有诗人的美感与想像力,也具有科学家的细致和踏实精神,他们在山西对古建筑所做的调查和实测工作,不仅对科学研究贡献巨大,也使山西众多埋没在荒野的国宝级的古代建筑开始走向世界,为世人所知。

金岳霖,哲学家,逻辑学家。1914年毕业于清华学校,後留学美国、英国,又游学欧洲诸国,回国後主要执教于清华和北大。他终生未娶。一直恋著林徽因。林徽因、梁思成夫妇家里几乎每周都有沙龙聚会,金岳霖始终是梁家沙龙座上常客。

他们文化背景相同,志趣相投,交情也深,长期以来,一直是毗邻而居。金岳霖对林徽因人品才华赞羡至极,十分呵护;林徽因对他亦十分钦佩敬爱,他们之间的心灵沟通可谓非同一般。甚至梁思成林徽因吵架,也是找理性冷静的金岳霖仲裁。金岳霖自始至终都以最高的理智驾驭自己的感情,爱了林徽因一生。

林徽因向来是一个群体的中心,不管是远远向往著的群众,还是登堂入室加入她的沙龙的客人,我们得到的画像,总是一群男人如壁脚灯一样地抬头仰望她,用柔和的光线烘托她,愈发显得她眼波灵转,顾盼生姿。

这个中心在让人神往的同时,也让人神伤。梁思成说到林徽因因为爱上了金岳霖而痛苦地找他商量的时候,云淡风清地说了一句"我们都哭了"。哭过痛过,伤痕应该还在,只是出于矜持和自尊而不愿意提及。

在林徽因的一生中,穿插著许多矜持的缄默。徐志摩是嗓门最大最不知顾忌的,但是碰到林徽因也颇为委婉,并且在一个关键的时刻坠机身亡,永远沉寂。陆小曼于是也缄默了,素服终身。梁思成也是沉默的,我们只从他第二任妻子林洙那里,知道一些只字片语。

林洙也是缄默的,提及林徽因的时候,她永远会想到少女时期去拜见她的情景。金岳霖面对采访者更是如此明言:"我所有的话,都应该同她自己说,我不能(与别人)说,我没有机会同她自己说的话,我不愿意说,也不愿意有这种话。"

但是如今这个时代,或许不允许有什麼缄默,爱情事件中的神秘隐讳,更像是在白猿肚子里的《九阳真经》,大家恨不得扒了出来复印之後人手一册地传看。1994年费慰梅所著《中国建筑之魂》一书出版,1996年张幼仪的侄孙女张邦梅出版了她口述的自传,也揭秘了一把。

李健吾曾说:"林徽因的聪明和高傲隔绝了她和一般人的距离……绝顶聪明,又是一副赤热的心肠,口快,性子直,好强,几乎妇女全把她当做仇敌。"或许是因为她身边都是男性朋友的缘故,她的一生才没有被一堆回忆录的口水所淹没。

在她生前,就有冰心写了《我们太太的客厅》讽刺她。当林徽因这个名字越来越流行,对于她的崇拜和对于她的伟大的消解同时进行,或许女性观众/读者比男性更关注林徽因,更容易崇拜她或者蔑视她,就像她们关注格雷丝。凯利,前者是一个有爱情有婚姻有事业的名媛,後者是有事业有婚姻的明星。说到底还是林徽因更高一筹,融合了亦舒式女性理想和琼瑶小说的满天诗句。

但是,在这一场场的文化关注中,到底有多少男性参与其中呢?这是让我好奇的一个问题。费慰梅的丈夫费正清绝对不会去写老友的传记,张邦梅若是个男子,也不会把自己姑婆的故事拿来做毕业论文。说到底,这麼关注他人故事的,总是女人。

既然关注他人是女人的通病,林徽因是否是一个例外?张幼仪的自传中说到,林徽因在1947年见了她一面:"一个朋友来对我说,林徽因在医院里,刚熬过肺结核大手术,大概活不久了。连她丈夫梁思成也从他正教书的耶鲁大学被叫了回来。

