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永图永新 对话龙永图:永远追求新目标

2017-11-0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从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到外经贸部副部长,再到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从为中国打开世贸之门到立足中国为亚洲立言,身份和工作的变化,龙永图正如其名,

从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到外经贸部副部长,再到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从为中国打开世贸之门到立足中国为亚洲立言,身份和工作的变化,龙永图正如其名,永远追求新目标。

采写/《小康》记者马世领

“我出生的那个村子名字变化也很多的,开始我们村叫作瓦窑堂,后来又变成银盘村,现在又搞成芝字港村。”3月14日,在中央电视台《对话》节目《新农村策划会》上,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谈起他的出生地——湖南长沙内阳县芝字港村的变化时,他风趣幽默地说:“所以我小的时候,我那里的老人都叫我瓦窑堂的货,就是从瓦窑堂生产出来的货物,那么这个瓦窑堂的货现在已经出口了嘛。”

龙永图的率真是出了名的,他的朋友们甚至开玩笑说他是“龙言无忌”。“我的英文名字是Mr.long(‘龙’的拼音,英文‘长’的意思),所以外国人说,可能你做的事注定是个漫长的过程。”他不无诙谐。实际上,龙对大事的耐心和小事的快速是那么天然地结合在一起,他“深思熟虑”的“智慧”和“快人快语”的“铁嘴”常常是一鸣惊人,举座皆惊。

在位于北京国贸大厦24层的博鳌亚洲论坛秘书处,他的办公室墙壁上挂着一幅他最喜欢的字画:“勤耕则获,善思乃聪”。龙永图刚毅的脸上,虽然无法阻挡岁月的烙痕,但忙而有序的满负荷的日程,充沛的精力和饱满的热情,很容易让人记不起或者无法相信他已经63岁,而现在离他把中国带入WTO之门已经5年了。

引“娘”入世

还是引“狼”入室

说起龙永图,就不能不提中国的“入世”。2003年以前,龙永图的名字几乎就是“中国入世”的代名词。

中国入世前还只是WTO观察员,为了名正言顺地成为WTO的正式一员,中国艰难地谈判了15年,龙不仅亲历了三分之二,最后还以第四任首席谈判代表的身份,花了5年的时间,最终见证了2001年12月11日的中国入世。

由于“龙”在中国文化里的象征意义,在国际同行当中,龙永图一度成了中国进入世界经济舞台的“形象代言人”。而龙永图的官场人生最得意的也是他不仅作为演员也作为观众,参与并见证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个“经济联合国”的全过程。

“要参加奥运会篮球赛首先就必须承诺遵守篮球赛的规则,而不能一进球场就说:‘篮筐太高,是按照西方人的标准设定的,得把那篮筐降下几厘米来适应我们,否则就是不公平竞争。’想加入世界主流,首先就得遵守国际通行的规则,然后才能谈改变规则的问题。”

尽管为了维护国家利益而表现出的强硬立场和高超技巧让他的谈判对手感到棘手,甚至因为在原则问题上决不妥协而拍过谈判桌,但在入世之后他还是因为中国的一些必要让步而被一些人误解,受到争议。一时间,媒体上曾出现了关于龙永图是“功臣”还是“卖国贼”的争论。

“为了自己的国家取得利益,必须要照顾别的国家的利益,这才是双赢。为什么有的人说我是功臣,有的人说我是‘卖国贼’?因为有些人看到了你为国家争来的利益,而有的人就抓住那些必要的让步和妥协,所以就会得出不同的判断。在双赢的过程当中,要看你从哪个层面看这个问题。”对此,龙永图很坦然。“整个谈判,特别是经贸谈判,它都是一个互相让步的过程,达成协议的一个手段。可能有人不是很了解,好像哪怕后退半步就是卖国。其实只要你能把握住这些让步,不是以自己国家巨大的利益作代价,那么为了求得一种双赢的局面,就必须做出一些调整。这种让步,也有可能是我们本来就打算做的。谈判是一门妥协的艺术,是形成共识的过程,既要坚持自己的利益,也要顾及对方的利益。不能简单地把向对方立场的靠拢看作是让步,今天的让步可能就是明天的进步。”