做啥林徽因要见我?我要带著阿欢和孙辈去。她虚弱得不能说话,只看著我们,头摆来摆去,好像打量我,我不晓得她想看什麼。大概是我不好看,也绷著脸……我想,她此刻要见我一面,是因为她爱徐志摩,也想看一眼他的孩子。 她即使嫁给了梁思成,也一直爱徐志摩。"

林徽因的举动的确有些让人费解,不由得人家不浮想联翩。她要看什麼?张幼仪又有什麼好看的?这位高傲的女神还做过另一件颇近常理的事情。徐志摩死後,淩叔华处存有他的日记和手稿,林徽因并不掩饰她对此的好奇和渴望,"我只是要读读那日记,给我是种满足,好奇心满足,回味这古怪的世事,纪念老朋友而已。

"(1932年农历正月初一给胡适的信)如她所愿,她拿到了徐志摩的《康桥日记》,但是少了几页,为此她还和淩叔华怄了好一阵子的气。

我一边带著後天培养的男性良知,希望死者安息,一边又出于女性氾滥的柔情,希望看到更多的有味有料的关于这个女人的回忆录的出现。这是我所能做到的极限,在此与各位女性读者共勉。

作为建筑学家的林徽因 建筑是她心灵的诗歌

萧乾先生在绝笔《才女林徽因》中记道:"听说徽因得了很严重的肺病,还经常得卧床休息。可她哪像个病人,穿了一身骑马装……她说起话来,别人几乎插不上嘴。徽因的健谈决不是结了婚的妇人的那种闲言碎语,而常是有学识,有见地,犀利敏捷的批评……她从不拐弯抹角,模棱两可。这种纯学术的批评,也从来没有人记仇。我常常折服于徽因过人的艺术悟性。"

这是1933年11月初一个星期六的下午,萧乾做客林徽因家中吃茶时发表的感慨,同时,这也是林徽因一生做人处世的真实写照。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林徽因女士的作品集搭乘世纪末班车在中国大地适度地流行了一阵子。我们当然无法用文学家张爱玲女士的文字感染力来衡量建筑学者、美术设计师出身的林徽因,这种相提并论的做法本身就是愚蠢的。但是令人悲哀的是 当下大部分读者因为无聊文人的杜撰炒作将林女士当作一条美丽的金鱼供养在床头案边,对于真正的文字工作者而言,这种荒唐的炒作已近似于耻辱。

上世纪20年代末期,时任东北大学建筑系副教授的林徽因参加了由张学良出资发起的征集东北大学校徽图案大奖赛,林徽因设计的"白山黑水"图案一举夺魁,拿下本次比赛的最高奖金。

1945年二战行将结束时,时任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的林徽因受美军邀请,在即将执行的奈良轰炸图上为其标出了著名的文化古迹位置,以免被炸。和日军在中国八年的种种残虐暴行相对比,我们看到了人类的进步。

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林徽因一家在1937年11月与1939年1月两次险些于日军的轰炸中丧命,三弟林恒也于1941年在对日战争中阵亡。

纵是佛经中九天十地诸神菩萨,胸襟也不过如此吧。

1953年5月,北京市开始酝酿拆除牌楼,对古建筑的大规模拆除开始在这个城市蔓延。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吴晗担起了解释拆除工作的任务,为了挽救四朝古都仅存的完整牌楼街不因政治因素而毁于一旦,林徽因的丈夫,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与吴晗发生了激烈的争论。

由于吴晗的言论,梁思成被气得当场失声痛哭。其後不久,在文化部社会文化事业管理局局长郑振铎邀请文物界知名人士在欧美同学会聚餐会上,林徽因与吴晗也发生了一次面对面的冲突。

同济大学教授陈从周回忆道:"她(指林徽因)指著吴晗的鼻子,大声谴责。虽然那时她肺病已重,喉音失嗓,然而在她的神情与气氛中,真是句句是深情。"牌楼今日早已随著文化浩劫一同烟消云散,但林徽因当日的金刚怒吼,必将永远环绕在每一名具有良知血性的中国学者心头。

沧海桑田,世间变化无常。如今无论生死,徐志摩与金岳霖在各自的领域都已是一代宗师。中国自古有文人相轻的"优良传统",我没有兴趣攻击徐、金的隐私;但我仍要说:相对于徐志摩的作风糜烂,金岳霖的思想颓废,张爱玲、钱钟书的粉饰太平,同时代的林徽因女士在人格上要高尚得多。

他人眼中的林徽因 真实比想像更风华

三十年代金岳霖曾题"梁上君子、林下美人"的对联赠于梁思成、林徽因夫妇。

冰心提起林徽因,开口就说:"她很美丽,很有才气。"比较林徽因和陆小曼时,更以为林徽因"俏"、陆小曼不俏。与林徽因一起长大的堂姐堂妹,几乎都能细致入微地描绘她当年的衣著打扮、举止言谈是如何地令她们倾倒。 ----(陈钟英:《人们记忆中的林徽因 采访札记》)

在众多的赞誉中,颇值得回味的是张幼仪对林徽因的评价,当她知道徐志摩所爱何人时,曾说"徐志摩的女朋友是另一位思想更复杂、长相更漂亮、双脚完全自由的女士"。 ----(张邦梅:《小脚与西服》)

与美丽相辅相成的,自然是她过人的才气。文洁若为林徽因的美而惊叹之馀,毫不掩饰对她才华的钦佩,"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曾出现过像达。芬奇那样的多面手。 他既是大画家,又是大数学家、力学家和工程师。林徽因则是在中国的文艺复兴时期脱颖而出的一位多才多艺的人。她在建筑学方面的成绩,无疑是主要的,然而在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方面,也都有所建树"。----(文洁若:《才貌是可以双全的 林徽因侧影》)

卞之琳慨言:"她天生是诗人气质、酷爱戏剧,也专学过舞台设计,却是她的丈夫建筑学和中国建筑史名家梁思成的同行,表面上不过主要是後者的得力协作者,实际却是他灵感的源泉"。

沈从文眼里的林徽因是"绝顶聪明的小姐",晚一代的萧离则称林徽因是"聪慧绝伦的艺术家"。费慰梅认为,林徽因"能够以其精致的洞察力为任何一门艺术留下自己的印痕"。

林徽因"喜欢热闹,喜欢被人称羡",这一点也可以从林徽因在文学沙龙上的高谈阔论得到印证。费正清晚年回忆林徽因就曾说,"她是具有创造才华的作家、诗人,是一个具有丰富的审美能力和广博智力活动兴趣的妇女,而且她交际起来又洋溢著迷人的魅力。在这个家,或者她所在的任何场合,所有在场的人总是全都围绕著她转"。

然而,也恰恰就是这样的林徽因,既耐得住学术的清冷和寂寞,又受得了生活的艰辛和贫困。沙龙上作为中心人物被爱慕者如众星捧月般包围的是她,穷乡僻壤、荒寺古庙中不顾重病、不惮艰辛与梁思成考察古建筑的也是她;早年以名门出身经历繁华,被众人称羡的是她,战争期间繁华落尽困居李庄,亲自提了瓶子上街头打油买醋的还是她;青年时旅英留美、深得东西方艺术真谛,英文好得令费慰梅赞叹的是她,中年时一贫如洗、疾病缠身仍执意要留在祖国的又是她。

这样的林徽因,在朋友间引起的,又是另外一种评说,李健吾抗战期间闻听林徽因虽罹患重病而不离开祖国时,激动地说:"她是林长民的女公子,梁启超的儿媳。其後,美国聘请他们夫妇去讲学,他们拒绝了,理由是应该留在祖国吃苦。"----(李健吾:《林徽因》)

这样的林徽因,也许才是最可纪念并且最应该为後世所记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