“当时的谈判文件800多页,每讨论一个段落,主席就问有没有人不同意。只要有一个不同意,又要重新来过。啊呀,当时他一段一段地敲锤子,每敲一下我心里就‘砰’的一下,几百段地敲下来,真是没有心脏病也被敲出心脏病来了。最后一记锤声,总算把我解脱了。但我的角色还转不过弯来,总觉得说不定又有什么意外要发生。”他回忆起来感慨万千,“世贸组织好比一个党支部,美国现在是书记,中国是一个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美国担心中国以后会跟他作对,于是趁你要求入党时好好考验一番。世贸组织犹如一个农贸市场,中国没有加入,就像是在市场外的小贩。现在,我们在市场中有固定的摊位了,我们做生意更名正言顺了。”

对龙永图之于中国入世贡献的评价,媒体一方面说他“引‘娘’入世”,另一方面说他“引‘狼’入室”。英国的留学生涯,多年的谈判工作,龙永图在国外的时间很多,外国朋友也很多,再加上他对中国不少问题的直言不讳,一些人认为他是“洋务派”,有亲西方的倾向。

在2005年12月的一个论坛上,龙永图言及曾经遭受的质疑说:“在谈判最困难的时候,我对这些人的回答是:‘我爱国啊’。”

我真的是吃百姓的奶长大

“我怎么可能不爱自己的国家呢?像我这样一个‘搞洋务’的人,从生命一开始,就深深扎根在这片土地,对我最有恩的人,就是中国最基层的人。我这个搞洋务的,血液里流的是最基层中国人民的血。受人滴水之恩,自当涌泉相报,是我做人的原则。”讲起他的身世,龙永图一往情深,“我们平常都说,我们是吃老百姓的奶长大的,我这个可是货真价实的。我父亲经常对我说,我有两个恩人,一个是接生婆,一个是我的奶妈”。

龙永图出生在1943年的抗战时期,时局动荡,兵荒马乱。母亲怀他的时候,父亲正好在湖南内阳县工作。因为怕不安全,所以当母亲快要生他的时候,就从县城送到当时的乡下瓦窑堂村。但后来出生的时候难产,三天两夜生不下来,那个接生婆最后感到无能为力。因为当时在很偏僻的农村,父母都觉得没有希望了。

就在这危及两条生命的关键时候,隔壁的一个男性农民找到家里说,他给自己家里人接过生,可以试试。照当时的地方风俗,男的是不能进产房的,但是因为没有办法,只好让他来。他外公外婆就在外面祈祷上天请求帮忙。

就是这么一个农民,到了产房里面,用膝盖顶了他母亲的背好几下,顶得很重,龙永图这样才生下来。“这个农民确实是我的救命恩人,也是我母亲的救命恩人。”龙永图回想起父亲告诉他出生时的情景,至今都感怀不已。

因为是长时间的难产,所以龙永图出生以后,他母亲已经精疲力尽,根本没有奶水给他吃。这个接生婆的嫂子正在哺乳,于是就给他喂奶,从此成了他的奶娘。

据说,当龙永图后来回到老家看望这位奶妈时,她指着一个祠堂后面的一个房子说,“你就生在那儿,你生下来哭的声音很大,当时我们就觉得这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

中国人常说的一句话叫“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而龙永图旺盛的生命力或许还来自于他童年时的又一次临危经历。小时侯,有一次在河里游泳,因为他当时还似会非会,却一下子从浅水区游到了深水区,如果不游过去就有灭顶之灾,结果他拼命挣扎,反而闯过了“鬼门关”。“为什么人会对家乡有那么深的感情,是因为人生的很多第一次经历就是在家乡得到的,我的第一次生死搏斗就是在家乡那个小河沟里得到的。”

“某种意义上来讲,我们都是从农村到城市务工的打工仔、打工妹的后代啊。”龙永图对农村和农民有着发自内心的感激之情。“正因为对乡村的这样一种情感,后来在我的工作当中始终很难忘记。所以我在入世谈判中最困难的就是关于农产品的。当时我说在农业的问题上,我们绝不能让步,因为我非常知道中国的农民之苦。”